目前易流物流透明3.0版本已经出现,但是对于物流透明3.0版本很多人并不是很了解,而且也不知道这一个版本的物流透明系统到底有哪些优势和特点,所以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如何理解“物流透明3.0”?
理解物流透明3.0要把握几点:物流透明3.0是属于整个物流行业的理论,是用来指引整个物流行业互联网化的理论,不是易流自己一家的。物流透明3.0的划分有其内在规律和逻辑性,3.0的划分会长期保持稳定,但是1.0、2.0、3.0的具体实现方式会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物流行业本身管理水平的进步与时俱进。
对大部分物流企业而言,目前还处在1.0阶段,少部分开始进入2.0阶段,极个别有条件进入3.0阶段。理论本身具有前瞻性,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是牵引实践的。因此相当多的物流企业目前达不到3.0描绘的状态是正常的,这恰恰说明我们理论的引领性和前瞻性。
物流透明1.0阶段,是指通过将各类物流基础设施物联网化,进而实现“物理透明”。物流过程由要素,设施,和场景构成,包括人,车,货,仓,箱,场站等等,通过IoT技术连接后,实时产生真实海量的数据,借此我们可以实现物流过程的在线化。在这其中,我们可以掌握车辆位置、影像、开关门等数据,能够通过司机的驾驶行为、神态来提供安全识别提醒,还可以追踪货物流通的全生命周期,在“仓-车-店”等场景中记录其环境温湿度、震动、光照等数据。可以看出,通过物联网化我们可以获取数据,首先实现了实时感知,进而实现了监控预警,最终我们还将能够实现远程控制,通过云计算+边缘计算,让IoT设备对物理世界中物流活动的运行进行必要干预,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基本上实现了“物理透明”。
物流透明2.0阶段,是指通过将供应链全链条数字化,进而实现“逻辑透明”。这里有三个关键词,可视,协同和优化。可视是站在供应链的视角,基于采购或者成品的物流订单,打通调度、运输、在途、签收、考核、结算环节,让各节点间实现端到端可视,这里的数据基础要靠IoT设备采集,所以称为软硬一体的解决方案。和可视相辅相成的是协同,通过易流云平台打通各环节与节点,从货主、承运商,到车队、司机,再到仓库工作人员与收货人,实现车辆到仓预约、送达时效预测,收发货双方对承运商评价等各类协同应用,提升信息的互通与多方。可视和协同下一环节是优化,在成本、安全、时效、体验四个维度,我们基于海量数据构建了供应链控制塔的解决方案,打破企业内部各系统,甚至供应链上各企业间的“孤岛效应”,实现全链条层面的降本增效。最后,还有一个附加关键词是“资源”,当我们实现了企业内部乃至企业间的优化,最终还可以借助更广泛的资源网络,如网络货运平台,实现运力的社会化组织、运营、交易。这就是供应链全链条数字化的内涵,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在逻辑透明的层面上把握供应链物流的运行。
最后是物流透明3.0阶段。基于1.0和2.0阶段沉淀的大数据,结合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我们希望实现“物流全场景的智能化”,进而促使供需关系的变化也透明起来。如何实现全场景智能化?主要是完成描述、诊断、预测和决策:描述是指设法搞清当前是什么情况,例如一家企业物流业务的运行全貌是怎样的?诊断是指发现当前存在哪些问题,例如哪项指标存在风险?哪个问题是制约业务发展瓶颈?接下来是预测,是为决策提供参考,例如货主企业预计下月需要储备多少运力,平台可以综合海量数据给出预测值。最后,就是实现高度智能化的决策,基于运算结果向供应链物流的实际操作直接下达指令,例如进行路网的重新规划、自动生成货车装载计划等。在全场景智能化阶段,我们期待的结果就是让数据代替经验,算法辅助决策,机器具备灵魂,相信随着在更多实际场景的应用,我们能够让供应链物流的智能化程度更高。
易流在物流透明3.0这个体系中扮演的角色,是引领行业发展,为整个物流行业的透明3.0持续提供系统性的服务(理论研究+透明系统开发+物流透明服务)。
物流企业透明3.0的道路不可能一蹴而就,是持续改善迭代的过程。因此,不要寄希望于一次开发一个完美的系统应用,比较靠谱的路径是通过最小化可行产品不断迭代,逼近真实。即便如此,也需要长期的持续改善。
物流3.0版本相对于其他的版本来说会更加的成熟,而且涉及面也不重管,所以如果想要对物流透明化,有一个更加系统的了解,或者是想要搭建物流透明化系统,可以找易流。

如何理解“物流透明3.0”?
理解物流透明3.0要把握几点:物流透明3.0是属于整个物流行业的理论,是用来指引整个物流行业互联网化的理论,不是易流自己一家的。物流透明3.0的划分有其内在规律和逻辑性,3.0的划分会长期保持稳定,但是1.0、2.0、3.0的具体实现方式会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物流行业本身管理水平的进步与时俱进。
对大部分物流企业而言,目前还处在1.0阶段,少部分开始进入2.0阶段,极个别有条件进入3.0阶段。理论本身具有前瞻性,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是牵引实践的。因此相当多的物流企业目前达不到3.0描绘的状态是正常的,这恰恰说明我们理论的引领性和前瞻性。
物流透明1.0阶段,是指通过将各类物流基础设施物联网化,进而实现“物理透明”。物流过程由要素,设施,和场景构成,包括人,车,货,仓,箱,场站等等,通过IoT技术连接后,实时产生真实海量的数据,借此我们可以实现物流过程的在线化。在这其中,我们可以掌握车辆位置、影像、开关门等数据,能够通过司机的驾驶行为、神态来提供安全识别提醒,还可以追踪货物流通的全生命周期,在“仓-车-店”等场景中记录其环境温湿度、震动、光照等数据。可以看出,通过物联网化我们可以获取数据,首先实现了实时感知,进而实现了监控预警,最终我们还将能够实现远程控制,通过云计算+边缘计算,让IoT设备对物理世界中物流活动的运行进行必要干预,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基本上实现了“物理透明”。
物流透明2.0阶段,是指通过将供应链全链条数字化,进而实现“逻辑透明”。这里有三个关键词,可视,协同和优化。可视是站在供应链的视角,基于采购或者成品的物流订单,打通调度、运输、在途、签收、考核、结算环节,让各节点间实现端到端可视,这里的数据基础要靠IoT设备采集,所以称为软硬一体的解决方案。和可视相辅相成的是协同,通过易流云平台打通各环节与节点,从货主、承运商,到车队、司机,再到仓库工作人员与收货人,实现车辆到仓预约、送达时效预测,收发货双方对承运商评价等各类协同应用,提升信息的互通与多方。可视和协同下一环节是优化,在成本、安全、时效、体验四个维度,我们基于海量数据构建了供应链控制塔的解决方案,打破企业内部各系统,甚至供应链上各企业间的“孤岛效应”,实现全链条层面的降本增效。最后,还有一个附加关键词是“资源”,当我们实现了企业内部乃至企业间的优化,最终还可以借助更广泛的资源网络,如网络货运平台,实现运力的社会化组织、运营、交易。这就是供应链全链条数字化的内涵,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在逻辑透明的层面上把握供应链物流的运行。
最后是物流透明3.0阶段。基于1.0和2.0阶段沉淀的大数据,结合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我们希望实现“物流全场景的智能化”,进而促使供需关系的变化也透明起来。如何实现全场景智能化?主要是完成描述、诊断、预测和决策:描述是指设法搞清当前是什么情况,例如一家企业物流业务的运行全貌是怎样的?诊断是指发现当前存在哪些问题,例如哪项指标存在风险?哪个问题是制约业务发展瓶颈?接下来是预测,是为决策提供参考,例如货主企业预计下月需要储备多少运力,平台可以综合海量数据给出预测值。最后,就是实现高度智能化的决策,基于运算结果向供应链物流的实际操作直接下达指令,例如进行路网的重新规划、自动生成货车装载计划等。在全场景智能化阶段,我们期待的结果就是让数据代替经验,算法辅助决策,机器具备灵魂,相信随着在更多实际场景的应用,我们能够让供应链物流的智能化程度更高。
易流在物流透明3.0这个体系中扮演的角色,是引领行业发展,为整个物流行业的透明3.0持续提供系统性的服务(理论研究+透明系统开发+物流透明服务)。
物流企业透明3.0的道路不可能一蹴而就,是持续改善迭代的过程。因此,不要寄希望于一次开发一个完美的系统应用,比较靠谱的路径是通过最小化可行产品不断迭代,逼近真实。即便如此,也需要长期的持续改善。
物流3.0版本相对于其他的版本来说会更加的成熟,而且涉及面也不重管,所以如果想要对物流透明化,有一个更加系统的了解,或者是想要搭建物流透明化系统,可以找易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