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论文(对地理教育改革的思考)
新人,求赞,求关注,求转发,如需修改、润色毕业论文,以论文标题发表,可私信作者或看我主页,全心全意帮你解决后顾之忧。
摘要:地理教育改革的视野应该面向哪里?环境、资源、人口、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按照21世纪教育的价值观,有多少领域可以总结、反思、探索?改革陈旧的地理教育理论,将使地理教育的新视野得到发现和拓展。只有不断总结,不断进步,不断拓展审视地理教育效益的视角,我们在地理教育中追求的目标才能更符合时代的要求。例如,地理教育不应该单纯追求地理知识的数量,而应该更加注重收集和筛选各种地理信息的能力。然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与我们地理教学中的计算机软件建设密切相关。不仅如此,学校教育的网络化还将要求我们整个地理教育体系的现代化,这也是我们的地理教育将如何面对新世纪的挑战。
关键词:地理教育;改革;想
目录
一.导言3
2.地理学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功能3
(一)地理课程是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3
(二)地理科学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支柱科学。
(三)地理有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4
(4)地理学是国家急需制定政策和方针的科学。
地理教育改革与地理5的发展方向
(一)适应我国社会信息化和产业转型5
(二)培养掌握现代地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的新型教师5
(三)地理学的发展方向6
结论4 6
参考文献6
一.导言
在世界即将进入新世纪之际,人类所取得的伟大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无疑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带来新的突破和发展。然而,人类面临的巨大生存和发展困境也将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新的危机。世纪之交,地理教育正在积极探索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途径,从而冷静思考地理的教育功能和价值。
2.地理学在其他学科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地理对教育科技的贡献举世瞩目。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地理学与思维科学、人文科学、文艺科学、军事科学、系统科学、行为科学一起发展成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另一个部门,绝非偶然。地理不是一个大的知识难题,而是任何其他学科的研究所。
(一)地理课程是国民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
地理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它们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整体。通过国情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祖国自然环境的优势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学生具有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客观认识我国自然环境的不利条件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激发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国家责任感和紧迫感、使命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树立献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升华爱国主义精神。民族教育不仅能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山川壮美、资源丰富、工农业生产、交通便利等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另一方面,学生在了解祖国国情的基础上,还可以了解计划生育、民族政策、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改革开放等国家政策法规的合理性。,从而对培养新一代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遵纪守法的社会意识起到积极作用。
(二)地理科学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支柱科学。
《21世纪议程》旨在解决整个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环境和发展问题。因此,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不可能由个别学科、某些部门或地区独立实现,而是需要全球人类社会的共同努力。
地理学是以地球系统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群。其主要分支包括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地貌学、大气科学、水文地质学、地球环境生态学和人文地理学。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今天,随着科学、技术、文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如人口、资源和环境,都与地理有关。《21世纪议程》涵盖的内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研究主题与地理科学的特点之间的必然联系,确立了地理科学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支柱科学的地位。
《21世纪议程》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协调。无论是宏观战略思想、对策措施,还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方法,都涉及人地关系协调发展和优化调控等基础性问题。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发展,人地关系也在不断变化,这包括人对土地的依赖和人的能动地位。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人们严重依赖土地。由于生产力发展、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和人类认知的片面性,有夸大环境作用和影响的倾向。在工业化阶段,由于技术的进步和人的作用的加强,有一种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思想。根据人类需求片面改造环境,有时甚至违背自然规律,导致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的后果。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不能向自然索取无限的资源,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保持和谐、协调。人类只有按照客观规律妥善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人地关系系统中,人口、社会、经济发展、自然资源和环境之间以及它们之间存在多种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和作用。自然资源既促进人类活动,又抑制人类活动,而人类则在自然系统中投入可控资源,控制自然灾害,开发各种资源实现产出并优化。地理学在研究人地关系方面有着悠久的传统。特别是区域系统研究是地理科学发挥优势作用的领域。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人地关系研究开辟了新思路。要揭示其结构与功能、物质与能量循环、动态演化、区域分异与优化控制,从理论和方法上探索可持续发展机制,完善地理科学理论体系。
可持续发展战略旨在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方面的严重问题,其实施最终将在不同的地理区域进行。全球21世纪议程是全球规模的实施方案,而中国21世纪议程是从国家战略角度制定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因为地球表面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内涵也是不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区域尺度上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是地理科学发挥其优势的阶段。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地理学家对区域发展的研究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区域综合调查始于20世纪50年代,农业区划、自然区划和经济区划始于20世纪60年代,土地整理始于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开展的大规模土地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区域生态研究等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我国《21世纪议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三)地理有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不断改善地理环境质量,以满足我们这一代人和子孙后代的需求。它几乎涉及所有学科和工业部门。中国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是协调好人地关系和人地关系,人地关系是地理科学研究的中心环节和永恒研究主题。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是为了解决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需要对自然、经济和人文进行综合研究,这是地理科学的特点和优势。此外,地理科学一直研究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它历来重视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的研究,具有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相结合,有效连接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具有系统独特的墓葬理论和不断的更新。因此,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和实施涉及地理科学的多个领域,展现了地理科学发展的光明前景。
(四)地理学是国家急需制定方针政策的科学。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空场所,它制约着人类活动的深度、广度和速度。构成地理环境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一个要素会影响另一个要素。就是综合分析,综合运用,宏观调控。这种综合性的地理研究方法是其他学科无法企及的。因此,它可以为一个国家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为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光明的前景思路,为工程建设减少失误、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保障。1989年,在第三届全国天地与生命关系学术研讨会上,钱学森教授在《现代地理科学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希望在中国大胆地建立地理科学,要带头打地理科学的旗帜,因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我们的社会主义迫切需要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战略,所涉及的是地理科学”。
地理教育改革与地理发展方向
(一)适应我国社会信息化和产业转型
我们在研究地理课程改革对策、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时,要考虑如何适应我国社会信息化和产业转型的需要(从“重、厚、长、大”的原料产业向“轻、薄、短、小”的信息产业转变),坚定地解决人类面临的诸多严峻问题(如粮食、能源、环境、人口等)...........................................................地理教育研究必须关注地理科学的新进展,才能增强其生命力。地理教育之花必须种在地理科学的花园里。比如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对“地理系统与地理建设”提出了重要论述,是我们把握地理教育改革方向的指南。钱学森教授认为,地理系统是一个开放而复杂的系统,与社会系统密切相关,社会主义建设包括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这三个文明的建设涉及到社会系统环境——地理系统的建设。系统科学告诉我们,系统及其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必须协调发展。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建设不仅是三个方面的文明建设,而且是地理建设。钱学森教授的创造性论断,为地理科学的发展和地理教育的视野开辟了广阔的新天地。如果能把这种思维和钱学森教授提到的科学、技术和社会(S.T.S)的教育理念引入地理教育,将极大地促进与时代价值相适应的地理教育理念的孕育、形成和发展。
(二)培养掌握现代地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的新教师。
教师是培养新一代学生的关键。有了好的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方法,就必须依靠大量新的地理教师来实现。因此,加快培养一批能够掌握现代地理科学与教育科学并将其巧妙结合的新型地理教师,是不断提高地理教育质量的关键。教师地理专业水平的提高需要教学经验的积累,但也需要通过地理教育的科学研究来提高理论水平。地理教育学或地理教学理论的发展离不开地理教育改革实践的理论总结,它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地理科学与教育科学的结合,以及二者结合的优化程度。每次研究地理教育的发展,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地理高考。为了高考地理,我们不知道熬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当高考“取消”地理学科后,很多中学的地理教学再次陷入低谷,这给很多充满热情和抱负的老师泼了一盆冷水。但是,面对地理教育多次进出“低谷”的现象,我们应该思考什么?在世界上许多经济发达的国家,地理仍然牢牢占据核心课程的位置,但我国中学地理课程的地位却多次遇到“挑战”。我认为应该有两个方面值得思考:第一,地理课程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关各方应就此达成共识。二、传统地理课程对时代的适应性如何?从现代教育的价值来看,如何改革现代教育,使其在学生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也是值得研究的。
(三)地理学的发展方向
地理学的发展方向决定了地理学的性质和地位。地理学在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和应用方面,与其他学科相比相形见绌,极大地限制了地理学的发展。当今全球和地区的重大问题是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这就要求地理在解决这些现实问题中发挥积极作用。地理只有走应用之路,不断服务社会实践,满足社会实践的要求,才能促进自身发展,才会有生命力。目前,部分地理院系更名和新专业的开设都体现了中应用地理学的需求,这是客观存在的情况,孕育着地理学的发展。但是,应用地理学在发展的同时,要注意赋予它必要而坚实的地理基础,否则就会走错方向。
结论四
面对全球性问题的挑战,地理学家肩负重任,责无旁贷,我们能做的一切都必须从教育开始。为了适应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时代需求,让我们以坚定的信念和热情从事地理教育,繁荣地理教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