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节的由来(中国护士节始于哪一年)
赵婧,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5月12日是现代护理创始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的生日。南丁格尔对人类的贡献不仅仅是提高了医院和战场的护理水平和效率,更重要的是重新认识了护理的作用,成为医疗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853年至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可谓“夜莺辉煌的开端”。50多万人死于这场战争。大多数士兵不是死于战斗,而是因为饥饿、营养不良或卫生条件差。南丁格尔于1854年10月带领三四十名护士奔赴前线,改善了野战医院的卫生条件,大大降低了伤病员的死亡率。据说,她经常在晚上提着一盏灯四处走动,照看受伤的人,因此被称为“灯神”或“灯夫人”。南丁格尔于1910年8月去世,国际护士理事会(又称国际护士理事会)于1912年将她的生日定为“国际护士节”,也称为“南丁格尔日”或“万国医院日”,以纪念她在开创现代护理方面的成就。
《明灯女神》这幅画出自吴健安1924年翻译的《南丁格尔格言》。
作者左飞,创作于2020年护士节。
一百年前(1920年),5月12日,《宣言》中一篇题为《南丁格尔夫人诞生一百周年》的文章介绍了南丁格尔对抢救伤兵的贡献:“改善英国军队医院,不遗余力。兵局在不干净的地方,又病又累,想死。今天,他们被转移到医院,睡在干净的床上。士兵们感受到了他们的美德,他们称之为慈善天使。“当天,美国医学界举行了纪念南丁格尔的活动,突出了她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大业成,品德遍天下。美国在1873年创办了一所护理女子学校,现在美国有1000所这样的学校。"
南丁格尔的“节操受全世界影响”。在中国,护士的成长与中国护士协会密切相关。中华护士协会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09年由八位欧美护士在江西牯岭成立的华中护理联合会。1914年更名为中华护士协会,1923年更名为中华护士协会。此后两次更名(中华护士协会、中华护士协会)。20世纪20年代以前,其成员主要是外国传教士护士;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大约有2000名中国护士,占护士协会成员的三分之二以上。中国护士协会于1922年加入国际护士协会,1926年全国代表大会将南丁格尔的生日定为护士纪念日。“各医院的护理学校也在同一天举行毕业典礼,有时还在同一天举行纪念会和健康会,以表彰南丁格尔女士生前对人群的贡献,并使人民群众相当了解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护士与健康的关系”(史德芬,刘·译)护士节的纪念活动也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在中国成为一种潮流。
在护士节,除了回忆和赞扬南丁格尔的成就,给毕业生颁发证书是最具仪式感的活动之一。1928年5月12日,来自中国11个省的243名中国护理专业学生(实习护士)获得了中国护士协会颁发的毕业证书。自1912年以来,约有1600名中国护士获得了这一文凭,他们成为了国际护士协会的成员。当天,上海仁济医院毕业的5名护理专业学生被授予毕业证书。她们于去年12月通过了中国护士协会的资格考试(《莱斯特中国医院庆祝南丁格尔诞辰》,中国出版社,1928年5月15日)。1929年护士节,中国小城镇的医院对外开放,大城市的医院举办展览、讲座、娱乐等活动,重点是宣讲防病措施,示范对病人的关怀。上海各医院的护士在这一天举行毕业典礼。(《南丁格尔节》,《华北日报》,1929年5月11日)
一位在广州柔济医院特纳护士培训学校参加护士节仪式的护士曾这样描述会议现场:“礼堂里的布置非常优雅。讲台上挂着南丁格尔女士的画像,两旁点着几支外国蜡烛。舞台中央还有一幅南丁格尔女士手持灯的画像,上面装饰着芬芳的花朵,两旁的外国蜡烛正在燃烧。我们随着琴声进入观众席两侧的小路,各自拿着自己的蜡烛,在台前点燃蜡烛,然后坐在左右两边。秩序安静而整齐,琴声和脚步声交织在一起。”作者感到南丁格尔精神指引着她,护士对国家和人民负有重大责任——“人民的健康、生命的安全、场所的清洁、疾病的预防和传染病的管理等。”(梁:参加护士节的过程与后感,《中国护士季刊》1948年第2卷第4期)。
抗日战争时期,战争救援需求不断扩大,护士平时的公共卫生职责,如宣传卫生知识、预防传染病等,转移到更为紧迫的军事护理需求上。要求护士树立“为伤病员服务”的旗帜,遵守南丁格尔的誓言,完成神圣而艰巨的保家卫国任务。护士节的纪念活动也上升到了政治和军事层面,国共两党都表达了护士和士兵同等重要。
1939年以来,政府颁布了《战时卫生人员招募办法》、《说服沦陷区和国外医生、药剂师、药学学生和护士随叫随到办法》、《卫生人员动员实施办法》等措施,招募专业医务人员参加战时救护。整个抗战期间,动员的医疗相关人员至少有32万人左右,其中包括大量专业护士和短期护士训练班培养的护理人员。在战时人员训练所主持军事护理训练、被誉为“军事护理之母”的周美玉发表《护士总动员的时候到了》一文,指出南丁格尔女士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敬仰,是她的生命、热情、毅力、思想和精神赢得了她。她的伟大人格,勇敢刚毅的精神,高瞻远瞩的眼光,都值得敬佩和效仿。当战争是为国家服务和纪念护士节的时候,护士们应该用“工作”来纪念南丁格尔女士(《健康先驱报》,1942年第5期)。
1941年5月12日,重庆护理学会在戴家巷召开了300多人参加的追悼大会。卫生局长金宝山在会上讲话,冯玉祥夫人李德全讲话,鼓励护士发扬南丁格尔精神,“消除病源,研究病理,使人的生命正常,减少痛苦”(中国红十字会会议通讯,1941年第4期)。1942年和1943年的护士节,李德全再次发表演讲,论述了护士在抗日战争中的重大责任。在1943年的追悼会上,放映了南丁格尔生前服役的幻灯片(《中央日报》,1943年5月13日)。
另一方面,CCP认为护士工作是整个革命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941年4月底,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出了关于筹备5月12日护士节的通知,提出了这次活动的三个目标:提高护士的地位,发扬护士工作在医疗卫生事业和整个革命事业中的重要性,开展医疗领域的统一战线工作。(国防卫生1941年第2卷第2期)1941年5月12日,中国护士协会延安分会成立,召开了第一次护士代表大会。延安市中心医院护理部主任沈当选为首任主任。沈毕业于北京协和医院进修班。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军队吸收了一批像沈这样从国统区高级护士学校毕业的护士到边区工作。
1942年的护士节,也是中华护士协会延安分会成立的纪念日。来自边境地区医院和卫生机构的500多名护士代表参加了纪念活动。朱德发表讲话,勉励护士学习八路军的传统精神,即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法医仍能摆好病人;强调护士和战士同等重要,对革命工作作出同等贡献(朱德司令员和李富春同志亲自讲话表扬护理工作,《解放日报》1942年5月13日)。在那年的护士节,76名模范护士获得了奖励。模范护士的标准是:工作积极负责,不怕吃苦;精细工艺,严格消毒;爱护公共财产;虚心好学;生活规律,简单整洁。比如中心医院的获奖者宋普,对病人体贴入微,经常品汤安慰病人,被她照顾的病人总是心存感激。比如白求恩医院内科护士长梅国伟,当了四年护士。她虽然只有二十多岁,却被病友们尊称为“母亲”(对护士的尊重和爱护:七十六名护士获奖,《解放日报》1942年5月12日)。也是在这一年的5月,毛泽东题词“尊重和关爱护士”。
毛泽东的书名《尊重和关爱护士》(1942年5月)
1941年5月11日,中国护理学会上海分会为纪念南丁格尔护士母亲诞辰而拍摄的照片
建国后,对南丁格尔的纪念一度中断,因为被认为是“为资产阶级的侵略战争服务,对劳动人民毫无意义。”护士节也与五一国际劳动节同时举行,以显示护理工作者为劳动人民服务的意志(1952年4月29日《人民日报》)。80年代初,护士节纪念活动恢复,南丁格尔的历史地位被重新肯定。2020年国际护士节正处于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阶段。中国将护士节的主题定为“向护士致敬,共同抗击疫情”。护士在应对疫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正在被记录和书写。“灯笼女神”带来的光照亮了人类很长一段时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