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二战简介)
就我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般认知,即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狗咬狗事件是不可避免的。
这种观点在百度上比比皆是,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也阐述过所谓的一战是历史必然等等等等。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是什么让欧洲国家在战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难以回头?
就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而言,中国一直采取前苏联即列宁的帝国主义的观点。
以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革命大体完成后,在全球范围内开辟殖民地和市场,迅速完成了国家原始资本的积累,国内资产阶级的实力迅速壮大。资本本身的逐利性和贪婪性使得这些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发展。
作为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德国,由于世界市场和殖民地被英法等老牌帝国瓜分,国内资产阶级的扩张热情和呼声与日俱增,于是向英法等老牌帝国发起挑战,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从推导的角度来看,这个描述没有逻辑错误。正如列宁所说,当时的世界市场形势和发展趋势基本掌握在英法手中,而德国的殖民地只是太平洋上的几个小岛,非洲中南部的坦桑尼亚和喀麦隆,中国的青岛。
总的来说,这些殖民地要么土地小,人口少,经济落后。对于德国这样一个新兴的、雄心勃勃的资本主义国家来说,它们真的就像鸡肋一样,不值一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当时的德意志第二帝国不得不选择与英法开战争夺殖民地,更不意味着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殖民地问题上,著名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开辟殖民地本身就是一个入不敷出的财务黑洞。
至于新开放的殖民地,它的基础设施,工业基础等。这足以使它成为帝国的原材料来源和商品倾销市场。因此,必须对殖民地的建设进行大量持续的长期投资,才有可能使其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当然,这种投入短期内是不可能看到任何回报的,最终很有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空。
同时,远离本土的殖民地需要宗主国派兵保护,同时也需要强大的海军来保证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交通安全。对内要镇压殖民地当地人民的暴动和起义,对外要阻止其他国家对殖民地的掠夺。毫无疑问,这是一项巨大但必要的投资。
得到一个殖民地的唯一好处,可能就是仗义执言,好面子,满足皇帝的虚荣心。从这个角度来看,此举完全是为了面子,是绝对不划算的投资。
众所周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大公及其夫人在塞尔维亚视察时遇刺身亡引发的,随后奥匈帝国政府向塞尔维亚发出了最后通牒。
然后塞尔维亚拒绝了这个最后通牒,目前看来是合理的,于是奥匈帝国宣布向塞尔维亚总动员,然后塞尔维亚也发动了总动员。之后,俄国为了支援塞尔维亚,宣布向奥匈帝国总动员。
对此,德国立即向俄罗斯发出最后通牒,并发动总动员支持奥匈帝国。之后法国因早前法俄同盟条约的规定向德国发动总动员,最后英国被迫卷入。
以这样的时间顺序,不应该说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无论从导火索事件发生地与相关各方的关系,还是从宣战和开始总动员的时间顺序,还是从实际地缘政治利益的角度来看,率先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都不是德意志第二帝国。
事件发生在塞尔维亚,涉及塞尔维亚和奥匈帝国。大公遇刺后,拒绝进一步和解的是塞尔维亚。而且就巴尔干地区的地缘政治而言,原本是奥斯曼土耳其的地盘,奥斯曼衰落后,成为奥匈帝国的势力范围。
由于种族、宗教和对黑海出海口的觊觎,沙俄一直支持巴尔干半岛那些新独立的小国反抗奥匈帝国,转而投靠自己。第二德意志帝国既没有这里的传统势力,也没有向这一地区扩张的想法。这些方面都不能说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以上,很明显德国并不是所谓一战的罪魁祸首,也不是像传统观点所说的,因为德国不满英法等老牌帝国占据了太多的利益,而发动了世界大战,所以一定有疑问为什么一战的爆发是偶然的。
这是从一战前欧洲外交格局和局势的角度来解释这个问题。当时欧洲各国虽然表面上维持着看似和平的状态,各国君主和领导人也经常互访,但实际上却是暗潮涌动,矛盾重重。
如前所述,沙俄和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势力范围上矛盾很大。日俄战争失败后,俄国沙皇将目光从远东转回欧洲大陆,始终以斯拉夫人保护者的身份出现在巴尔干半岛。他打着同一宗教、同一种族的旗号,大肆招徕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等小国作为自己的依附国,并提供军事和财政援助。他的根本目标是打破土耳其海峡对黑海出海口的控制,使他的黑海舰队可以自由进入地中海,从而参与地中海地区的经济利益竞争。
至于奥匈帝国,在奥斯曼土耳其的势力撤出巴尔干半岛后,出于历史原因,也作为其大国地位的象征,奥匈帝国吞并了波黑,并将势力延伸至巴尔干半岛,意图从中分一杯羹。所以沙皇俄国和奥匈帝国必然会争夺巴尔干半岛的势力范围。
第二大矛盾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和法兰西共和国之间的矛盾。众所周知,普鲁士经历了普丹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三场战争,才最终统一了德意志地区,建立了德意志第二共和国。
正是这场普法战争,造成了德意志第二共和国与法兰西共和国的深刻矛盾和隔阂。普法战争中,老毛奇率领的普鲁士军队包围了当时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他率领的法军主力在色丹。最后,拿破仑三世被迫出城投降,第二法兰西帝国宣告结束。然后法国大资产阶级发动政变,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按理说普鲁士统一德国的最大障碍已经消除,普法战争应该就此告一段落。但无论是当时的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首相俾斯麦和总参谋长老毛奇都认为这对普鲁士来说是天赐良机,普鲁士军队应该以胜利继续进攻巴黎。
于是就有了普法战争的第二阶段。对于当时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来说,普鲁士此举是赤裸裸的侵略,于是拿破仑时代以来的法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主义精神被激发出来,国民卫队成立,被普鲁士包围的巴黎爆发了巴黎人民公社运动。但由于军事上的失败和军事将领的哗变,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府不得不向普鲁士投降,为此法国要支付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并割让大部分阿尔萨斯-洛林地区。
让法国民众在情感上无法接受的是,普鲁士国王加冕为德意志第二帝国皇帝的仪式在凡尔赛的镜厅举行,这无疑是在法国的血腥伤口上撒了一把盐。尽管俾斯麦此后一直试图改善与法国的关系,但骄傲的法国人民怎么可能忘记拿破仑时代以来这样的奇耻大辱,尤其是他们对割让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的执念,使得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府对德国始终怀有仇恨,而德意志第二帝国也害怕未来可能对法国的报复。
第三个矛盾是当时德国第二帝国与英国的矛盾。当然,这个矛盾并不是由来已久的。相反,可以说当时的德意志第二帝国为了对抗法国,总是频频向英国示好,意图将英国拉拢到自己一边。那为什么情况急转直下?
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的德意志第二帝国皇帝、后来被称为德国海军之父的海军部长、公海舰队司令蒂尔皮茨(Tilpitts)。德意志第二帝国皇帝威廉二世的母亲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长女,她被封为皇家公主,而两位皇帝爱德华七世是威廉二世的叔叔,乔治五世是威廉二世的表妹。按照中国人的观念,这种关系完全是一家人。有什么不好说的?你们必须互相宣战。其实在当时,欧洲国家之间的政治和君主本人的血缘关系完全是两码事,在国家利益面前,血缘关系不值一提。
英国对德态度的转变始于克鲁格的电报,这是凯撒·威廉二世发给德兰士瓦省总统克鲁格的贺电,祝贺他成功镇压了詹森远征。这使英国政府极为愤怒,随后威廉二世对最终导致英国战败的布尔战争的咆哮,进一步加深了英国对德国的反感。当然,这些事情只是让英国政府在情绪上对德皇乃至德国不满,并没有上升到德国对自己是威胁的地步。真正让英国感受到德国带来的巨大威胁的是德国公海舰队的建立。
实际上,这是来自当时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皇帝威廉二世本人。说到底,这件事是英国人自己的错。也许是受他的英国母亲的影响,凯撒·威廉二世对海军的迷恋无以复加。
早在俾斯麦执政时期,他就曾告诫威廉二世,德国是传统的陆地强国,其陆军传统源远流长,海军建设一直处于边缘化地位。德国一旦开始大规模建设海军,不仅会挪用原本拨给陆军的预算,还会导致陆军和海军因资金产生冲突,进而产生内耗。同时也会导致当时拥有世界上最大海军规模的英国的极度不满。如此一来,英国会将德国视为最大威胁,导致英德关系恶化,不利于德国拉拢英国对抗法国的既定战略。
无奈,刚愎自用的威廉二世终于让老谋深算的总理下课了。当他去英国参加祖母维多利亚女王的生日庆典时,痴迷于海军的威廉二世皇帝也被邀请参加皇家海军的阅兵式。看着海面上一望无际的战舰,威武的舰炮,整齐的队列,威廉二世下定决心要在德意志建立一支如此强大的海军。
英国人原本是想展示自己国家的强大,让到访的君主对英国产生敬畏,谁想到反而激发了德国孙子的野心。这只能说是命运。就在威廉二世想要大规模建立一支海军,却因为对海军了解甚少而忧心忡忡的时候,后来的德国海军之父蒂尔皮茨出现了。他向德皇提交了一份大胆而雄心勃勃的建设德国公海舰队的计划,恰好与德皇的心意一拍即合,德国也因此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海军建设。
对此,英国外交部高级职员埃尔克罗向英国外交大臣提交了一份备忘录,史称“克罗备忘录”。正是这份备忘录,表达了英国政府对德国大力海军建设的怀疑和威胁,进而将德国视为其巨大威胁。从此,英德矛盾一发不可收拾。
在这样的矛盾交织下,再加上当时猖獗的秘密外交和同盟外交,各国为了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和欧洲大局的平衡,才得以用充分的和谈来维持一定程度的稳定。当然,这种稳定是极不平衡的。
事实上,除了沙皇俄国自身的军备重整计划尚未完成,但在国内矛盾的影响下,领导层极力主张战争,奥匈帝国总参谋长对未来持悲观态度,一心主张预防性战争外,其他国家都不愿意以本来的目的发动战争,各种结盟只是用来自保。
然而,历史总是那么出人意料,各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存在,缺乏开放的外交协调机制导致国与国之间的误解和隔阂。最后,来自塞尔维亚的一声枪响,将欧洲大陆拖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深渊。
好了,今天就讲到这里。如果你喜欢我的内容,请喜欢,转发,关注。请留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