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重阳节有什么习俗(重阳节是干什么的)

什么是重阳节(重阳节有哪些习俗)?

重阳节,也被称为老人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重阳节形成于战国时期。是孝敬老人,爬山,赏菊的大好日子。对中国人来说很重要。以下是边肖为大家准备的2021重阳节的起源和传说。请参考。

2021重阳节的由来和传说

很久以前,在汝南县有一个叫桓景的年轻人。他和父母、妻子、家人守着几块地,相安无事。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瘟疫突然在汝河两岸蔓延,死伤无数。桓小时候听大人说汝河里住着一个瘟神,每年都会出来传播瘟疫,危害天下。为了杀死村民,幻境发现东南山上住着一个叫费长芳的仙女。他决定去跟他的老师学习。

焕晶拿了一袋干粮就上路了。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爬了一座又一座山,蹚了一条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又一双鞋,翻过了千山万水,还是找不到仙人的踪迹。有一天,他突然看到一只白鸽站在他面前不停地向他点头。欢静走近时,鸽子飞到两三尺外,落地后不停地向欢静点头。

就这样,桓景跟着鸽子,终于找到了费长房的仙居。桓走到门前,恭恭敬敬跪了两天两夜。第三天,大门打开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笑着对他说:“我看你是一心为民除害,就带着你的徒弟吧。”他给了桓景降魔的龙剑,并教他降魔的武功。桓景每天刻苦学习,刻苦练习,终于把剑术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有一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他面前说:“今年九月九日,汝河瘟疫妖又要出来害人了。赶紧回老家为人民除害。我给你一包山茱萸叶,一瓶菊花酒,让乡亲们先上山避灾,再去斩杀妖魔。”说完,他用手画了一只鹤,载着幻境回到汝南。

桓回到家乡,把费长房的话告诉了大家。9月9日,他带着全村人来到附近的一座山上。给每人发了山茱萸叶,倒了菊花酒,每人喝了一口,说可以避过瘟疫。安排好后,他带着龙剑回到村子里斩杀瘟疫恶魔。

正午时分,汝河风怒吼,几声怪叫,瘟疫上岸,大摇大摆进了村子。当他发现村子里没有人时,他四处寻找,最后发现所有的村民都躲在山上,于是他尖叫着向山上冲去。刚到山下,突然迎面扑来一股浓浓的山茱萸叶和菊花的味道,瘟疫妖顿时头晕目眩,哼哼哼哼,转圈呻吟。桓景提着剑从村里直扑过来,与瘟神缠斗了几个回合。那妖见了一个和煦的笑容,转身就逃。桓京嗖的一声把剑射了出去,剑上闪着寒光。眨眼间,瘟疫恶魔被钉在了地上。

从此汝河两岸再无瘟疫。这一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会举行爬山、插山茱萸、饮菊花酒等活动,纪念桓景为人民消灭瘟疫、消灭害虫。因为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所以人们把这一天叫做“重阳节”。

重阳节民俗活动一览表

攀登高峰

首先,重阳节有爬山的习俗。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远道爬山,可以达到轻松愉快、强身健体、祛病强身的目的。

吃重阳糕

吃重阳糕的习俗与爬山有关。糕的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初的本意是庆祝秋粮丰收,品尝新粮。之后民间便有了登高吃饼,步步登高的吉祥寓意。

欣赏美丽的菊花

重阳节,历来有赏菊的习俗,所以古代也叫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花月,节日里会举行菊花大会,全城的人群都会参加大会,欣赏菊花。自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作诗成为时尚。在古代汉族习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喝菊花酒

在重阳节期间,中国有喝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视为重阳必饮的“吉祥酒”,消灾祈福。菊花酒在汉代就有了。魏曹丕曾在重阳把菊花送给钟繇,祝他长命百岁。在《抱朴子》中,戴写到了河南南阳山的人们,因为喝了甘甜的菊花谷水而长寿。梁健文帝《采菊》有句话,“采菊东篱下,采珠在一筐,晨起淋湿”,这也是采菊造酒的行为。直到明清时期,菊花酒仍然流行,明代郜琏的《尊圣八记》中也有记载。这是一种受欢迎的健身饮料。

裴山茱萸

古代也流行在九月插吴茱萸,所以也叫山茱萸节。作为一种药物,山茱萸可以酿酒,用于健康和疾病。吴茱萸和菊花在唐代非常常见。山茱萸香气浓郁,具有驱虫除湿、祛风散结、治疗寒热的作用。人们认为九月九日也是不幸的一天,所以人们喜欢在重阳节佩戴山茱萸辟邪,寻求好运。因此,山茱萸也被称为“驱魔人”。

重阳节禁忌

避免烹饪。

过去说“重阳节不蒸,虎必咬母”。重阳节是老年人的节日。这一天,老母亲要休息,做饭也不能累。当时没把这个道理讲清楚,就用这个谚语吓唬人。

避免送菊花

因为菊花是祭祀用花,不宜送。

避免说节日快乐。

重阳节是全家出门登高辟邪的日子,所以重阳节的祝福是“身体健康”或者“全家平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