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男孩子青春期有什么表现(男孩青春期的特征)

青春期的特征(男生在青春期表现如何)

不得不承认,我要面临“青春期育儿”的问题了。

之前看过很多“当青春期遇到更年期”的文章,总觉得孩子到了青春期,父母离更年期也就不远了。

所以,当我意识到儿子已经进入青春期的客观事实时,我有些害怕,甚至有些矛盾。因为我觉得我还年轻,离更年期还远着呢。

青春期是指儿童向成人的过渡时期,是人体快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中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一般在10岁到20岁之间,持续时间从1年到5年不等。

也有特殊情况,如:

他青春期是个好孩子,成年后却叛逆了。

在青春期,由于父母干预不当或环境问题,孩子长期叛逆,持续到成年甚至婚后。

青春期是孩子“个性化”的过程

简·尼尔森博士说:“青少年想探索他们与家人有多么不同,他们对事物的感觉如何,他们如何思考,他们的价值是什么。这种脱离家庭的过程叫做‘个性化’。”

青春期的过程就是孩子“个性化”的过程。

如果我们不理解、不引导、不支持他们探索个性,孩子可能会“叛逆”,直到与我们分离。

如何辨别孩子是否已经进入“青春期”?

我儿子11岁半了。前两天他跟我说:“妈妈,我不知道为什么。最近心情越来越烦躁,总想发火。明明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却觉得难受,想发脾气。”

这是我儿子的“帮忙”。他很细心,知道自己的情绪变化。

生理过程,伴随着突然而剧烈的荷尔蒙变化,会引起突然的情绪波动。

所以,最近一段时间,我尽量在他完成学习内容的前提下,给他更多的自由空,让他自己安排自己的事情(包括看电视、看漫画、玩玩具),不要频繁干涉。

除了情绪波动,还有其他行为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孩子是否进入青春期。

一直邋遢的孩子突然变得干净整洁,注重形象。

一向懂事听话的孩子开始说“不”,挑战我们的权威。

从来不化妆的女生开始偷偷的做眉毛和眼睛。

父母成为让孩子尴尬的人,孩子尽量远离父母,越来越注重同龄朋友间的归属感。

前一秒你还和我们好好说话,下一秒你就大喊大叫。

起初,有秘密瞒着我们,有些事不再告诉我们。

有你喜欢的人。

父母的批评、唠叨、指责甚至打骂对孩子没有任何作用,孩子有足够的力量无视我们。

孩子开始极度自卑,或者认为自己什么都行。

如果你的孩子同时占了其中几个,那就快到青春期了。

一个孩子进入青春期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以正确的态度面对他,给予他适当的理解和引导,孩子在青春期会迅速成长。

不要搞错对象,也不要把孩子的“叛逆”当成对家长的“宣战”。

孩子们对我们说“不”,表面上是在挑战我们的权威。其实他们就是在这样探索世界,衡量自己的能力,寻找自己的位置。

我们不应该把孩子的叛逆行为看作是对父母的挑衅或宣战。我们要学会通过孩子的逆反行为来分析孩子背后的原因和动机。

[示例]

以前孩子每天看电视前都要做作业,已经实施五年了。可是,突然有一天,孩子要先看电视,说可以把握时间,做完作业再睡觉。

如果把他当成对我们的挑衅,我们会认为孩子不听话,会站在孩子的对立面。孩子越想挑战我们,我们越想打他。于是,“权力斗争”开始了。不管哪一方赢,都不会有好下场。没有真正的赢家。

但是,如果我们把这种要求看作是孩子试探性选择空之间的一种行为,一种判断我们能否独自掌控时间的尝试,那么我们就不会敌视孩子,会努力理解和支持他们的行为。

也许我们可以说:“既然你觉得可以,那就试试吧。”

不管孩子是否按时完成作业,他们都会从中有所收获。完成作业后,孩子会认为自己能力更大,会更自信。如果你不安排时间,你的孩子会从中吸取教训。

所以,这些看似叛逆的行为,是孩子探索世界和自我的过程。我们不要找错对象,也不要把我们想象成孩子的敌人。

放松点。压力是“期望”和“现实”之间的差距

所有的焦虑和压力都源于“期望”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当我们所期望的和我们所能达到的差距越来越大的时候,我们就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和焦虑。

比如我们期望孩子每次考试班级前三,回家帮我们做家务,听话懂事。其实孩子在考试课上倒数,回到家就看电视什么都不做,天天对我们说“不”。那我们的心情会很不好。

但是,如果我们接纳孩子,能看到孩子的优点,能客观地了解孩子的能力,期待孩子能达到什么样的成就,那么我们就会少一些焦虑,少一些压力。

当孩子是最后一名的时候,我们的目标是前进两位,成为最后三名。孩子努力就能赶上。那我们就不会这么惨了。

“期望”和“现实”的差距越小,我们的心情就会越平和。

举个婚姻的例子:

如果你老公一个月赚8000块,那他就是经常出差。但你指望他一个月挣8万,住别墅,开奔驰,天天回家,对你极其体贴。

带着这样的期待,我相信当你面对你老公的时候,你会不满,会失望,你不会看到他现在的艰辛。甚至,你想换个老公。

但是,如果你觉得你老公虽然挣的不多,但是有不错的房子和车子。虽然他经常出差,但是只要回到家就可以陪你做家务,照顾你。你对他没有更高的期望,你觉得一切都好。这样你就能看到老公的辛苦,体谅他,关心他。也许,有了你的理解,你老公会更努力。

这种“期望”与“现实”的差距会影响婚姻的幸福。

育儿也是如此。

所以,当我们特别焦虑,特别有压力的时候,就要停下来想一想。“期望”是否定得太高,压垮了我们和我们的孩子?

家长引导孩子自信,让孩子知道自己有能力,足够优秀!

青春期的孩子一直想弄清楚的是:“我是谁?我有能力吗?我够好吗?”

不管他们如何度过青春期,他们都在努力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其实这个问题也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只是在青春期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与其和孩子为敌,不如和孩子站在一起,站在他的角度看问题,理解他支持他,引导他看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让他知道自己是有能力的,不断增强他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归属感、价值感和成就感。

孩子在家的感觉越安全,他们在个性化过程中的痛苦就越少。

最后,我想说,当父母给孩子更多安全感的时候,孩子在青春期寻找自己个性的过程中会少经历一些痛苦。

越是开明、民主、尊重的家庭,孩子越不叛逆,有些家长甚至不觉得孩子叛逆。

相反,越是溺爱或控制家庭,孩子越叛逆,叛逆时间越长,家庭矛盾越多。

所以,发自内心地爱孩子,科学地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能力,努力经营好亲子关系,是我们在育儿过程中“以不变应万变”的最好方法。

——END——

作者简介:郝跃龙松,家庭教育讲师。家里有两头猛兽,不断挑战,不断成长。所写文字均来自个人学习实践或有局限性。请建设性地参考它们。如果你喜欢,请关注我@郝跃长歌。让我们拥有更好的亲子关系,让自己变得更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