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苹果手机上home是哪个键(home键是什么意思)

home键是什么意思(苹果手机上哪个键是home)

作为手机市场上一个妥妥的小众玩家,索尼是为数不多还保留着实体快门键的厂商,最新的Xperia 1 III也不例外,这也符合索尼试图将专业视频体验搬到手机上的策略。

▲图片来自:索尼

然而纵观整个手机市场,手机上的物理按键的地位并不乐观。随着屏幕变大,曲面屏的出现,按键数量迅速减少,音量键和锁屏键的组合成为绝对主流。只有同样的小众游戏手机才会配备肩扣。

钥匙的作用和价值在增与减之间不断变化。就智能手机而言,不仅仅是“保持习惯”的产物。

追求更大的屏幕并不是取消按键的唯一原因。

智能手机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屏幕不断增加,从功能机到智能机,再到全面屏和曲面屏。随着屏幕比例越来越大,屏幕也越来越大。随着这些技术和产业的升级,物理按键逐渐被淘汰。

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全面屏趋势带来的变化。由于苹果在iPhone X上使用了COP封装技术,在边框处折叠屏幕,同时将屏幕显示IC控件放在折叠后的屏幕下方,实现了窄等宽的屏幕边框,去掉了Home键。

▲为了实现超窄底框,苹果选择了屏幕弯曲的封装方案。

但是曲面屏本身的流行也占据了按键的存在空空间。虽然现在市面上大部分旗舰都逐渐采用了微曲面设计,但是曲面屏幕还是占据了一定的侧边空空间,这也使得手机的侧边按键更薄更窄。

但是,这并不是手机按键越来越少的唯一原因。影响因素之一是手机设计越来越一体化,无孔不入。

作为典型的便携微器件,手机厂商一直重视手机内部空的利用率。当续航体验的优先级较高时,钥匙本身就占据了一定的内部空空间,匹配的零件需要留出较大的空空间。

此外,出于防尘的考虑,一体化也被提上日程,也提升了手机的整体美观度和质感。

3.5mm耳机孔和实体按键一样被“淘汰”了。

按键和接口自然成了手机厂商普遍的眼中钉。过去音乐手机常见的播放键和快门键逐渐被抛弃。

此外,手机按键本身的稳定性也受到怀疑。早在iPhone使用实体Home键的时候,就有很多用户担心会损坏,转而使用苹果提供的虚拟Home键。虽然后来苹果进行了调整和改进,但是刻板印象已经留下了。

即使在2021年的今天,部分旗舰手机依然存在按键松动的问题,而且侧边按键较窄,手感确实不如以前。

而厂商新加入的独立语音助手按键,往往与语音服务本身的成就有关。三星曾经在手机上设置了单独的bixby语音按键,但是智能语音助手本身不够智能,导致这个独立按键的使用频率很低。后来三星也放弃了这个设计。

▲bixby独立按键更像是三星推广智能助手的设计。

苹果iPhone采用全屏设计后,使用长按锁定键唤醒Siri,这也是语音助手独立按键对应功能的常见结局。锁定按钮和音量按钮的组合取代了许多独立的按钮。

更大的屏幕不仅增加了内容的丰富性,也增加了产品的可能性。物理按键虚拟化也成为厂商普遍的选择。截屏、锁屏、亮度和音量调节等常见的调节都归功于通知栏。

如果像苹果、一加一样保留物理静音键或者三段式按键,这个按键除了在物理按键的使用上有优势之外,也成为了产品品牌的体现。一旦调整,就需要面对原有忠实用户的质疑。最直观的案例就是苹果修改锁屏声音被反驳。

触摸时代的新钥匙

同时物理键的重要性下降了,很多厂商都想转型。锤子曾经设置了闪光胶囊的独立键,按下就能唤醒,通过语音识别记录想法。总体来说还是一个不错的效率工具。可惜锤子的离开结束了这一切。

▲后续新增了语音搜索功能。

而其他厂商则在努力创造一些不存在的“按钮”。苹果在iOS 14系统上进行了尝试,轻敲iPhone背面两三次就可以实现截屏锁屏等多项功能。

它实现了像物理按键一样的直观操作,凭借熟练的肌肉记忆,不看屏幕也能完成。

当初三星推广bixby独立按键的时候,就有很多用户提出要改成独立DIY按键,用户自定义常用功能,方便实用。现在,苹果已经实现了这个想法。

更难能可贵的是,“轻拍后背”的功能还支持快捷命令功能的扩展,可见iOS软件生态的强大。基于自动化的快捷命令可以调用iPhone中几乎所有的功能,这是最强的侧键。

这种设计在苹果产品中并不少见。AirPods Pro耳机手柄末端有明显的凹陷,其功能类似于有线耳机上的物理按键。

通过压感技术,轻触播放或暂停,双击切换,长按切换到透明模式。再加上苹果设计了叮当音效与之搭配,真的很像物理按键。

相比业内常见的入耳式耳机使用触控板进行操作,耳机手柄上不存在的按键更加直观,误触的风险也更小。更有甚者,入耳式耳机在耳机末端的触摸板上点击切换音乐时,如果力度控制不好,会影响耳机的佩戴位置,或者产生噪音,需要不时调整。

按键带来的直观体验是今天很多人依然怀念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由于屏幕放大等各种原因降低了它的优先级,但是厂商们仍然在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在手机等各种设备上再现物理按键的一般体验,尽管其中很多并不是按键。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振动电机的普及。转子电机、直线电机等专业术语已经成为数码爱好者最关心的配置内容之一。根本原因是它实现了像按键一样的“Z”轴式按键体验。

▲拯救者电竞手机2 Pro拥有双振动电机设计。

在振动马达的体验上,部分安卓手机在很多细节上已经超越了苹果。联想、黑鲨等众多游戏手机品牌都加入了双振动马达的设计,与游戏内容结合起来往往能达到更细腻的震撼感。

这种震动功能的定制化体验,让注重即时反馈的电竞游戏体验更好,自然也越来越受追捧。在日常使用中,也让时钟调整等二进制平面上的功能更加直观,比如物理旋钮。

通过软硬件的配合,厂商还在探索人机交互中key的深度。

一直存在到现在的物理键不仅仅取决于习惯。

音量键和锁屏键的组合是手机市场的主流选择,但其实也有厂商在尝试改变。华为Mate30系列有一个叫做“隐藏式侧面音量键”的设计,通过触摸和震动反馈来代替原来的物理音量键。

但最终华为还是用了原来的物理按键方式。原因是Mate30屏幕曲率比较大,容易误触。另一方面,取消音量键其实是在调整人们长期以来的习惯,并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这也是触控交互消除物理按键的论点中最常见的论点。但是物理键不就是为了保持老习惯才彻底淘汰的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更大的屏幕和触控交互带来了更多的内容可能性和交互可能性,但同时也让内容和交互变得更加复杂。相比之下,按钮对按钮绑定的功能形式更简单。在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复杂的今天,物理按键的简洁成为了优势。

iPhone的Home键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在《The One Device: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iPhone》一书中提到,乔布斯其实是想在iPhone上设计两个按钮,分别是返回键和Home键。

但最终乔布斯还是听从了设计师的建议只用了一个Home键,设计师的理由很简单。增加一个后退按钮会使交互变得复杂,而按下Home按钮返回桌面会更简洁、可预测和可靠。

魅族的mback也是如此,在同一个按键中设置两种独立的交互模式,简单易用。

简单高效的按钮操作起来相当直观,这也使其成为复杂智能设备入门的最佳人机交互方式之一,学习成本更低。任天堂在这一领域也是佼佼者,业内常见的游戏手柄通过按键的布局让人更快上手。

左滑块右按钮的布局结构让人很快知道左边是操纵方向,右边是攻击等指令。任天堂甚至在Game Cube的手柄上设置了一个巨大的A按钮,其他几个小按钮环绕在周围,突出了A按钮作为主确认键的位置,也让人更好的学习。

同时,作为硬件,按键比智能手机上常见的虚拟手势和按键更有优势。一般来说,按键交互的优先级最高,不会出现软件交互模式互斥的情况。如今仍有安卓App不符合谷歌制定的规范,最终导致交互失败。

在可预见的未来,一体化和无孔化仍将是智能手机等小型精密设备的主要发展趋势,同时,带屏幕的设备也会越来越多。他们会融入环境,与人互动,但钥匙还是会存在。

作为一种更直观、更高效的人机交互方式,足够简单,在未来还是能占据一席之地的。更何况按键本身的形式,甚至人机交互的深度,依然是厂商探索的重要领域。

按键不完全是保持习惯的落后产物。

按键不完全是保持习惯的落后产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