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能生巧(熟能生巧500字)
学习任何内容,基本上都可以分为入门、熟练、精致三个阶段。入门阶段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从入门到熟练,从熟练到精湛。除了老师的引导,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学习者自身的努力。在学生学习的征途上,笔者写过很多关于教师如何引导的文章。本文意在把学习的后两个阶段往后拖,具体说说学习者如何努力。
学习者如何努力?作者的体会就是两个字:重复。只有重复,才有可能达到熟练;只有不断重复,你才能做到完美。下面以汉语学习为例做具体说明,以便向方嘉求教。
首先,重复是熟练的捷径。
清代思想家颜元说:“一学就有主见。一旦学会了,就有味道了。你投入的时间越长,你就越投入。”颜元的思想非常准确地表达了重复在达到熟练程度中的重要性。以语文学习中的作文为例,学生要达到熟练运用语言的目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写、勤写、反复写。我记得著名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曾经说过:“请尽量多写!!写,写,写...直到你折断手指。”由此可见重复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虽然重复是熟练的捷径,但在具体应用中应把握以下两点:
1.重复的内容一定要成熟经典。我们以阅读为例来谈谈这个问题。著名数学家张广厚曾说过:“阅读是一个重复的过程,你要通过重复使你所学的东西变得熟练。”这句话自然是读书中的至理名言。但是,我们在细读的时候,并不是每一本书都要反复读。这样做是不必要的,也是浪费生命。我们能反复读的书,一定是经典,一定是对我们一生有益的书。只有这样的书才值得我们反复阅读。如果是心灵鸡汤书,有必要反复看吗?
2.重复不是机械的循环,而是多元化、多角度、多层次的全方位挖掘。以《红楼梦》的阅读为例。毛泽东曾说,“红楼梦至少要看三遍。”那么,这三次的阅读方式是一样的吗?我不这么认为。根据作者的经验,第一次可以明确小说的基本情节以及小说中众多人物之间的关系。第二次尽量把小说的思想内容讲清楚、讲透彻;第三遍尝试理解小说的艺术特色。阅读方法上,第一遍读全书,做笔记;第二遍不仅要通读一遍全书,还要阅读相关的研究资料。第三遍,除了按照第二遍的阅读方法,小说中的一些章节还得大声朗读,抄写等等。笔者认为,只有这样阅读《红楼梦》,才能对《红楼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熟练是“熟能生巧”的基础
“熟能生巧”是众所周知的真理。但对于这里的“巧”,大多数人只理解为“巧练”,但在我看来,这里的“巧”不仅仅指“巧练”,还指奇思妙想,甚至创新。以语文学习为例。书读多了,自然就知道怎么读书才能省时省力,自然就会有很多奇妙的想法。相反,我读的书很少,不知道怎么读,连一点奇思妙想都没有。至于创新,我就谈不上了。
阅读和写作更是如此。写作初学者往往跟风,模仿多于创新;如果你写的多了,熟练了,你就不会想重蹈覆辙了。你只想做出改变,创新和不同。这里对变化、创新和差异的追求不仅是技术上的,也是意识形态上的。这是熟能生巧的具体体现。
德国哲学家迪茨甘有这样一句名言:“重复是学习之母。”在我看来,这是一句极其精辟的关于学习的名言。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重复可以达到熟练,熟练可以催生“匠心”和创新——这就是这个“学习之母”的重要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