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苗族服饰特点及风格(苗族的服饰特点)

苗族服饰的特点(苗族服饰的特点和风格)

万鼎综合报道

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中国传统工艺“百年艺术,薪火相传”邀请展在上海设有六个场馆。论文了解到,位于浦东地区的金桥碧云美术馆作为本次邀请展的服饰工艺专题展馆,举办了“服饰工艺展——服饰工艺展”,以“源、融、健”三大板块展示了近年来中国传统服饰领域非物质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成果和优秀实践案例。展品中,贵州丹寨苗族鸟服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被称为“可穿戴的史诗”。

展览分为“源头、融合、健康”三大板块,以水波纹装置为导向,寓意“千里长河源在水生”,寻求源头之美,融合发展,突破创新,探索传统工艺复兴之路。数百套非遗服饰按地域划分,以各种形式展示。

展览首个主题板块“起源之美”走进中国传统服饰制作工艺非遗代表性项目所在地,探索和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服饰工艺百年传承创新之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集中展示了建国100周年以来中华民族世界领先的传统服装技艺——纺纱、染色、织布、刺绣、制革、传统服装制作技艺的传承创新成果,包括已经恢复的失传或濒危的传统技艺,以及民间代表性传承人的缫丝技艺、四大名锦等创新作品。

贵州丹寨苗族鸟服代表项目名称:贵州苗族服饰制作技艺。

苗族服饰以精美典雅的色彩搭配、繁复的手工技艺、悠久的文化内涵著称,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史诗”。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技艺代表性项目。以丹寨雅会乡松龙为代表的贵州丹寨苗族白鸟彝,是当地男子在重大节日的最佳装扮。上面是无领双排扣衬衫,下面是飘带裙,两者相连,裙底用白色羽毛装饰。服饰主色调多为绿色和黄色,图案为平绣各种变形的蝴蝶纹、鸟纹、龙纹、鱼纹,主要表现苗族先民对神话传说中蝴蝶、猫头鹰的崇拜,也称“蝴蝶服”。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扎扎女装非物质代表项目名称:西藏自治区山南市藏族服饰制作技艺

当地有一个关于扎装起源的感人传说,其起源主要是当地人模仿当时文成公主的衣服流传至今的说法。绑着服饰的彩色靴子“钱佳”,据说是哲古宗向当地政府进贡的。这种彩色靴子底厚,皮面结实,穿着舒适美观。为此,当地政府官员和达官贵人的仆人都穿这种鞋。当时,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即使是那里的门卫和警卫,穿着这双“钱佳”色的靴子进出布达拉宫和罗布林卡,也不会停下来盘问。由此可以看出扎扎服饰在当时社会中的特殊性和高贵性。从这种服饰的起源故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藏汉人民交往的悠久历史和藏汉人民友谊的悠久历史。能体现赞美民族团结友谊的寓意,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较高的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引导现场

展览的第二个主题板块“融合与传承之美”,进入建党以来百年中国传统工艺发展的历史新时期,汇聚和呈现中国各族人民在共同创造和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融合发展中塑造的中国服饰文化之美。细分东北、西北、西南、中东南四个区域,重点展现分布在这四个区域的少数民族和汉族传统服饰文化在历史进程中多元共存、兼容发展的传承之美,讴歌源远流长、齐头并进的中华服饰文化博大精深的创新精神。

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黎树皮布代表性项目名称:海南省黎树皮布制作技艺

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展出的黎树皮布,是海南岛先民在用麻、木棉纺纱之前,经历了漫长岁月的一种“无纺”布。用来遮风挡雨的“衣服”主要就是这种粗纤维树皮布。这主要是因为它使用方便,易于制造,经久耐用,也是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做树皮布,首先树干要直,节数少,光滑,直径25-35cm。如何剥树皮:用钩刀背从树干顶部敲打被切开的树干,从上往下剥,靠近卷袖口处拍打剥下。打得要适度均匀,否则纤维会被扯掉,影响皮质的质量。制作过程经历了剥皮、修边、浸泡、脱胶、打浆、漂洗、晒干、拍打等多道工序。

展览的第三个主题板块“创造之美”走进了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舞台,展示和发布了建国100周年以来传统服饰文化融入当下生活的创造之美。通过展示具有新时代特征、寓意美好生活的传统工艺创新作品,旨在展示和传播新时代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弘扬中华优秀民族精神,体现新时代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硕成果。该板块由海派非遗服饰专题展区、传统工艺振兴与创新案例展、非遗创新设计作品走秀以及非遗社区系列美育和公众教育活动组成,彰显传承不息的精神。同时,闪购零售将被引入展览的第三部分。通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回家的展览购物行为,紧扣2021文化与自然遗产日“全民非物质文化遗产共享”的主题,让曾经源于生活的非物质之美回归现在的百姓生活,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展览购物体验中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共享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助力广大非遗传承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

据报道,展会期间,主办方介绍了中国传统工艺(苗绣、羊绒刺绣、土布、缫丝等。)走进金桥、杨静、陆家嘴等社区,以及其他相关学校开展体验活动,以“活态传承的遗产”为指导思想,并在美术馆专门设立“社区艺术角”,展示体验成果。

来自贵州堆卓工坊的非遗传承人在现场为观众讲解了风情浓郁的苗族历史文化,感受了贵州民间蜡染艺术的独特风格,此外,活动现场还将设置蜡染体验区,由蜡染传承人教授蜡染技艺。参赛的朋友可以和蜡染传承人一起绘制一幅10米的蜡画卷轴,最终作品将在金桥碧云美术馆展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