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溶胶和液滴的区别(气溶胶和液滴的区别)
5月,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在东南亚肆虐。马来西亚上周六报告新增确诊病例9020例,为该国疫情爆发以来单日最高,连续5天新增感染人数创纪录;台湾省引以为傲的防疫神话在5月下旬彻底破灭,每天都有上百起疫情。特别可怕的是,有些确诊患者病情恶化得太快,根本反应不过来,根本来不及抢救就已经死亡。在很多情况下,甚至在患者感到呼吸不畅之前,他们的血氧浓度就已经达到了致命的水平,这就是所谓的“快乐缺氧”。
台北的街道消毒
5月29日,越南卫生部长阮成龙(Nguyen Thanh Long)在政府会议上表示,在越南发现了一种新的新冠肺炎品种,它结合了在印度和英国发现的现有品种的特征,可以通过空气体迅速传播,非常危险。
越南北宁工业园
新冠肺炎是由空气体传播的猜想早已有之。2020年春天,香港的公共卫生专家提出了这种病毒可能通过空空气传播的怀疑,当时同一栋大楼不同楼层的居民都受到了感染。2021年2月初在上海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卫生防疫专家已经确认,新冠肺炎的传播除了直接传播和接触传播外,还包括“气溶胶传播”。
气溶胶是固体或液体小颗粒分散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一般来说,它是空气体中的液体或固体小颗粒,小到肉眼看不到。所谓气溶胶传播,是指感染者的飞沫混入空气体,形成“气溶胶”,被他人吸入后引起感染。
气溶胶感染和飞沫感染最大的区别在于传播的距离。后者的防护主要靠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勤洗手,戴口罩。气溶胶可以随着空气体的流动传播到很远的地方,而且由于质量小,可以在空气体中悬浮更长的时间,所以会造成更大面积的病毒传播。
国外研究气溶胶的专家对气溶胶传播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们一致认为保持良好的通风是抵抗气溶胶传播的最有效的方法。德国气溶胶研究协会(GAeF)近日致信德国联邦政府和各联邦州州长,指出新冠肺炎的传播大概率发生在室内,尤其是在封闭的空室内。在通风不良的狭窄区域,气溶胶比在新鲜空空气中持续的时间长得多。在户外活动中,只要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空气流导致病毒传播的概率极低。空气体的流动会造成稀释效应,同时会加快液体的干燥,有助于降低病毒的风险。
当然,不存在以防守取胜的情况。在遵守一切防疫规则的前提下,真正保护好自己和家人,努力恢复疫情前的正常生活。接种疫苗仍然是最实际有效的选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