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科学家的故事100字(一个中国科学家的故事300字)
文学组组长。
上个月,两位伟大的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在同一天去世。无数人在各种场合自发表示哀悼。
两位科学家的家国情怀和科学精神需要我们永远铭记和传承。因此,成都商报小记者中心特别发起了“我最熟悉、最敬佩的科学家”征文活动,希望小记者们能用文字记住这些伟大的科学家~
袁爷爷,谢谢你。
//刘墨,曹芳小学五年级三班
//指导老师——张锦文
又是一年稻花香,金黄的稻田嵌在田埂里,像一幅巨大的拼图;层层梯田像观音的手一样伸开,姿态万千。
走进水田,踩在松软的泥土上,泥土被轻轻推开,留下脚印,慢慢消失。就这样,大地悄悄地记录了我一次脚印。
抬头望去,稻子像静止的金色雨滴。抬起手,踮起脚尖,用指尖刷满米粒。有点坎坷,但是收获满满。微风吹过,稻子得意地摇摇头,“稻花香说好年景”,真好!
稻田醉人,却如李清照的“醉人不归”。他们加快脚步向前奔跑,身旁的金色从耳边闪过,撕开层层稻谷。突然,我停了下来。远处有一个老人,也许是稻田的主人,头后戴着帽子,躺在田埂上,打着盹乘凉。
“袁爷爷,袁爷爷——”,我忍不住喊了一声,禾下的人没有反应。走近了才发现认错了人,不忍心继续打扰他的美梦。我停下了。
我闭上眼睛,十指交叉,自言自语道:“袁爷爷,你可真会乘凉。你看到了吗?”
感谢你,我们可以梦想成真,谢谢你!
与月亮打交道的人——欧阳自远
//成都市泡桐树小学三年级四班刘友和
//指导老师——陆昱霖
每当我仰望星空空,我就会想起欧阳自远。85岁的他,50多年来一直为中国探索月球而奋斗。他是中国探月的先驱。他在平流层使用了高空气球,收集了极少量的宇宙尘埃,开始了中国的探月之旅。
他为什么会想到用这种“土办法”?原来是因为美苏的“Tai 空竞赛,他们用卫星探索月球的真面目。美国发射阿波罗系列载人卫星,登月,完成采样,返回地球。于是,欧阳自远对太空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开始了中国人的探月梦。
同学们肯定又会问,为什么不用火箭来探索呢?因为那时候我们中国连飞机都没有,更别说火箭了。正是在这种非常落后的情况下,像欧阳自远这样一代又一代杰出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成就了今天中国的探月事业。
欧阳自远是我心中的伟大科学家。他曾说:“我是祖国大花园里的一棵小草,我生长在中国的沃土上。”大家都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我们也会在祖国的沃土上开出绚丽的花朵,为祖国争光。
我的女神——居里夫人
//成都市实验小学清华校区五年级一班钟林轩
说起科学家,你脑海里可能会蹦出爱迪生这个从小被怀疑为低能儿的“发明之王”;也可能是提出相对论的“世纪伟人”爱因斯坦;也可能是花了一生研究黑洞的“宇宙之王”霍金;可能是牛顿在苹果树下打瞌睡,被苹果砸出了引力。
在科学家的汪洋大海中,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偶像。对我来说,我的女神是被爱因斯坦誉为“唯一不被名声宠坏的人”——居里夫人。
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不朽的名字。她是法国著名的波兰科学家、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她在当时男性主导的科学领域占据了无可比拟的地位——第一个获得科学博士学位的女性,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同时,她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在居里夫人心中,她一直抱着“国家危难,人人都要尽力为国家分忧解难”的坚定信念。正因如此,她为了实验,不分昼夜,不顾化学药品的侵蚀,长期暴露在放射性物质中,一心一意为祖国长大,不畏艰难为梦想。最后,发现了两种新元素,钋和镭。其中,“钋”是为了纪念她的祖国波兰而命名的。
我钦佩居里夫人。她是一个奇迹。我相信,即使再过一千万年,她也会像一颗灿烂耀眼的巨星,飞过科学之星空,留下灿烂永久的印记。
忆魔米创始人袁爷爷
//成都市仁北小学五年级刘
我们身边有很多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其中我最崇拜的是水稻专家袁隆平。
1960年7月,袁爷爷在学校的试验田里发现了一种“天然杂交水稻”。它以大耳朵和大颗粒脱颖而出。这个偶然的发现,让袁爷爷开始了一生的“杂交水稻”之路。
那种天然的杂交水稻启发了袁爷爷,通过人工杂交可以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从此,它从早到晚呆在稻田和实验室里。
袁爷爷说“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大家远离饥饿”。袁爷爷研究团队通过形态改良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成功突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不断刷新亩产。超级稻和海水稻为消除全球饥荒做出了巨大贡献。
袁爷爷很幽默,英语特别好,经常说英语。在他八九十岁的时候,依然坚持下地,是一个不屈不挠的“90后”。他也喜欢打麻将,就像一个普通的家庭老爷爷,可敬可爱。
袁爷爷几十年如一日的打拼,点亮了他的两个伟大梦想:草下乘凉梦和普及杂交水稻的全球梦。袁爷爷,稻浪滚滚,稻香流淌。你是我最钦佩的科学家,我们想念你。
我最崇拜的科学家——屠呦呦
//成都市人民北路小学五年级刘若
屠呦呦,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女科学家,是青蒿素的发现者。我特别佩服她。
1969年,屠呦呦以中国中医研究院科研带头人的身份,加入了省里的“523”项目。经过不断的研究探索,寻找古方,她先后考察了2000多种中草药,筛选出640种可能治疗疟疾的方剂,从200种中草药中提取了380种提取物,并进行了小鼠实验。
1971年下半年,涂奶奶受东晋葛洪《肘急方》中“抱青蒿一次,水洗两次”的启发。她决定用黄花蒿作为抗疟药。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将现代技术提取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创造了低沸点溶剂提取法,发明了中国神药青蒿素。而且,她不顾自己的安危,亲自服用提取物来证明其安全性。
“溜溜球鹿鸣,野外的苦艾”。鹿吃的杂草是青蒿。正如影中安排的那样,涂奶奶的人生注定与青蒿联系在一起。多神奇啊!
涂奶奶没有博士学位,没有海外留学经历,没有院士头衔,是个“三无”教授。但是,她是我最敬佩和钦佩的科学家,因为她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做科学研究,以一棵小草获得了诺贝尔奖。
我最喜欢的科学家——霍金
//天涯石小学四年级九班赵正锡
“妈妈,你昨天去了哪里,明天从哪里来?”
“这个问题问得好!可惜妈妈也回答不了你。推荐两本书:《壳里的时间与宇宙简史》。希望你能找到答案。”
于是一个宏大而深邃的世界展现在我眼前。黑洞,夸克,虫洞,宇宙奇点,宇宙膨胀...各种奇妙的难以理解的文字和理论,看起来惊心动魄,神秘莫测。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两本书,我去搜索作者,想看看到底是谁,以如此惊人的智慧和勇气,在探索宇宙的起源。
原来这两本书的作者斯蒂芬·霍金才是这个宇宙中更神奇的存在。
他是近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世界顶尖的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被誉为“宇宙之父”;他建立了“大爆炸宇宙模型”,研究出四种黑洞理论;他还获得过很多顶级科学奖项……谁能想到,这么伟大的科学家,身体离不开轮椅,只有三根手指能动,讲话只能电子合成!
霍金21岁时患上了“渐冻症”,身体锻炼能力逐渐变差。医生预测他只能活两年。就是这样一个看似被世界抛弃的生命,却昂首阔步在人类物理研究的最前沿。轮椅禁锢了他孱弱的身体,但他的心灵却自由奔放,徜徉在宇宙深处,寻找宇宙的边缘,探索终极的奥秘。霍金不仅是物理学的里程碑,更是人类战胜疾病,坚持不懈,锐意进取,突破极限的精神丰碑!
不仅如此,他还一改以往物理学家严肃刻板的形象,多次出演影视剧;他是一个“轮椅舞者”,喜欢坐在轮椅上碾过朋友的脚趾。他亲自撰写科普书籍,向大众展示了博大精深的宇宙学知识。他也是一个“玩笑大王”,幽默的演讲风格让科学一次又一次与普通人紧密碰撞…
这是一个多么聪明有趣的灵魂啊!
当我们凝视宇宙时,宇宙正以亿万星光凝视着我们,其中最亮的是霍金。在他的光辉指引下,人类必将掌握宇宙最深处的秘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