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对股价的影响(什么是股权激励)
我国最早与股权激励相关的法律法规是2006年1月1日实施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只有上市公司适合做股权激励,非上市公司因为没有股价,所以做不了股权激励。
这种理解非常片面。的确,因为上市公司有一个客观的股票市场价格,所以做股权激励比较方便,也方便行使现金。但未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效果可能更明显,尤其是有上市计划的未上市公司,因为上市后仍然存在原始股的财富效应,相当于给激励对象两个激励,一个是股权激励本身,一个是上市后杠杆产生的原始股效应。
关于股价,我们只需要找到适合公司的股价计算方法,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所以,一个公司是否适合股权激励,与公司是否上市无关。那么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股权激励的作用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适合股权激励,本文将详细讨论。
一、由一个案例引发的思考
(1)案例介绍
A公司是一家以白领女装品牌为主的服装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全国有几十家经销商和二级经销点,年利润过亿元。
自2014年以来,制造业危机在中国深入蔓延。同时,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传统线下服装受到电商的挤压。a的销量越来越差,库存越来越多。
设计总监和营销总监已经递交辞呈,经销商也反映A公司服装设计过时落后,难以继续受到白领的青睐。老板很着急。他只是看着自己创立的企业没落吗?老板不甘心,想办法改变,想办法出去。
针对企业遇到的实际困难,老板决心双管齐下:1。改变企业现有的商业模式;2.实施股权激励。具体做法如下:
1.改变企业现有的经营模式,主要是将原来的一次分销和二次分销改为设立品牌总部和销售总部的方式。好处有二:一是节税;第二,品牌部和销售部紧密合作,及时反馈市场信息。这部分不是本文的重点,不再赘述。
2.实施股权激励。A公司拿出4%股权激励品牌总部和销售总部,每个部门2%。这大大增强了员工的主动性。
品牌设计部门采用小组负责制,有的申请成立影视组为热门电视剧中的女装连衣裙做二次设计和单品创作,有的申请成立明星组为明星的出境时装做二次设计和单品创作,有的成立舒适通勤组以“阅尽繁华,返璞归真”为理念设计森林空风格的纯棉连衣裙。销售总部采用社群制,根据自己的喜好邀请老客户加入不同的主题群。在自己喜欢的主题群里,大家可以拍照,分享自己喜欢的白领女装照片。
很快,三位个性鲜明的设计师脱颖而出。他们在微博、微信等平台上对明星服装进行各种热评,让公司的老设计师们大吃一惊,却吸引了一大批时尚年轻群体。销售部门不甘示弱,联合各大互联网平台推出大型“线上秀”,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0万女白领到场观看。
一年后,A公司实现了线上线下销售总利润增长88%的惊人效果,公司扭亏为盈。品牌设计部和销售部核心骨干6人拿到了4%的股权,身价都涨到了几千万,成为年轻的股权新贵。
(二)由案例引发的思考
这种情况下的股权激励无疑是成功的,对企业、老板、公司核心骨干都是双赢。这让我们进一步思考:
1.股权激励的作用是什么。
2.什么情况下的企业适合股权激励?
二,股权激励的作用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面对服装销售的大幅下滑和企业利润的大幅下滑,A公司的老板并没有墨守成规,而是果断调整公司的经营模式,用股权激励的方式彻底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和主观能动性。虽然老板卖了4%的股份,但很大程度上,这种行为属于老板请客,市场买单。
我们抽象出股权激励的作用,可以概括如下:
(1)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和主观能动性,维护企业的整体和长远利益。
(2)留住、激励和吸引人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将激励对象、股东、企业利益紧密捆绑,构建利益共同体。
(4)使激励对象有成果可分享,让他们共享企业成功的成果和企业发展的风险。
(5)通过不同的股权激励授予方式,在对激励对象进行激励的同时,也对其进行相应的约束,以保证企业能够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状态,避免利润增长成为短期的一次性行为。
3.企业什么时候适合股权激励?
(一)在某些情况下,不适合股权激励。
企业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遇到挫折和挑战,不一定是员工的积极性造成的,也可能是商业模式、行业转型、公司治理等问题造成的。这个时候,试图用股权激励解决一切问题,不仅是徒劳的,而且是适得其反的。
1.公司的商业模式存在严重问题。
这种情况意味着公司现有的商业模式赚不到钱,公司利润不好,公司无法成长。
以一个BP机为例,你很容易理解。80年代末,国内开始出现BP机。随着科技的成熟和社会需求的增加,从1990年开始,BP机异军突起。1993、1994年,手机开始慢慢出现。从1995年下半年开始,寻呼业务逐渐被移动电话的强大攻势打败,寻呼用户数量停止增长。1996年开始下滑,用户数量减少。2005年后,BP机逐渐淡出中国舞台。
当时假设公司BP机库存巨大,销量已经下滑,无论怎么进行股权激励,公司都不可能起死回生。这是一个公司商业模式存在严重问题,公司盈利不佳,公司不具备成长能力的典型案例。
任何公司在进行股权激励时,都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中的至少一个:(1)公司现在盈利不错。这种情况下,激励对象成为股东后,可以立即享受利润,适合股权激励。(2)公司现在利润不是很好,但是成长性很好。这个时候也适合股权激励,因为激励对象对未来有一个美好的预期。当然,如果两个条件同时满足,股权激励的效果最好。如果两个条件都不满足,那么搞股权激励,简直成了傻子。
2.公司治理不规范,股权激励的实施缺乏制度保障。
对于夫妻企业、父子企业,或者有限公司企业,但实际控制人为主导公司,虽然企业当期利润尚可,可以增长,但存在一些问题,如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公司治理机构无法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公司没有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公司账目不规范等。即使股东愿意出一部分股权作为股权激励,但从制度设计到实施,可能会因为缺乏配套的执行和监督机制而造成股权。激励对象会觉得老板从头到尾都没有诚意,只是虚张声势。这种情况下,本该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的员工心灰意冷,可能会带着企业的客户资源和技术机密愤然离开公司。这时候公司的股权激励就成了一把双刃剑,可能会伤到自己。
3.公司没有长期规划,战略目标不明确。
公司成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进入成长期。此时的企业领导如果满足现状,只关注眼前利益,对后续公司的经营发展、战略目标等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划和方向。为了尽可能实现当前公司利益最大化,他们盲目进行股权激励。
此时被激励的对象是尽快拿到股权红利,也会更加注重眼前利益,规避风险,会出现一些短期行为,如:放弃短期内会给公司财务带来不利影响但有利于公司长期发展的计划;削减R&D基金,增加当前账面利润。此时企业的股权激励更像是引狼入室,挤压企业现有利润,损害企业长远发展。
(2)企业在哪些阶段适合股权激励?
如果上述情况不适合股权激励,中小企业运营中的哪些节点适合股权激励?
企业的生命周期一般经历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没有一种股权激励模式可以适用于所有阶段。一般来说,企业发展的前三个阶段都可以用股权来激励。
1.在企业初创期,激励对象可以考虑为全体员工,因为每个员工在创业初期都是重要的,员工的利益可以通过股权激励与公司捆绑在一起。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初创企业发展迅速,未来增值巨大空,但公司现金流缺乏,应考虑长期激励模式,减轻现金压力。
2.在企业的成长期,公司的业绩会提高,利润会快速增长,现金流会更好。下一期的利润会远远高于当期,所以激励方式的选择要着眼于公司的成长性。激励不能再是针对所有员工,而主要是针对高层管理人员和关键员工。
3.对于成熟的企业来说,此时企业规模大,现金流充裕,各期利润差不多,发展稳定,但增长乏力。这时候股权激励要注重业绩要求,尤其是净利润增长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要求,激励对象主要是高级管理层和核心骨干员工。
4.对于处于衰退期的企业,股权激励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企业随时可能倒闭,员工对企业信心不足。给股份比给现金好。当然,如果是国企,也可能是因为体制问题,而不是企业产品真的不景气。此时可以考虑对管理层实施股票期权激励与员工持股计划相匹配的模式,实现“国退民进”,让企业焕发新的活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山中知石》。如需帮助,私信获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