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子排球队在北京奥运会(在线免费普通话版)
2021年世界女排联赛经过三周的争夺,美国女排以9胜领跑积分榜,土耳其女排和巴西女排紧随其后。中国女排以4胜5负积12分暂列第十。
在第三周的比赛中,中国女排2-3不敌比利时女排,随后1-3不敌塞尔维亚女排。最终在面对老对手巴西女排时,获得了一场胜利来鼓舞士气。来看看九哥对本周活动的评论吧↓↓
01
逆转巴西和张长宁的定海针
在与巴西女排的战斗中,张常宁延续了之前的高光状态,独骑救主,单场砍下36分。沉稳、成熟、自信,用霸气外露来形容“宝贝”一点都不过分。逆转巴西的比赛,一人胜一队,张长宁做到了。在排球技术环节相等的情况下,就看谁能一招制敌。记得我和已故的邹志华聊到女排最有潜力的青年才俊时,她第一个提到了张常宁,称赞她有先天的条件和勇气。那时候,张长宁才12岁。后来一直在找机会关注张常宁的比赛。可惜找不到当时中学生比赛的视频。从沙滩排球回到室内让我再次关注她的比赛。
虽然张长宁回到内地时经历了一场风暴,但直到风暴过后,它才看到彩虹。室内排球比赛朱婷异军突起,横空出世空毫不为过。与朱婷相比,张长宁的特点完全不同。朱婷的天赋可谓“天之骄子”,爆发力超群,而她的成长速度和对排球技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已经超过了所有球员的上限。对朱婷来说,在里约之前,你似乎永远看不到朱婷的天花板。另一方面,张常宁也不禁让我失望:她的身体条件和弹跳绝对出众,但她却能以绝对的高度在脚下快速移动,这是女运动员难以企及的能力;但并不是很突出的后排技术,有点拖肘扣球,而且空有起跳高度,但击球点拉不上去,削弱了绝对高度,制约了张常宁的发挥。
里约夺冠后,张常宁的新闻热度飙升,各种新闻不断,随之而来的伤病也开始延缓她的成熟。但繁荣过后,就平淡了。风波过后,张长宁内心的成熟让粉丝们开心不已。这两年她开始展现天赋能力,扣球技术在联赛和重大比赛中得到了优化和提高,这应该归功于蔡斌的指导和郎平的指导。名利往往是互害的,张常宁在除排球之外的一切复杂的外界环境中,都能变得从容超然,不被打扰,不被争议,这才是可贵的。
02
吉马良斯:中间压两边拉战术的实践者
泽·罗伯托·吉马良斯,一位令人钦佩的伟大教练,带领巴西男排夺得1992年奥运会冠军;2008年和2012年,他带领巴西女排连续获得奥运冠军。2008年奥运会对我们和中国女排来说,充满了遗憾和不舍,但“更高、更快、更强”一直是竞技体育最真实的写照。与其说遗憾,不如说北京奥运周期我们没做好。如今主场里约奥运会的吉马良斯,尝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女排的苦果。里约奥运会后,教练选择继续执教。看到中国女排人才济济,世界女排人才济济,竞争环境更加激烈,他没有选择离开,而是坚持战斗,为国尽力。这样坚定的毅力真的让我们深深佩服。
他率先引用男子技术,将排球变成了丰富的战术风格,导致了简单高速的打法,中间被压,两边迅速拉开。这里不得不提巴西四大传奇副攻,瓦雷斯·金哈、瓦雷斯卡、法比亚娜、塔伊萨。其中,瓦雷斯金哈身高只有180cm,却是最佳拦网冠军;瓦雷斯卡一直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辅助进攻。她的技术构成可以说是超级完美,进攻手段也没有弱点。说她是利器是夸张的。二传后面战术球的长短结合起来,最重要的是起跳落地规范完美,她的手臂扣球抽球犀利,球速快有力。法比亚和塔伊萨继承了瓦雷斯卡的特点,但他们没有将体能发挥到极致,而是更倾向于依靠他们的高表现。
03
巴西的“啃老”缺乏长生不老药。
昨天巴西副攻卡罗琳是两代奥运冠军的边缘替补。出生于1981年的她依然活跃在赛场上,为国家队效力,是巴西最高的球员。不得不说,吉马良斯沉迷奥运冠军光环太久,队员都老了,但他还在鼓励他们一起“盗梦空”。吉马良斯的“啃旧”策略并非一无是处。36岁的二传文图拉尼在36岁时镇压了弗法奥,弗法奥才成功。也许吉马良斯也认为36岁是年龄较大的运动员品尝金牌的年龄。奇迹不会总是发生。巴西女排在“啃老”的道路上没有“长生不老药”。
04
塞尔维亚引领着青年风暴
在中塞女排比赛中,出生于2001年的卡里奇是塞尔维亚女排比赛中最年轻的球员,队中的大部分球员都出生于1997-1999年。他们虽然年轻,却表现出足以吞下任何对手的斗志。进攻能力压倒性,无论是战术球进攻还是调整进攻都显示出巨大的实力。在与我们的对抗中,这些选手几乎在每个环节都占据了主动。塞尔维亚队通过主动得分、主动发球和抓网赢得了比赛。这场青年风暴延续了塞尔维亚强大的进攻风格,让人羡慕其后备力量。未来她们与塞尔维亚一线队的阵容将是中国女排长期的强劲竞争对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