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鱼多少钱一斤?(2021年桂鱼多少钱一斤)
终于起飞了20个月的猪肉价格开始落地了!
2021年6月2日,我国瘦肉型猪价格再创新低。本轮猪价从1月初暴涨后,累计下跌近5个月。猪价呈现断崖式下跌态势,生猪出栏均价跌幅超过53%!
与此同时,鱼价突然开启了骑行模式。监测数据显示,1-4月,淡水鱼综合均价普遍上行,同比上涨12.80%,与2019年相比上涨14.30%。4月份,淡水鱼市场同比回升26.4%,环比回升9.8%。5月份,全国各地的淡水鱼迎来了新一波涨价潮。
许多人不得不感叹,“我只是买得起猪肉,但我买不起鱼”...
#鱼价失控#
洛阳一家水产专卖店,鲢鱼13元,鲢鱼8元。老板说,在他28年的经验中,今年是鲢鱼、鲢鱼价格最高的一年;更离谱的是,去年6块钱1斤的草鱼,5月份已经到了14块钱1斤。
一条普通的鲫鱼在哈尔滨某市场卖到了35元,这似乎并不奇怪!商贩说:像三岛秤,本来一斤7元,今年一斤13元;鲤鱼的价格也涨到了12元,比去年涨了5元。
资深水产市场顾问老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去年郑州的鲈鱼17元一斤,现在25元一斤。桂鱼去年30元一斤,现在55元一斤。这条鱼的价格涨得太疯狂了,我简直受不了了。
(农业农村部监测的水产品价格及变动幅度)
……
淡水鱼如此,那么海鱼呢?
日前,中国四大沿海水域同时进入为期四个月的夏季休渔期。随着捕鱼季节的到来,海鲜产品的价格意外上涨。比如小黄鱼,上个月11元能买一斤,现在涨到15-16元左右。但由于淡水鱼价格飞涨,即使价格上涨,买小黄鱼的人还是很多。
近期生鲜海鲜价格普遍上涨30%,随着后期库存的持续减少,海鲜价格可能会反弹50%。目前鲳鱼根据规格不同,价格在40-110元不等;人工饲养的梭子蟹很多,价格也比较贵。一斤70-100元。如果是野生的,可以卖到160-200元。
目前东海的海鲜可以卖7天,但市场上的海鲜商品非常单一,以带鱼、黄鱼、鲳鱼居多,供应量持续减少。但随着水产品供应量的减少,未来海鲜产品还会继续疯狂。
#鱼价波动背后的原因#
为什么鱼的价格在上涨?为什么涨幅这么大?
需求决定产量。在我国水产品需求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鱼的价格基本取决于产量。
笔者认为,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和猪肉的上涨一样,今年鱼价的非正常上涨,其实是产品供给端和需求端失衡的必然结果。
前几年的鱼价波动大多在正常范围内,因为鱼产品的整体消费需求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供给端会通过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如价格变化)来平衡整体产能。
如果总产能过剩,会降低鱼价,诱导鱼产品供给方减少水产养殖或捕捞的产量,以稀释过剩产能;如果生产能力不足,鱼价的上涨会促使供给方增加投资,增加产量,以满足整体市场需求。
那么今年鱼价异常暴涨的特殊原因是什么呢?
——养殖成本上升推高养殖产品价格。
据了解,1月份以来,渔业饲料原料玉米和豆粕的价格一直维持在高位。根据全国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5月中旬,成鱼饲料每吨价格上涨500元左右,苗种饲料和高端饲料每吨价格上涨1000元左右。
——前期资源要素投入不足导致供给紧张。
受疫情影响,去年水产品市场非常低迷,环保政策和禁渔政策的实施导致养殖户对2021年价格走势判断悲观,水产品行业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被迫跳槽,供应量减少。
——今年春天突然肆虐的“新鱼瘟”造成减产。
“新鱼瘟”导致的减产无疑是雪上加霜。供需缺口,短时间内无法弥补,彻底打破了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相对平衡,鱼价飙升成为必然结果。
——消费反弹和消费偏好影响市场价格变化。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形势稳定,疫苗接种有序推进,水产品消费逐步回升。“普通消费者很难判断冻品是来自国外还是携带新冠肺炎,所以更倾向于购买活的、新鲜的水产品和淡水产品。在短期供给有限的情况下,消费需求也推动了相关产品价格的上涨。”农业部有关司局负责人说。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3月水产品进口量为25万吨,同比下降36.2%。
#鱼价高真的能赚钱吗?#
中国的养殖业,无论是淡水产品还是海鲜的主要生产方式,还是鱼塘养殖和近海养殖,抗风险能力都太低了。一旦发生天灾人祸,产能必然会受到很大影响(比如2018年台风“玛莉亚”来袭),导致价格变动波动巨大。
今年的鱼价上涨一点都不夸张,但是很多老板抱怨,虽然鱼价涨了这么多,但是今年的鱼市好像白忙活了,根本没赚到钱。
原来今年突然爆发了“新鱼瘟”。目前还没有治疗的药物。一旦被抓,整个鱼塘就很难逃脱了。据悉,湖北80%的鱼塘受到冲击,淡水鱼供应量锐减,比去年至少少了30%。
对于养殖户来说,鱼死了,价格再高,赔钱也是必然的;对于水产贸易商来说,卖价大幅上涨,进价也大幅上涨,实际利润变化不大。但是,销量的大幅下降才是真正的结果。原来一天能卖120斤的货,现在只能卖50斤。
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养鱼户能赚什么钱?
#打破鱼类循环,靠天气吃饭#
鱼价稳定的关键在于“稳定产能”,而要实现这一步,就要找到更抗风险、更科学的生产模式。
大规模深海抗风浪网箱养殖
深海网箱养殖是一种充分利用远海海域优质水源、远离陆源污染和疾病的优势,通过网箱配套设施的组成部分,在水下有限深度实现海产品养殖的生产方式。
深海网箱养殖并不是一种新的养殖模式,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海洋生态的研究逐步深入,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生物技术与深海网箱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抗风浪、抗病能力大大加强,产量和质量越来越有保障。
工厂化水产养殖
工厂化养殖是基于现代工业的集约化养殖模式,具有养殖设备先进、养殖环境可控、单位水体养殖密度高、产量高等特点。
工厂化养殖可以实现养殖全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在管理、收获、质量安全等领域具有相对较强的控制能力,整体产量稳定,生产周期均衡,一年四季都能生产出优质水产品,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是国际上普遍认可的现代水产养殖业发展方向!
渔、种、养结合
水稻养殖是近年来热门的水产养殖模式。种养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光照、土壤、营养等各种自然资源的利用率。既能保证大米的高品质,又能提高水产品的品质。它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从去年开始,各地逐步建立稻、渔、种、养结合的示范区,国家还有一定的政策支持。
随着水产品市场需求的蓬勃发展,我国在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和水产养殖管理的探索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各种新型智能化养殖模式应运而生。水产品的生产能力和需求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步弥补,养殖的抗风险能力正在不断提高。捕鱼靠天吃饭的历史性问题,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彻底解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