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的职能(我国税收的基本职能是)财税金融法律农民工原创云思维2021-05-29 10:33
导读:税收是一个国家的重器和立国之本。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托社会公权力,依据法律法规,国家强制纳税人,包括法人企业、非法人企业和单位以及自然人,无偿征收税款。纳税人依法纳税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和公共产品的需要。税收体现了国家主权和权力。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税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大。税收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之一。适度的宏观税收水平、科学合理的税收结构和税制、规范的税收政策,能够有效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引导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促进充分就业和社会稳定。合理的税制、统一的税法、公平的税负,对于理顺和规范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促进企业公平竞争、理顺和规范中央与地方的国民收入分配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税”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概念,从诞生到现在,经历了不同的社会阶层,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自从国家或公共需要出现以来,就有了税收。
那么税的定义是什么呢?税收将从以下十个方面来定义。
一、《辞海》对税的界定。慈海的税解释如下:
(1)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方式;
(2)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3)税收反映了国家、社会团体和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关系;
(4)税收用于维持政府机构履行国家各种社会职能的支出。这里的税收定义是从国家和政府最常见的层面入手,讲税收的来源、本质和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税收定义
(1)马克思对税收的定义是:“税收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而不是别的。”(参阅《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32页。)“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就是收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342页。)
(2)列宁还认为,所谓税收,就是国家从居民那里取得东西而不支付任何报酬。(陈功:《金融学》,第4版,212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3)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税收的定义是:第一,税收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存在,是政府机器存在和实现其职能的物质基础,即政府保证公共需要的物质基础;其次,税收是分配的范畴,是国家参与和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手段,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第三,国家在税收过程中形成了特殊的分配关系,即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所以税收的性质取决于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和国家的性质。综上所述,不难看出,马克思主义认为税收与国家紧密相连,甚至其性质也取决于国家的性质。但并没有说明国家为什么有权纳税,为什么可以从人民创造的财富“蛋糕”中分一杯羹。这只是从政府和国家的角度来谈税收的归属,强调国家凭借其政权和一个“三性”的定义来参与分配。
第三,从它与政权的关系来定义。
税收是一个国家政权的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政权实施的主要经济基础和物质保障。另一方面,不得不说,税收是一种受国家强制力支配的财政收入。他们的政治权力相互作用。政权越强大,税收征管就越有效。相反,稳定增长的税收或稳定的收入为政权的实施做了充分的物质准备。
第四,从民主宪政的角度界定税收。
这个时候税收更多的来自于大众的需求。是一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财富,是一种依靠宪法明确征收双方权利义务的分配活动,而不是我国现行的税收定义。李炜光在《李炜光论财税》一书中说,税收的概念应该是:纳税人(公民),作为法律权利义务的主体,在遵守宪法税收的前提下,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一个致力于帮助企业纳税的平台!广告金彩云是北京金彩控股的产品。公司直接服务于企业税收,是基于公司履行纳税义务而制定的税法,使国家为公民提供公共服务的活动。
这个税收的定义有些复杂,但有利于正确指导我国税收立法和政策制定的进程以及税收的实践,有利于构建体现宪政精神的税收制度。(李炜光:《李炜光论财税》,184页,河北大学出版社,2010年)
五、从表现形式上界定税收。
税收是以一定的实物形式或货币形式交给政府或国家的社会财富。在古代,中国的税收大多以货物和劳务的形式缴纳。现代社会,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税收更多的是以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
不及物动词界定来自纳税人的税收。
税收是一个国家的国民或在该领土上取得收入的企业或个人。根据相关法律,他们的收入中扣除一部分交给国家,可以依法享受那个国家的社会公共服务。某种程度上是个人对政府的一种支出,希望得到回报;另一方面,它也对公民构成了负担。
七、从财政角度界定税收。
税收是一个国家或政府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财政的核心。税收是一国财政的基础,是一国财政政策的执行。
八。东西方国家的税收
在西方发达国家,其税收主要是所得税,这也是一个国家社会福利制度顺利进行的保障。然而,在西方发达国家,税收扮演着更加中性的角色。而在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则以流转税为主要手段,更多的用税收来调节经济,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九。收税人对税收的定义
税收是一个国家的财政部门或税务机关根据一个国家的宪法和相关税法,将国家的部分收入按一定比例征收的社会财富。取得文件和使用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托社会公权力,依据法律法规,国家强制纳税人,包括法人企业、非法人企业和单位以及自然人,无偿征收税款。纳税人依法纳税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和公共产品的需要。税收体现了国家主权和权力。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税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大。
税收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之一。适度的宏观税收水平、科学合理的税收结构和税制、规范的税收政策,能够有效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引导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促进充分就业和社会稳定。合理的税制、统一的税法、公平的税负,对于理顺和规范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促进企业公平竞争、理顺和规范中央与地方的国民收入分配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截至“营改增”结束,我国目前共有五大类18+1种税种,具体类别如下:
1.流转税:指对商品生产、流通和交易中的营业额或数量征收的一种税。具体有以下三种:增值税、消费税、关税。这是税收的重要来源。
2.所得税:指以纳税人的收入为征税对象的各类税种的总称。这里的收入是扣除成本、费用和项目后的净收入。具体有以下两种: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3.房产税:以单位或个人拥有或控制的房产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具体有以下三种:房产税、契税、车船使用税。
4.行为税:对发生的特定行为征税。具体有六种:车辆购置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船舶吨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
5.资源税:以各种应税自然资源为征税对象,调节资源级差收益,体现国有资源有偿使用,保护自然环境的税种。具体有四种:资源税、烟叶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环境保护税。
1.增值税
1)一般纳税人
应纳税额=销项税-进项税
销项税=销售额×税率(此处税率为13%)
成分计税值=成本×(1+成本利润率)
组成计税价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
2)进口商品
应纳税额=成分应纳税额×税率
组成计税价值=关税价值+关税(+消费税)
3)小规模纳税人
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2.消费税
1)总体情况
应纳税额=销售额×税率
无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率或征收率)
成分计税值=(成本+利润)÷(1-消费税税率)
组成计税价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
成分计税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
组成计税价值=(关税价值+关税)÷(1-消费税税率)
2)定量计算
应纳税额=销售数量×单位税额
4.资源税
年应纳税额=税额×单位税额
5.关税
1)从价税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格×适用税率
2)定量计算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
3)复合符号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格×适用税率。
6.企业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扣除项目金额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月预付款=月应纳税所得额×25%
月应纳税所得额=上年应纳税所得额×1/12
7.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使用税税率-速算扣除
二)稿酬所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使用税税率×(1-30%)
3)其他收入。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使用税税率
8.城市土地使用税
年应纳税额=应纳税土地面积(平方米)×使用税税率
8.不动产税
年应纳税额=应税财产原值×(1-扣除比例)× 1.2%
或年应纳税额=租金收入×12%
9.土地增值税
增值税=房地产转让收入-扣除项目
应纳税额=(每级土地增值额×适用税率)
10.财产税
剩余税收价值或租金收入
1.城市维护建设税
流转税×税率(附流转税)
12.车船使用税
按排水量、吨位定额征收(逐年随强制保险除征缴外)
13.印花税
合同金额和信用证金额(0.03%~0.1%)
14.契税
房地产价格(3%~5%)
15.耕地占用税
一次性定额征收,根据土地稀缺程度分类定额征收
16.烟草税
收购金额×税率
17.船舶吨税
船舶净吨位×税率
部分主要税种应纳税额的详细计算公式
1.增值税计算方法
1)直接税计算方法
应交增值税=增值税×增值税税率
增值额=工资+利息+租金+利润+其他
增值项目-商品销售总价值-合法扣除项目所购买的商品金额。
2)间接税方法
扣税=扣除项目的扣除额×扣除税率
①购置税减免
扣税=当期购买扣税项目金额×扣税率+受托方代收代缴税额。
②实际消费扣除税法
扣税=当期扣除项目实际发生额×扣税率+受托方代收代付税额。
纳税人应缴纳的增值税
纳税人应缴纳的一般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①销项税=销售额×税率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税率)
成分计税值=成本×(1+成本利润率)
②进项税
可抵扣进项税额=当月全部进项税额×当月免税项目销售总额和非免税项目营业额/当月销售总额和营业额。
小规模纳税人应交增值税
小规模纳税人应缴纳的增值税=销售额×征收率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销售额=含税收入(1+增值税税率)
进口货物应付增值税
进口货物应纳增值税=应税价值x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免税价格+关税+消费税
2.消费税
1)从价税率的计算
按计价方式计算的应纳消费税=销售额×税率。
①应税消费品销售额=含增值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
②组成计税价值=(成本+利润)/(1-消费税税率)
③成分计税值=(材料成本+加工费)/(1_消费税税率)
④应税价值构成=关税价值+关税+应纳消费税。
⑤组成计税价值=(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
2)具体数量定额的计算
定额法计算的应纳消费税=销售数量×单位金额。
3.企业所得税额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扣除项目金额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总利润=总收入-成本、费用、损失
1)工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
工业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其他销售税金及附加。
本期产成品成本=期初自制在产品半成品成本余额+本期产品成本核算-期末自制在产品半成品成本余额。
本期产品成本核算=材料+工资+制造费用。
2)商品流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汇兑损失。
商品销售利润=商品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成本-营业费用-商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商品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折扣和折让。
3)餐饮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营业利润+附属业务收入-附属业务成本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
营业成本=期初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商品)的库存余额+本期采购的材料、商品金额-期末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商品)的库存余额。
4.个人所得税金额
一)工资、薪金所得
工资、薪金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
应税收入=月收入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
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速算扣除)/(1-税率)
2)个体工商户
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
①将当月累计应纳税所得额转换为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年应纳税所得额=当月累计应纳税所得额×12/当月累计经营月数。
②计算每年应缴纳的所得税。
年应纳所得税=年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
③计算当月累计应纳所得税。
当月应纳所得税=全年应纳所得税×当月累计营业月数/12
④计算本月应纳所得税。
本月应交所得税=本月累计应交所得税-累计已交所得税。
5.城市维护建设税
城市维护建设应纳税额=(产品销售收入+营业收入+其他营业收入)×地区适用税率。
应纳税额=实际营业收入×当地适用税率-已纳税额
退税额=已纳税额-核定应纳税额。
6.资源税金额
应纳税额=应纳税额×单位税额
7.旅行税
1)人力车、二轮摩托车、三轮摩托车、畜力车、人力车、自行车等车辆年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
年应纳税额=车辆保有量×适用年税额
2)货车年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
年应纳税额=卡车净吨位x适用的年税额。
3)客货车辆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
年应纳税额=载人部分年应纳税额+载货部分年应纳税额。
载人车辆年应纳税额部分=载人车辆适用年税额×50%
装载部分的年应纳税额=装载部分的净吨位×适用的年税额。
4)机动船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
机动船年应纳税额=机动船净吨位×适用年税额。
5)非机动船应纳税额=非机动船载重吨位×年适用税额。
6)新购车辆按购置期剩余月份比例征收的车船税计算公式。
新车船应纳税额=各种车船吨位(或车辆数)×从购置开始至征期结束的剩余月数/征期。
本期补缴漏缴税款=漏缴车船税数量(或净吨位、载重吨位)×适用税额/需缴库次数。
当期少缴的税款=[应缴纳的车船税金额(或净吨位、载重吨位)×适用税额/按规定入库缴纳的次数]-已缴纳的税款。
退还误缴税款=误缴税款。
因计算错误退还多缴税款=已入库税款-重新核定后的应纳税款。
当年应纳房地产税税额=房地产评估值×税率
每月应纳房产税=每年应纳房产税/12
应交房产税=年应交房产税/4
8.土地使用税金额
年应纳土地使用税=总用地平方米数×每平方米土地年税额。
或月应纳土地使用税=年应纳土地使用税/12(或)4
9.印花税
1)买卖合同应付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购销额× 3/1000
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应付印花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收取的费用×5/万
3)加工合同应付印花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加工承包收入×5/10000
4)建筑安装合同应付印花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合同金额×3/10000
5)房产租赁合同应缴纳印花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租赁额×1/1000
6)仓储合同应付印花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仓储成本×1/1000
7)贷款合同应付印花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贷款额×0.5/1000
8)财产保险合同应付印花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保险费收入×1/1000
9)产权转让文件印花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单据中注明的金额×6/10000
10)技术合同应付印花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合同金额×3/10000
11)货物运输合同应付印花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运输成本×5/10000
12)商业帐簿应付印花税的计算
(1)以资金账簿记录应缴印花税的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 [(年初固定资产原值-去年已缴纳印花税的固定资产原值)+(年初自有流动资金原值-去年已缴纳印花税的自有流动资金总额)]×5/10000
②其他账簿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证书数×5。
10.关税
1)进口关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公式为:应纳税额=完税价格×进口税率。
完税价格= FOB价格+运输费、保险费等。=国内批发价/(1+进口税率+费用和利润率(20%))
2)出口关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公式为:出口关税应纳税额=完税价格×出口税率。
完税价格=离岸价/(1+出口税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