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富士x100f怎么调iso(富士x100样片)

富士x100样张(如何调整富士x100f的iso)彩影无忌2021-05-26 11:46

2010年9月,富士发布了一款不能换镜头的高端便携机型——X100。“X”代表未知和无限的可能性。富士,以其名,就是要开辟一个尚未到来的属于自己的时代。从这一刻开始,富士的X时代开始了。

当时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想到,X会在未来十年掀起复古热潮,成为相机行业的中坚力量。更何况当年和X一起努力的几个品牌,十年后也渐渐淡了。只有富士成长为可以和佳能、尼康、索尼角力的品牌。

富士X系列的十年是特立独行的十年,是一群理想主义者奋斗的十年,也是数码相机行业风云变幻的十年。作为后胶片时代的传承者和数码时代的开创者,富士在这十年里开发了12个产品系列,包括4个便携相机系列,7个APS-C画幅微单相机系列(X-S同时拥有便携相机和无反光镜相机,暂归无反光镜相机系列),以及现在市场上最火的GFX中画幅无反光镜相机系列。

在这众多系列中,有四个系列无疑可以算是经典,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下面就以这四个经典系列为例,来回顾一下富士的X时代。

X系列的创举:X100系列

说富士X相机不能不说X100。如前所述,富士在2010年9月发布了首款X系列产品——X100。

X100是X系列的开山之作,也是富士的匠心之笔。在当时可以说是颠覆性的,它的侧轴造型,复古的外观,固定的焦距,不可改变的镜头,这些都与当时的主流格格不入。

侧轴的外观设计,机身硬朗的轮廓,银色的顶盖和镜头,顶盖左侧的刻字和铭牌,右肩的快门速度拨盘和曝光补偿拨盘,都体现了富士的独特、特立独行和对经典的敬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相机配备的是富士龙23mm F2镜头,用APS-C画幅刚好是35mm。喜欢街拍和人文纪实摄影的朋友都知道35mm对于人文摄影师的意义。这是对经典的致敬,是对电影时代情结的宣泄,是对纯粹摄影的执念。

都说富士是一群理想主义者,但是靠空也不是废话。X100在当时的一个创举,混合取景器,即使在现在也算是一个创举。为了还原胶片时代旁轴相机的取景体验,富士研发了划时代的取景器,可以在光学取景器和电子取景器之间任意切换。也许在没接触过胶片相机的年轻一代眼里,这样的设计不算什么,但在经历过那个时代的摄影师眼里,富士做出了不妥协的决定,这是对遥远胶片时代的一种坚持。

在富士X100之后的10年里,X100S、X100T、X100F、X100V相继发布,每一款都延续了X100的风格和精髓,让X100系列成为经典。

对信仰经典的感悟:X-PRO系列

如果说第一代X100是为了试水市场而出现的产品,那么X-PRO系列的出现则体现了富士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

虽然说第一代X100是“之前成功空”,但这里引用“之前成功空”这几个字,是因为当时大家都知道,富士只是被眼前这个小众市场认可,这里的火爆只是一小部分人的狂欢。真正占领市场的还是专业级单反相机。

就在大家都以为富士会借着X100的东风回归主流的时候,在X100发布两年后,富士一拳告诉大家,富士不会放弃自己的理想和情怀。这一拳就是当时把复古风格相机从花瓶提升到实用高度的X-PRO1。

如果说X100唤醒了人们对数码时代胶片复古造型相机的情怀,那么X-PRO系列就是信仰的经典。

X-PRO1看起来像胶片时代的大相机,让人想起富士经典的GW690和TX-1。采用黑色金属机身,不仅延续了X100系列肩台的转盘设计,还延续了X100系列中最具创意的混合取景器。

自2012年发布首款X-PRO系列相机X-PRO1以来,富士在2016年和2019年分别发布了后续机型X-PRO2和X-PRO3,均获得了非常好的口碑。但说到经典,那就是2019年的X-PRO3。

X-PRO3是把富士特立独行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的相机,没有之一。我们不仅要复古,更要有情怀,不仅要信仰,更要完美。回归胶片摄影真实纯粹的体验,找到最初拍摄最根本的乐趣,甚至模拟拍摄后胶片显影的瞬间,是一种期待和幻想的瞬间。

X-PRO3的背面并没有直接露出液晶屏,而是采用了墨水屏模拟胶片相机背面胶片卡窗的设计。真实的显示屏需要调低才能看到,这样拍摄者就不会被回放预览打扰,同时也可以以非正常的角度进行拍摄。

回到这个小小的墨水屏,应该说这是X-PRO3的点睛之笔,让它从一个普通的复古风格数码相机上升到了情怀和信仰的高度。这个分屏可以显示胶片模拟模式、白平衡、ISO等。这样的设计将情怀发挥到了极致,也将自己独特的电影模拟模式发挥到了极致。

如果在照片的色彩倾向上,只有一个相机品牌有资格内置,那一定是富士。富士从1934年开始研发生产胶片,和柯达一起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胶片巨头,至今已近90年。富士为了延续其胶片时代的辉煌,在X系列产品中引入了胶片模拟模式。这种良苦用心恐怕只有度过电影时代的用户才能理解。

直到X-PRO3的到来,电影模拟模式终于从功能变成了曾经看得见摸得着的电影。一个小小的设计,让经典成为经典。

与专业复古的碰撞:X-T1系列

就在X-PRO1被更多人认可,越来越受欢迎的时候,大家都在猜测富士下一部致敬经典的情怀之作会是什么。2014年,富士宣布发布一款出人意料的专业相机——X-T1。经过四年的低调,富士终于积累了不少财富。X-T1是他们对数码相机市场的宣言。富士能做出这个时代最好的相机。

但是,这群理想主义者还是不想放弃复古的感觉。即使是顶配车型X-T1也还是需要复古风,必须紧紧握住。棱角分明的正梯形战舰顶部,很像当年的单反胶片模型。左肩和右肩的感光度、快门速度和曝光补偿转盘也是为了配合胶片机和其他X系列机型而设计的。

X-T1虽然外观复古,但还是让很多富士用户大呼“这不是富士”。毕竟富士在此之前发布的相机更多的是以外观漂亮、画质好、色彩好而闻名,而X-T1则比之前发布的X100系列和X-PRO系列更为激进。这是当时第一款支持UHS-II存储卡的数码相机。它配备了77点AF对焦系统,连拍速度高达8帧/秒(这是当年的最高速度)。它直接取消了X系列最大的特色——混合取景器,取而代之的是升级版的电子取景器。除了性能,机身按键更合理,操控体验更流畅。

X-T1可能不是最典型的X系列,但无疑是最有使命感,肩负着来到这个世界最大意义的一个。它的出现让富士的核心竞争力,更上一层楼,富士从此有了一个可以标榜自己技术的标杆产品。在快慢机为王的时代,X-T1给了这个品牌技术储备的展示,也获得了外界更多的信心。

在X-T1发布后的6年里,X-T2、X-T3、X-T4相继上市,每一款都获得了极佳的口碑。X-T系列也稳坐富士APS-C的旗舰席位,证明富士特立独行的X系列一直走在科技时代的前沿。

民族媒介格式时代的先行者:GFX系列

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全画幅产品出现。富士何去何从?保持小而美,还是放弃理想随波逐流?或许这个问题早在更早的时候富士内部就已经讨论过了,而且讨论了一遍又一遍。最终,他们给出了一个再大胆不过的答案——跳过全画幅领域,直接进入中画幅市场。

在很多人看来,这简直就是痴人说梦。毕竟那个时代的中画幅还是被以哈苏、飞思卡尔为首的高端商业品牌牢牢掌控,富士想去这个市场分一杯羹?

2016年,富士X系列最大画幅产品中画幅GFX系列诞生,首款中画幅产品GFX 50S发布。也成为当年唯一一款价格低于5万元的中画幅产品,备受期待。

GFX系列的出现震惊了所有人,不仅仅因为它是一款中画幅产品,更因为它低于市场的预期价格,更因为沉寂多年的相机市场终于有了涟漪和波澜。

2019年富士继续发展中画幅,GFX100发布。这款拥有1亿像素的中画幅产品再次成为里程碑式的产品,从此富士在中画幅市场站稳了脚跟。

2016年至今,富士发布了四款中画幅产品,其中三款定价在5万元以内。可以说高中画幅是靠一己之力拉下来的,就连哈苏也不得不相应调整X1D系列的价格。

但是,价格低并不意味着性能打折扣。富士GFX系列将X系列的所有成熟技术带到了中画幅市场。体积大、重量重、对焦慢、操作难、连拍慢等一系列问题。,这些被批评为中画幅产品的问题,都在GFX上解决了。正因为如此,GFX系列打破了“中画幅只适合商业拍摄”的固有印象,更多大众用户从此可以体验到使用中画幅产品的乐趣。

随着富士五年来的努力,富士GFX系列产品越来越成熟,用户也越来越多。不知道有没有人会记得2016年GFX 50S发布的那一刻,当时中画幅和全画幅一样流行。也许那一刻就是所有人的中体格式的起点。

写在最后

十年不算长,短也不算短。十年的时间足够让一个行业,一个品牌发生巨大的变化。十年过去了,富士在不断变化,向着更好的方向前进,但最让人欣慰的是,它没有变——从电影时代传承下来的情怀和信念依然独特,性格依旧不变。

作者、编辑|强角

收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