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寒潮的影响利弊(寒潮的危害)

寒潮的危害(寒潮的利弊)

寒潮来了!中央气象台12月29日18时发布寒潮橙色预警:中东部大部地区将有大风强降温天气,局地降温幅度可达16℃以上。这波寒潮过后,中国将进入今冬以来最冷的时刻。天气寒冷,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心血管疾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冬季更为常见,尤其是天气寒冷的时候。已确诊的心脏病患者在寒冷天气(气温< 15.4℃)更容易发生猝死。研究表明,气温为-48℃ ~ 10℃,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与气温呈线性负相关。寒冷地区气温每下降1℃,心肌梗死发病率将增加2.2%,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将增加1%,尤其是气温下降的28天。最强寒潮来袭,心脏病患者更要注意预防。

01寒潮来袭,对心脏影响很大。

会增加心脏的负担:

研究表明,寒冷天气可使体表小血管收缩痉挛,血压升高,血流减慢,增加心脏负担,使原有冠状动脉狭窄,加重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此外,寒冷还可诱发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导致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诱发心肌梗死。

与心房颤动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心房颤动与寒冷密切相关。许多研究表明,房颤的高发期是在冬季。究其原因,可能与气温、湿度、气压、冬季高血压和缺血性心脏病高发有关。一项涉及1475名高加索人的阵发性房颤研究表明,在女性患者中,日照相对充足、气温较高的5-8月房颤发病率明显下降。另一项研究表明,在寒冷季节,更多的房颤患者因为症状的加重而入院,住院期间的死亡率也明显增加。

为了安全过冬,请注意以下几点

密切注意血压:气温骤降时,血压会有波动,但不要太紧张。增加每天早晚测血压的次数,每天3 ~ 4次。如果发现血压超过预期目标,要去医院治疗,找专业医生调节,避免自我调节药物。

减少反复冷热环境刺激:冬天室内外温差大,时冷时热。血管的强烈收缩和舒张使冠状动脉内形成的斑块牵拉破裂,进而形成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堵塞血管,引起心肌梗死。

保暖:出门一定要注意添衣保暖,出门戴口罩帽子。

尽量不要在早上进行户外运动:对于喜欢运动的老年人来说,最好的户外运动时间是下午三四点钟或者晚上。由于清晨6时至中午12时早起气温低,交感神经兴奋,机体应激反应增强,冠状动脉张力增加,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可以在室内做一些有氧运动,比如打太极拳,踩踏青。如果天气好,你可以去户外运动。避免过度运动。

保持一个平静的心态:因为很多患者过于担心,冬天身体会出现问题。不宜去医院给血管“输液”或涂抹一些民间偏方。压力过大不利于疾病的恢复,要保持心态平和,放松心情。

预防感冒的小贴士

御风御寒

冬天要注意随时添加衣物,避免寒风、冷水、冷食等。特别要注意“三暖”:头暖、背暖、脚暖。

温热头部是所有阳气的总汇,体内的阳气最容易从头部消散。温度越低,头部散发的阳气越多。在冬季,如果不注意头部保暖,让头部经常暴露在寒冷的气候中,“冷缩”会导致头部血管收缩,全身肌肉紧张,容易引发头痛、神经痛、感冒、鼻炎、肠胃不适等问题。建议中老年人和儿童外出时戴一顶帽子,以防风寒。

背温的中医认为,背为阳,主全身之阳。风寒从背部经络侵入人体,损伤阳气,造成阴阳失调,降低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可诱发多种疾病。因此,寒冷的冬天宜穿上贴身的保暖背心,以保持背部温暖。

俗话说,寒气从脚开始。现代医学认为,脚远离心脏,供血不足,长时间下垂,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受凉。此外,由于足部皮下脂肪层较薄,保温能力较弱,且很多穴位对应着人的内脏,足部受凉会引起很多内脏不适。所以冬天要注意保持鞋袜的保暖干燥,多做足部运动,暖脚。

药食同源,补益脾肾。

所谓“冬补,春打虎”。营养素、食物和药物。很多食物本身就是药物。冬季最好选择药补兼食的食物,温补脾肾,强身健体。吃药、吃饭、滋补要注意以下几点:

食物宜温,冬至饮食宜温。冬至时,殷琦达到顶峰,杨琪开始发芽。冬季喂养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选择温热的进补产品。第二,不宜吃生冷食物,伤阳。

药物补脾肾,藏精,是生命的动力,是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每天适当吃些黑色食物,可以补充精气,提高免疫力,保持旺盛的精力。如食用黑米粥、黑豆酱、黑芝麻酱、黑枣黑木耳汤、乌骨鸡汤等。

注意隐藏滋养阴阳

《黄帝内经》云,冬主收藏。冬天万物封闭,人体的阴阳深藏于内。此时,紧跟季节,遵循“冬储”养生法,多储蓄,少透支,保证身体健康。冬至养生,第一重休息。

隐阳养阳中医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说法,但冬季极寒,极易伤阳。此时人体的阳气多藏于内,所以常感四肢冰凉、鼻塞、感冒、咳嗽等。冬季要注意人体阳气的保养,避免人体阳气的散失:尽量保持精神安静,少沉思少忧虑,避免过度劳累,急躁易怒,避免过度运动和超负荷运转,以免惊扰了藏阳。如果冬季太阳精神消耗过度,体内储存不足,第二年春天就容易出现体虚、感冒、风湿、骨痛甚至心脑血管疾病。

隐养阴《内经》有“秋冬养阴”之说。冬天气候寒冷干燥,经常有大风吹伤阴气。在空、加热、烘烤的环境下也容易消耗阴金。因此,在冬至期间,护阴养阴也是养生的重要措施。冬季藏阴时,要注意及时补水,适当服用滋阴养阴的药物和食物。中医把汗称为心的津液,消耗大量的阴液以及汗液。剧烈运动、桑拿等活动。,会导致出汗,冬天要尽量减少。

希望你和你的家人能平安度过这个冬天!

正文: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周大良,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匡。

整理:姜立波

编辑:刘洋徐炳南

审核:曹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