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氧化铁与盐酸反应(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

氢氧化铝与盐酸的反应(氧化铁与盐酸的反应)

9.1溶液、溶液的组成和配制(01号)-2017年中考化学试题

一、多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是不正确的

A.硝酸铵固体在水中的溶解是一个吸热过程。乙醇和水可以混合形成溶液。

c .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必须大于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D.氯化钠溶液可以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答案】c

2.【重庆B,2017】下列不属于溶液的物质是()

A.冰水b .碘酒c .盐水d .浓盐酸

【答案】答

【解析】溶液是均匀稳定的混合物。一、冰水是纯净的,不是溶液;b、碘酒是将碘溶解在酒精中形成的均匀稳定的混合物,是一种溶液;c、盐水是氯化钠溶于水形成的均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d .浓盐酸是氯化氢气体溶解在水中形成的均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因此,选择a。

3.【重庆B,2017】以下相关实验方法可以达到目的的有()

A.AB.BC.CD

【答案】c

【解析】A、稀硫酸和硫酸钠溶液分别为酸性和中性,能使酚酞溶液无色,不能鉴别,是错误的;b、氢气和甲烷燃烧可产生水蒸气,可被点燃。火焰上盖着冰冷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无法辨认,是错误的;c、KCl溶于水,MnO2不溶于水,可以通过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提纯,这是正确的;d .除杂的要求是:要除去杂质,但不能除去需要的物质,不能带入新的杂质。Na2CO3能与足够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去除杂质,但引入新的杂质氢氧化钠,不符合杂质去除原理,是错误的。所以选c。

4.【重庆A,2017】桌上的饮料种类繁多。下列饮料中,()

A.酸奶b .玉米糊c .冰水d .可乐

【答案】d

5.【重庆A,2017】两个烧杯中分别装有X和Y的饱和溶液,两个试管中分别装有NaOH和NH4NO3固体。该现象如图1所示。结合图2,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Y的溶解度曲线是曲线b . X的饱和溶液在温度降低时会变浑浊。

当C. X的饱和溶液从t2℃降低到t1℃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加。

D.在T3℃时,当X和Y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时,溶剂质量X > Y。

【答案】d

【解析】A、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Y的饱和溶液变浑浊,故Y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降低,故Y的溶解度曲线为曲线,故A错误;B,通过推导可知,物质X的溶解度曲线为B,所以X的饱和溶液在温度升高时变浑浊,所以B是错误的;物质C和X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所以X的饱和溶液从t2℃降低到t1℃,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所以C是错误的;在D和t3℃时,Y物质的溶解度大于X物质的溶解度,所以X和Y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所以溶剂质量X > Y,所以D是正确的。所以选了D。

6.【山东省枣庄市2017】解的知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洗涤剂脱脂的原理是溶解。植物油可以加入水中得到溶液。

C.氧化钠溶于水,温度明显升高。过量施用尿素会导致水污染。

【答案】d

【解析】a .洗涤剂脱脂的原理是乳化,这是错误的;b .植物油加水可以得到乳液,这是错误的;c .氧化钠不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表述错误;d .尿素是氮肥,过量使用会造成水污染,这是正确的。所以选d。

7.【浙江省绍兴市,2017】一个蔗糖溶解实验的过程如图,不考虑水分蒸发。以下误判为

a. ②中的溶液为饱和溶液;b. ③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 ② 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同。D. 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的溶质质量。

【答案】b

8.【四川省南充市2017】以下对部分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

【答案】c

【解析】A是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了它的性质。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都是碳元素,但两种物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即物质的结构不同,所以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明显不同;b宏观物质是由微观粒子组成的,它们之间有间隔。通常气体物质的分子间距较大,加压时分子间距趋于变小,容易被压缩;c搅拌可以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因为反应搅拌加快了分子的运动和蔗糖的溶解,但是因为搅拌不能改变物质的溶解度,所以搅拌不能使蔗糖分子更多的溶解在水中;D溶液的化学性质是由溶质溶于水所产生的离子决定的。所有的酸性溶液都有氢离子,所以酸性溶液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9.【山东省聊城市2017】下列关于解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氯化钠和植物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形成溶液。

B.将20%蔗糖溶液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c .在20℃下,向蔗糖饱和溶液中加入盐,盐不再溶解。

D.50克16%氯化钠溶液的配制一般要经过计算、称量(或测量)、溶解、装瓶、贮存等步骤。

【答案】d

10.【江西省2017】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活动中经常出现以下错误操作,其中不影响配制溶液浓度的有

【答案】d

【解析】溶液为均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选d。

1.【江苏省扬州市2017】下列物质溶于水,能降低溶液温度

A.硝酸铵b .氧化钙c .氢氧化钠d .浓硫酸

【答案】答

【解析】一种物质溶于水有三种现象,氧化钙、氢氧化钠、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溶解在水中的硝酸铵溶液的温度降低;大多数溶于水的物质的温度变化不大;因此,答选项a。

12.【江苏省扬州市20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粉笔灰分散在水中形成溶液b .自来水是纯净水。

C.长期饮用硬水有益于人体健康。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答案】d

【解析】选项A为错误表述,粉笔灰分散到水中形成悬浮液;选项B是错误的陈述。自来水含有一些可溶性物质,属于混合物;选项C是错误的陈述。长期喝硬水会引起结石等疾病;d选项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这是正确的说法;所以,答案是d。

13.【江苏省苏州市2017】下列关于解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土壤加入水中,振荡后形成溶液。

B.蔗糖溶液上部的甜度低于下部。

C.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导电,因为溶液中有更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硝酸钾晶体不能再溶解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

【答案】c

14.【湖南省长沙市201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缩液b .糖水和苏打水都是溶液。

C.用洗洁精排毒是因为洗洁精有乳化作用。溶液是均匀稳定的混合物。

【答案】答

【解析】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称为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因为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受温度能量因子影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b .糖水和苏打水是均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c .用洗洁精排毒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可以将油脂分散成非常小的油滴,相对均匀地分布在水中;该溶液是一种均匀稳定的混合物。在溶液中,物质以微观粒子如分子或离子的形式相互混合。因为没有粒子挡光,所以溶液清澈透明。选择一个

二。非选择题

15.【浙江省丽水市,2017】用溶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配制100ml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计算过程中必须参考的数据有。除了使用量筒、玻璃棒和橡胶尖滴管,在准备过程中还需要一个玻璃仪器。

【答案】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密度烧杯

【解析】制备前后溶质质量相等。已知10%稀硫酸为100ml。还必须查阅的数据是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的密度;除了使用量筒、玻璃棒和橡胶滴管外,还需要一个烧杯作为制备容器。

16.【浙江省金华市2017】室温下,操作100mL饱和氯化钠溶液,如图所示:

(1)最后,烧杯A和烧杯B中的溶液必须是饱和的。

(2)在向溶液B中加入50毫升水的过程中,下列量逐渐减少。

①溶解度②溶质质量分数③溶剂质量④溶液密度

【答案】(1) A (2)②④

17.【浙江省嘉兴市,2017】实验室里有一瓶由氯化钾和硝酸钾组成的化肥,但标注的质量分数模糊不清。小明想通过实验重新标记。以下是他进行的实验步骤:

①取10克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并充分溶解,制成60克溶液;

(2)向配制好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反应完全即可;

⑧过滤上述混合物,洗涤并干燥沉淀物,称重至14.35克..

请根据以上实验回答:(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Cl+AgNO3=AgCl↓+KNO3)

(1)过滤操作中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 _ _ _ _和玻璃棒。

(2)样品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是多少?(需要公式计算)

(3)反应完全后,混合溶液中有多少克硝酸钾?

(4)为了回收硝酸钾,小明对滤液进行蒸发结晶称重,发现晶体质量小于计算的理论值。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 _ _ _ _ _。(可选号码)

A.晶体没有干燥;b .蒸发时液体飞溅;硝酸钾残留在玻璃棒上。

【答案】(1)漏斗;(2)74.5%;(3)12.65克;(4)公元前

18.【天津市2017】(7分)解决方案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l)将少量下列物质放入水中,并充分搅拌。可以通过_ _ _ _ _ _(填入字母)得到解决方案。

A.高锰酸钾汽油面粉

(2)将下列物质之一加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升高。这种物质是_ _ _ _ _ _(填入字母)。

A.苛性钠b硝酸铵c氯化钠

(3)下表显示了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回答问题。

① 60℃时,氯化纳的溶解度_______硝酸钾的济解度(填“>”“=”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