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盐的主要成分(原盐的成分是什么)
当你从货架上拿起一包零食,你如何判断它是否健康?能量、脂肪还是糖分含量?
或许很少有人会关注这个指标——钠,这个在营养表中往往排在最后的指标,以及它后面的盐。然而,当食品行业纷纷开始减法的时候,“低盐”逐渐走进了大家的视野。
低盐,能否复制“无糖”的致富方式?
资料图。郭
你盐值高吗?
要问疫情流行的食物,螺蛳粉必须算一个。咸鲜香辣的味道让很多人欲罢不能。
螺蛳粉受欢迎的原因很多,从食物的口感上也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研究发现,咸味有助于抵抗焦虑和悲观情绪,所以很多人在因为焦虑而没有食欲的时候,喜欢吃一些咸的东西来刺激味蕾。
除了螺蛳粉,辣条、臭豆腐、去骨凤爪、红烧冷食等极受欢迎的食物都有这种重口味的特点。创造重口味食物最不可缺少的调料是盐。
都说盐是百味之首,但并不是说盐值越高越好。盐摄入过多会加重肾脏负担,还会引发肥胖、高血压等一系列疾病。而我们很多人就是非常“不差盐”。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天应摄入少于6克的盐。然而,根据中国居民营养状况调查,2012年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平均每日盐摄入量估计在12g左右,远远超过推荐值。
食盐用自动包装机包装,然后装箱入库。王渔洋摄
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的报告显示,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东亚国家,钠摄入过量是饮食不科学导致死亡病例的罪魁祸首。
为此,国家卫健委启动了“三减三健”专项行动,其中“三减”就是减盐、减油、减糖。
减油减糖的观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油炸食品应该少吃,少糖和无糖食品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但在减盐方面,市场发展明显不如后两者。
食品研究机构Innova Market Insights发布的2020年健康饮食关键词中提到,除了低糖低脂的大趋势外,低盐也正在成为新的健康趋势。
无糖容易,减盐难。
对于未来减盐食品的发展,很多人期待它走“前辈”无糖食品的道路。
“无糖”的概念在空之前爆发,近年来,“0糖”“0卡”成为食品货架上的热门标签,成为备受追捧的生活方式。
智研咨询报告显示,无糖饮料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16.6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17.8亿元,年增长率为38.69%,远超饮料行业整体增速。随着“无糖”概念的迅速崛起,袁琪森林的估值在四年内涨到了140亿。
资料图。
相比之下,“减盐”赛道则空摇摆不定,线上线下都很难找到它的身影。
也许这是因为盐真的好吃到停不下来。
“盐对味道有很大影响。没有盐,很多菜(食物)会很难吃,所以减盐特别难。”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技部主任阮告诉记者,事实上,就饮食而言,大多数人对味道的追求远远大于对健康的追求。
不过,你也不用怪自己太贪心。生产施乐薯片的菲多利公司首席科学家林义山也研究发现,人可以一两天不吃甜食,但一天绝对不能吃盐。“盐引起的‘无意识进食’也是薯片公司赚钱的秘诀之一”。
正因如此,咸食牢牢占据了“舌尖上的C位”。智研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国内增速最快的休闲零食前五大品类中,休闲卤制品、膨化食品、炒货、蜜饯占据四席,无一例外都是“大盐场”。
图片:智研咨询《2020-2026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运行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人们不愿放弃咸味,对甜味更为谨慎。很多原本甜味的食物也盯上了咸味轨道。
从奶酪、海盐为代表的咸甜酸奶,酸奶行业首先“偏离”;咸蛋黄冰淇淋火了之后,东北卤味冰淇淋、长沙臭豆腐冰淇淋、山东葱白牛奶冰淇淋在猎奇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更不用说奥利奥加辣鸡翅和巧克力加柚子和胡椒了...
薄荷数据显示,50%的中国城市消费者对具有异国风味(如咸甜口味)的零食产品感兴趣。
减盐食品,有前途吗?
自然有逆势而上的企业。
近日,酱油品牌信和六月鲜发布了联名淡酱油礼盒。该品牌号称开启“淡盐”时代,引起了众多关注。
百事公司推出了一系列含盐量减少50%的薯片。其他低钠调味料用于搭配多种口味,包括原味、切达奶酪和酸奶油味、烧烤味等。,以弥补盐度降低带来的淡而无味。
淘宝搜索“少盐”“低盐”,宠物食品更相关。
“减盐食品,从企业营销的角度来说,会是一个发展趋势,但个人感觉销量应该不会很好。”阮认为,减少盐、糖和油的食品更多的是为了迎合当前的健康状况。
在阮看来,大多数人的主要饮食场景仍然是在家里。企业减盐、减油、减糖。降低后消费者觉得不喜欢。回国后,不可避免地要用更咸、更油、更多糖的食物来“治疗”自己。这是大多数普通人的心理。
“从现在行业公布的一些数据来看,无糖食品虽然增速很快,但是和无糖食品饮料相比,销量还是很低的。”颜对说道。
中国注册营养师吴佳也认为,中国人的传统口味和饮食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减盐食品的发展。
“相比全世界,中国人吃糖不多,所以‘低糖’相对容易;但是突然接受咸味零食的‘低盐’,我们就不习惯了。同时,多吃盐的危害远没有吃糖的危害明显,往往需要很多年才能显现出来,很难引起人们的警惕。”吴佳认为,消费者的选择将被推回到工业领域。
除了消费者离不开盐,企业减盐同样困难。
“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减盐不像减糖。少放点糖或者代糖就行了。”吴佳说,在许多加工食品中,盐是一种必要的添加剂,可以防止腐蚀,保持保水性和嫩度,比如我们经常吃的火腿肠。如果盐变了,可能整个配方都要变,对工艺是很大的考验。
工人们把包装好的盐放进仓库。王渔洋摄
那么,有没有可能找到像代糖一样的“代盐”呢?
“目前,食盐的替代品仍然很少。食品行业常用的方法是用氯化钾代替氯化钠,比如市面上看到的低钠盐。但是钾的味道不太好,会有轻微的苦味,有些人适应不了。”吴佳解释道。
“但不管怎样,我还是认为并希望低盐食品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吴佳介绍,目前包括世卫组织在内的很多机构都在推动减盐,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从婴幼儿辅食开始,先减去盐,有助于从小培养孩子相对清淡的口味。世卫组织的相关数据也指出,他们在其他国家制作的婴幼儿包装食品减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阮还建议,日常生活中一些高盐食物可以少吃,如咸菜和腌制食品。“先控制含盐量,然后慢慢降低,口味也需要慢慢调整。”
你吃得“重”吗?你想要减少盐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