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寓言故事的三大特点(寓言的特点)

寓言的特征(寓言的三个特征)

杨杂文”

庄子曰:“寓言十九,借人之长。由此可见,《庄子》中已经出现了“寓言”一词。而庄子所谓的寓言,以义为寄托之词,就是假借别人的话来解释自己的道理。

按照庄子的说法,寓言是一种用来达到十言九信效果的表现方法;我还没有意识到它已经成为一种可以发展的独特的文学样式,离我们今天所说的寓言文学还有一定的距离。

寓言起源于春秋末期,形成于战国初期,基本成熟于先秦时期。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在后世得到继承和进一步发展,成为抒情叙事文学的一种体裁,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

寓言中的故事线和人物形象往往巧妙地衬托出所表达的概念的内在含义;但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看,往往是假的,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和极其夸张的手相。由此可见寓言与神话、传说与故事的关系。

寓言的故事形象,由于不直接描写生活,不反映现实,决定了它使用语言的重点不是刻画人物,而是说明事物,从而说明一个道理。

寓言的特点:它不要求狭义的语言定义,而是语义双关;一方面讲述了故事,同时又意味深长而又模糊地表达了概念。它不是用语言来描述细节,给人以真实的生活感,而是用极其简练的警句式的语言来表达寓意,启发人的认知。

寓言引起的情感反应是短暂的,其深刻的含义可以迅速升华为理性的光芒。因此,寓言的语言不是描述性的语言,而是智慧的语言。以警句开头或结尾,肯定主旨,指出主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