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屈原对自己的评价(屈原作品及评价)

屈原作品及评价(屈原对自己的评价)

知识点概述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作品与《庄子》一起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香草美人意向体系推动了中国古典诗歌比兴手法的发展。屈原的价值同时被发现,汉代学者对屈原及其作品也表现出了足够的兴趣和充分的重视。

结合作品分析

西汉贾谊的《吊屈原赋》是骚体赋。文章深情回忆了屈原的从政经历。“夫妻漂泊,猫头鹰翱翔。鈥檚 檚 檚 檚 檚 檚 檚 檚 檚 檚 檚 檚 檚 檚 檚 檚 檚 檚 檚 檚 檚 檚 檚圣人颠倒,方正倒栽”,将屈原比喻为“夫妻”,称其为“圣人”,体现了对其高尚人格和政治才能的欣赏。在悼念屈原的同时,他也感到自伤。此外,刘向还写了九首悼亡诗来悼念屈原和他的作品,表达了他由衷的感激之情。

西汉淮南王刘安被认为是汉代评论和阐释屈原及其作品的第一人。他认为“郭峰淫而不淫,萧雅苦而不乱,离骚兼而有之”。他认为《离骚》兼容了郭峰和萧雅的优点,即“不淫不乱”,浪漫而不过分,苦而不乱。刘安还把屈原的人格与文章联系起来,他的“清正廉明”使文章“指日可待,大有正义感”,正如后人评价“文如其人”。

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关于作家作品的专著。司马迁从自身经历出发,表现出对屈原及其作品的深刻理解,对屈原的屈辱和天真无邪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对屈原忠诚高尚的人格表现出无限的敬仰。在作品方面,司马迁认同刘安对《离骚》的评价,并将其评论全部引用到《史记》中。《太史公》序中也有“作为言之讽刺谏,连类有争议,离骚有之”,可见他对离骚讽刺功能的肯定。

西汉末年,杨雄盛赞屈原的文学才华,说屈原的诗是“诗人之赋”,“赋比离骚更深”。他被屈原在《离骚》中表达的思想深深打动,以至于“读之无泪”。对于屈原“沉沦于肉体”的人生选择,杨雄持批判态度,他说:“君子得志,则为龙蛇。如果他倒霉,为什么要沉入体内?”杨雄的批评包含着遗憾。他不时埋怨屈原不够变通。在政治失意时,他可以避世,等待时机,而不是“沉沦”的极端做法。由于自身的性格和生活经历,杨雄用儒家的明哲保身和中庸之道来评价屈原的选择。对于《离骚》中的怨天尤人的内容,杨雄从儒家正统的文学思想出发加以否定,以礼教为一切行动的前提,肯定君主的忠告,但怨王不符合君臣之道。他在《法言君子》中说:“丹青之初,有锦绣前程,久而久之,有锦绣前程。”是比喻屈原一开始的忠诚,后来的怨恨。

加深印象

西汉时期的楚辞研究已经非常发达,学者们对屈原和离骚的看法不一,上述只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代表。在他们对屈原和离骚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到各自文学思想的痕迹,以及共同时代背景的影响。从黄老统治下的西汉初年到宣帝统治时期,甚至是汉武帝时期,屈原仍然得到高度的认可,但是到了东汉,情况就要发生变化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