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生活中怎样孝敬父母(如何孝顺父母)

如何孝顺父母(生活中如何孝敬父母)

一直以来,在公交、地铁上给老人让座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

但是来自大连的76岁老人刘增胜却不得不与这种“习俗”抗争。

他认为自己身体很好,可以站立,不需要区别对待。

退休后,刘增胜和朋友在旅顺开了一家工作室,收集旧放映机和电影胶片。每天坐两次地铁,坐一次公交,上下班高峰期难免。

为了不被让座,他会找个角落,脸朝外,背对乘客。

但还是有年轻人给他让座,一个接一个,互相退让,拖延很久。

为了避免尴尬,在朋友的建议下,他在胸前挂了一个LED牌子,上面写着“不要让座”。

每天上车,刘增胜还故意挺直腰板,一副正气凛然的样子。

他想告诉大家,他并不老,而是一个白发苍苍的“强壮男孩”。

刘增胜说,如果不是老人,就需要让座。如果你够强硬,80岁也未必会让座。但是如果有必要,即使是年轻人也应该让座。

一夜之间,刘增胜“不让座”的照片在网上走红。

许多网友称赞他的风格,称他为“铁杆老头”。

刘增胜说,他这么做,并不是想让所有的老人都效仿。他应该注意他所能注意的。

他更想传达的是老年人和年轻人是平等的,相互理解的理念。

尊敬老人一直是中国的传统美德。

年轻人要保护老人,孝顺老人,让座。

子女要以“幸福的生活”对待年迈的父母,不让他们做饭、洗碗、做家务。

初心是好的,但在行为上,往往容易矫枉过正。

形成老年人“老了”,没有自理能力,什么事都需要年轻人做的偏见。

我觉得只要给老人吃好喝好,满足生活物资和安全的需求,让他们安度余生,就是最大的孝心。

但是,我万万没有想到,这种“废物般”的养老方式,不仅会加速衰老,更是对他们最大的羞辱。

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大部分老年人都能自理。

他们缺少的是与年龄抗争的自由。

要知道,老年人最大的痛苦就是为老年人服务。

假设一个人能活到80岁,离退休还有20-30年。

除了等死什么都不做将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啊!尤其是空空巢老人、留守老人、孤寡老人、失能老人。

孤独会让他们感到厌世,甚至伤害他们的健康。

芝加哥大学的研究表明,长期孤独会增加14%的过早死亡风险。

如果孝顺老人只靠给钱,买东西,盲目提供物质,忽视心理需求。只会加速他们的死亡。

但可悲的是,当老年人对新事物感兴趣时,他们会向年轻人征求意见。

许多人会表现出不耐烦:

“你对此了解多少?”

“管好你孙子就行了。”

“你说了也不明白。”

“你这么大了,学不会。”

三言两语,他们就与社会隔绝了。这样的人生怎么可能有意义,有意义?

对大多数人来说,“做点什么”会让他们“开心”。

老年人也是如此。他们也有自由意志、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这些方面和年轻人没什么区别。

所以要打破社会对老年人的固有认知,充分尊重他们的选择自由。

让“学习”、“积极”、“快乐”紧紧联系在一起。

活到老,学到老。

根据老人的不同情况,让他们学习自己热爱的东西。与社会的联系可以极大地抚慰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山东巨野的姜,曾经是“九不识字”,完全不识字。

后来,丈夫去世后,感到极度孤独。60岁时,她听人说读书是对抗孤独的良药,于是决定开始学习汉字。

每天都有声音从家里传来。

“亲爱的孙女,告诉奶奶这个字怎么写!”

“好女儿,教你妈妈怎么查字典!”

江很好学,她周围的人都是她的老师。广告、宣传册、电视字幕都是她阅读的教材。

谢天谢地,家里每个人都很支持我。

他们觉得满足老人的意愿是最接地气的孝道。

很快,姜就学会了所有的常用词汇,并开始沉迷于书本,大量阅读。在她70多岁的时候,江试图写自己的故事,并成功出版。

这给她带来了极大的信心。

所以江每天都努力写作。

76岁时,他成功出版了《在混乱的年代,在贫穷的年代》一书,并售出7万册。

到目前为止,她已经出版了五本书。

江的事迹令人震惊,很多人都称她为“传说中的奶奶”。

但实际上,从60年到76年,用了16年。就是从小学到大学毕业这段时间。

为什么年轻人能在16年内完成人生的改变,而老年人却不能?

很多时候,老年人缺乏学习和尝试的机会。只是社会的偏见让他们止步不前,固步自封。

因为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脱节。在年轻人的观念里,老年人总是有各种各样与时代不合拍的缺点。

他们早已习惯了“老人不能工作”的现状,只能跳广场舞,逛菜市场,带孙子。

然而,去年年初,阿里巴巴发布的一则招聘信息彻底打破了这种思维定势。

招聘岗位叫“淘宝高级用户研究专员”,只针对60岁以上的人。

需要在中老年圈子里有号召力,能够站在中老年群体的角度深入体验“家庭版”手淘产品,发现问题,给予反馈。

最关键的是,开出的薪水很高,年薪35-40万不等。

招聘信息一出,全国各地的老人纷纷报名。从简历中可以看出,老人们都有特长。

今年65岁的陆离是杭州市广场舞协会副秘书长,也是杭州市知名的体育明星。他擅长练拳击和跳舞,还精通电脑音乐。

67岁的熊昌烈出版了一本名为《首都圈》的书,在美国、中国和加拿大的图书馆都有收藏。网上已经卖完了,他希望能寄一本给马云。

71岁的张仲林喜欢跳舞。2009年,他开始在西城广场组织舞蹈队,有200多名学生。

有人惊讶地发现,求职者中不乏清华北大毕业生、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人才。

有些人甚至申请双语。

不可否认,老年人的工作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然而,科学研究表明,大脑在60岁时处理的信息量是21岁时的4倍。即使到了90岁,开朗的老人依然思维活跃。

而且知识丰富,知识面广,见识深刻,是老年人的优势。

和年轻人相比,他们的创造力并没有消失,甚至更强!

如果你想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你应该自由地学习和工作。

更重要的是,有感情生活的自由。

目前,中国有1.2亿老年人,其中60岁以上的丧偶老人有4500万。

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感情生活并不如意。有些人为了孩子,避免家庭矛盾,隐忍感情。

有的人丧偶后很孤独,虽然儿孙满堂,但晚景凄凉。

在我看来,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交朋友的自由,他们的爱情生活应该得到尊重。

有读者留言说自己中年丧偶,一个人辛辛苦苦把两个孩子养大,送到国外生活。

能面对空摇摆的房子,却没有一个可以倾诉的人,很孤独。

后来通过婚姻介绍所,他认识了一个离异的女干部。

他们一见如故,聊得很开心,决定复婚。但他的子女坚决反对,认为这样太老了,不尊重他。

就这样,一段美好的婚姻被撕裂了,让读者很难过。

俗话说“小夫妻总在一起”。

年轻人要追求爱情,老年人也是,这不是什么丑闻。

如果子女不尊重父母的情感选择,干涉和老人交朋友,只会增加痛苦。

婚姻专家认为,老年人再婚,可以在生活上互相照顾,在精神上互相安慰,有利于身心健康。

而且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平等的,不应该存在一方强势,一方弱势,一方做决定,另一方服从的关系。

即使身体机能受到限制,老人仍然有自己选择的自由。

真正的尊重不是自以为是的干涉,而是用心倾听,了解老人的真实想法。

在许多老人的心目中,年龄只是一个数字的问题。

如果能走,能跑,能折腾,谁不想像个小伙子和小姑娘一样接触多彩的世界呢?

其实青春对任何人都没有限制。老年人也可以成为人群中最闪亮的明星。

2019中国国际时装周,100名中老年“超模”亮相开幕秀。

表达了中国女性的时尚和不老,也改变了人们对“中国大妈”的刻板印象。

有些艺术家用手中的镜头来表现老年人生活的厚度。

厦门摄影师小叶杰西(Xiao Ye Jesse)为85岁的爷爷拍摄了一组帅气时尚的照片,使他成为中国最帅的老人。

来自乌镇的80岁老妇胡慧不仅知道如何在网上购物、交换健康和在线着装,还能轻松地玩直播和Tik Tok。“奶奶网络名人”名不虚传。

劲爆的街舞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老人们跳起来一样青春。

公园里的硬汉,秀出6块腹肌,行走荷尔蒙,不输任何鲜肉。

无论生活在什么年代,都不要被刻板印象所束缚。

老人活出自我,追求自由。依然可以绽放生命的光彩。

每个人都有他的青春。

老人有过梦想和追求,或因生活压力而暂时搁浅,或为家庭而放弃。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并没有剥夺他们的意志和尊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意愿应该得到所有人的尊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