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句(下一联)大风知草。
出自唐太宗李世民,那是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他统治下的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国家。皇帝也喜欢诗歌创作,尤其是他的五言唐诗,全文只有20个字,却写出了皇帝的心事,尤其是诗的前两句,一直为人们所称道。
看:
风知草,板荡知忠臣。
勇者知义,智者惜仁。
这首唐诗的题目是《赠萧瑜》,显然是一首赠答诗。唐太宗一生经历了许多风浪,但他也深知忠臣对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性。这首诗的主人公萧瑜原本是隋朝的一位将军,后来在战争中被李世民俘虏,然后投降了唐朝。
唐太宗登基后,看到萧瑜的才华,决定任命他为宰相。但萧瑜在宰相的位置上过于直言不讳,很多事情甚至触及到了皇帝的面子。后来,李世民非常不高兴,所以他离开了萧瑜作为总理,并成为新的王子被任命。
担任太子萧瑜的老师后,他没有怨言。他尽职尽责地辅导王子,这让李世民非常满意。由此,我写下了这首古诗,赞美萧瑜内心的宽宏大量。
这首诗开头就表现了李世民的帝王胸怀,“大风知草,板荡知忠臣。”只有在大风大浪中,我们才能真正看清哪棵草是真正的高大强壮,只有在动荡的时代和历史中,我们才能真正看出那些人是真正的忠臣。
作为一个皇帝,这可能是最起码的认知,但古往今来很多皇帝都没能做到这一点。用这10个字,李世民高度赞扬了萧瑜的品格,也给我们留下了后人甄别人才的标准。
后两句作者换了个角度,但总的来说是褒扬萧瑜的,说“勇者知其义,智者会惜其仁。”在当今时代,普通男人的勇敢没有实质性的价值和用途,他们不知道为国为民的道理。而那些真正的智勇双全的人才,深知时局,心中充满了对人民的忠诚和热爱。
李世民的这首古诗流传的并不是很广,但是“大风知草,板荡知忠臣”这两句话,却在后世流传的很广。这两句话富有哲理,给出了人才的判断标准。这是一代帝王的智慧。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