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大熊猫主要在哪个省(野生大熊猫分布)

野生大熊猫的分布(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哪个省)

国家林业局2月2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第四次全国大熊猫调查结果。每10年一次的最新调查显示,中国野生和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增加,其中野生大熊猫1864只,圈养大熊猫375只。然而,如何保护和恢复被高速公路、高压输电线路和其他破坏的栖息地仍然是保护大熊猫的主要问题。

人口增长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陈凤学在发布会上说,截至2013年底,中国野生大熊猫数量达到1864只,不包括1.5岁以下幼体,比第三次调查时增长16.8%。其中,四川省大熊猫1387只,占中国野生大熊猫总数的74.4%。无论是人口数量还是人口密度,四川都处于全国最高水平。中国圈养大熊猫375只,比上一次调查增加211只,增长128.66%。据陈凤学介绍,本次调查始于2011年,历时3年,投入2000余人,完成调查样线20513条,植被调查样方11901个。

从栖息地保护来看,大熊猫栖息地面积258万公顷,增长11.8%,潜在栖息地91万公顷,增长6.3%。从地理上看,栖息地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17个市(州)、49个县(市、区)、196个乡镇。

与第三次调查相比,大熊猫分布区新增保护区27个,新增面积118万公顷。大熊猫分布和栖息地分布保护区67个,总面积336万公顷。在这些地区,66.8%的野生大熊猫和53.8%的大熊猫被纳入自然保护区网络。

陈凤学分析,大熊猫种群的增长与栖息地保护密切相关。中国大熊猫栖息地及周边地区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等。这些项目的实施对大熊猫栖息地和自然保护区的植被恢复以及主食竹类资源的增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栖息地风险

随着人为干扰因素的增加,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已成为当前的主要问题。

调查结果表明,大熊猫野生种群分为33个地方种群,其中部分不足30个。目前生存风险较高的地方种群有24个,涉及大熊猫223只,约占野生种群总数的12.0%。有22个地方种群存在灭绝风险,特别是18个地方种群的大熊猫数量少于10只,具有较高的灭绝风险。

栖息地破碎化主要来自道路和高压输电线路的建设。据调查,大熊猫栖息地内有319座水电站、1339公里的道路、268.7公里的高压输电线路,这无疑阻碍了大熊猫的种群交流。

两年内,保护区范围调整不予批准。

陈凤学还在发布会上透露,为了让大熊猫回归一个安静完整的家,国家林业局决定自2015年1月起两年内不受理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和范围的调整。过去,一些地方为了发展当地经济,申请减少自然保护区的面积,自然保护区不时为矿产资源和旅游开发让路。

陈峰表示,目前有42%的大熊猫栖息地没有纳入自然保护区,国家林业局也计划在3-5年内将大熊猫栖息地及其周边纳入自然保护区。同时,为解决栖息地破碎化问题,还规划建设生态廊道,人工恢复和改善栖息地,严格控制栖息地及其保护区的开发建设。

两只放归野外的大熊猫死亡。

2014年底,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放生了野化大熊猫“雪雪”和“鑫源”,但随后监测人员发现,两只大熊猫“雪雪”和“鑫源”相继死亡。不过,好消息是,2012年和2013年放生的大熊猫陶涛和张翔仍生活在四川雅安市石棉县栗子坪自然保护区。

中国于2006年4月28日首次放生大熊猫,这也是人类首次在野外放生圈养大熊猫。之前没有经验可循。被放生的大熊猫香香于2001年8月25日出生在四川卧龙大熊猫保护中心。然而,它在2007年被发现死亡。研究人员认为,它死于与野生大熊猫争夺地盘和食物。

大熊猫“陶涛”于2012年10月11日被放生。他是世界上第一只在野外训练基地出生的大熊猫。他出生于2010年8月3日,戴着具有全球卫星定位和无线电遥测功能的GPS项圈。大熊猫“张翔”是世界上第一只人工繁殖放归野外的雌性大熊猫,她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2011年8月20日出生于卧龙自然保护区“野放训练圈”,2013年11月6日放生。

国家林业局保护司司长张希武表示,野外放生是拯救和复兴小熊猫种群的重要途径,这项实验可以增加种群及其遗传力。中国对野生放生的研究已经进行了10多年。但大熊猫繁殖能力低,饮食单一,栖息地被破坏,放生难度远高于其他动物。

(本报记者石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