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吃柿子螃蟹中毒的反应(柿子 螃蟹)

柿子蟹(吃柿子蟹中毒反应)

抛开剂量谈毒性只能是危言耸听。事实上,早在1935年,中国科学家、中国营养学会创始人季峥教授就在民间广为流传的184对所谓“香科食品”中,选择了当时最受欢迎的14组食品,包括蜂蜜和洋葱、牛肉和板栗、花生和黄瓜、螃蟹和柿子,分别进行了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结果,不管是人还是动物,一切都很正常。

相关报告

七相克食物谣言九种食物促进新陈代谢。

七期食物谣言

柿子和螃蟹。

困惑指数:★★★★★

很多人从小就被告知柿子和螃蟹不能一起吃,不然可能会死。真相是,柿子中含有一定量的单宁(又称“单宁酸”)。成熟的甜柿单宁含量可低至0.1%,未成熟的涩柿单宁含量可高达4%以上。如果你吃了大量的单宁,胃里有大量的蛋白质,那么单宁会使蛋白质形成不溶性化合物,使胃蛋白酶失去活性。再加上柿子中的果胶、膳食纤维等其他成分,混在一起就可能形成“胃柿石”,造成消化道梗阻,导致腹痛。传说中的柿子不能和螃蟹一起吃,指的是单宁含量高的涩柿子,因为螃蟹是高蛋白食物,涩柿子单宁含量高,如果一次性大量食用,确实可能会出现腹痛。其实一个人吃涩柿子不安全,因为你不知道肚子里是什么。如果是熟透的甜柿,和螃蟹一起吃也没关系。

虾和含维生素c的食物。

困惑指数:★★★★

网上传言说虾中含有大量的“五价砷化合物”,维生素C会把它变成剧毒的三价砷,也就是砒霜。其实大部分海鲜都含有稳定的有机砷,极少量的无机砷会很快代谢掉,不会与维生素c发生反应,另外我国鱼类的砷含量标准是0.1 mg/kg,摄入100~200 mg的砷是致命的。也就是说,合格的海鲜即使吃10公斤加上足够的维生素c也不会中毒,现实生活中西餐中常见的柠檬汁海鲜吃法就是对上述说法的有力反驳。

菠菜豆腐。

困惑指数:★★★★

传言豆腐含钙,菠菜含草酸。一起吃会形成草酸钙,容易得结石。事实上,油菜、白菜、苋菜等大部分叶菜都含有草酸。钙和草酸结合形成的沉淀物最终会被排出体外,无法进入血液。当然,这种反应会降低豆腐中钙的利用率。油炸前将叶菜焯一下,去掉部分草酸。

桃子和西瓜。

困惑指数:★★★

每年夏天都有传言说桃子和西瓜一起吃会剧毒。事实是,桃子和西瓜没有特殊的营养成分。除了水,最丰富的是糖,它们还含有一些常见的成分,如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少量的蛋白质和脂肪。“一起吃会产生毒力”的反应基础根本不存在,大家在生活中的实践已经验证了这一点。

鸡蛋和豆浆。

困惑指数:★★★

据说豆浆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剂,抑制蛋白质的消化,降低鸡蛋的营养价值。事实上,大豆中确实含有这种物质,但豆浆必须煮熟后才能饮用,而且胰蛋白酶抑制剂是失活的,所以起不到任何作用。更何况豆浆本身就是高蛋白食物。如果蛋白酶抑制剂还存在的话,肯定会影响大豆蛋白本身的消化吸收,和鸡蛋没有关系。

豆腐和葱。

困惑指数:★★

豆腐拌葱是最常见的凉菜之一,但有人说豆腐中的钙和葱中的草酸会形成草酸钙,破坏钙。这有点类似豆腐菠菜的传闻。其实,小葱中草酸的含量本来就比很多蔬菜低。而且即使结合成草酸钙,也会随粪便排出体外,远比吸收草酸后通过肾脏排出体外健康。

茶和鸡蛋。

困惑指数:★★

茶叶蛋是中国人最爱吃的食物之一,但有人说茶叶中所含的鞣酸能与蛋白质结合产生涩味的鞣酸蛋白,不利于蛋白质的吸收。但目前还没有实验证实茶会影响蛋白质的吸收。正常人每天摄入蛋白质60~80克,而茶叶中的单宁酸最多也就几百毫克。即使能结合起来,作用也不大。

九种食物促进新陈代谢

1.蛋白质。美国芝加哥营养学家大卫·格洛托(David Glotto)表示,蛋白质中富含支链氨基酸,可以“为新陈代谢提供燃料”。

2.瘦肉。体内缺铁会减缓新陈代谢。瘦肉含铁丰富,注意多吃牛肉、猪肉等瘦肉,促进新陈代谢。

3.水。埃默里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讲师斯科特·艾萨克斯(Scott isaacs)博士表示,轻微脱水也会减缓身体的新陈代谢。所以,及时喝水,适量的冷水,也能让身体消耗更多的热量。

4.红辣椒。斯科特·艾萨克斯博士指出,每餐都应该加一勺碾碎的红辣椒。红辣椒中的辣椒素是一种能高效加速新陈代谢的化学物质,红辣椒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5.咖啡。发表在《生理学与行为》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喝咖啡的人的平均代谢率比不喝咖啡的人高16%。

6.绿茶。绿茶含有一种叫做茶多酚的植物化合物。研究表明,茶多酚可以促进脂肪消耗。

7.牛奶。田纳西大学营养研究所前主任迈克尔·泽梅尔博士进行了许多研究,发现钙可以帮助身体更有效地代谢脂肪。多喝牛奶补钙,尤其是高钙牛奶。

8.全谷物。吃全谷物有助于身体消耗更多的能量和脂肪。

9.扁豆。约20%的女性缺铁,扁豆含铁丰富。一小杯扁豆能提供人体每日所需铁的35%。对于想减肥的人来说,不妨多吃扁豆。

(原标题:央视关于食品的谣言)

来源:综合@ CCTV.com看看人民健康网

流程编辑:u018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