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铟的用途与前景(铟的用途)

铟的用途(铟的用途和前景)

一、铟的主要用途

到现在,铟被发现已经将近150年了,最早是德国物理学家发现的。铟是银白色稀散金属,耐腐蚀性强,延展性高,流动性好。其资源分布小而分散,尚未发现独立的富矿。它只作为杂质存在于锌和其他金属矿石中。

铟具有延展性好、可塑性强、熔点低、沸点高、电阻低、耐腐蚀、透光性和导电性好等优异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工业、无线电、高科技、能源、医疗、国防等领域。生产I-ton O靶材(用于生产LCD和平板屏幕等。)是铟锭的主要消费区域;其次,焊料和合金领域、电子半导体领域、研究工业和其他各种应用领域:

铟的主要用途

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全球铟产业市场现状分析

铟资源稀少而分散,单一而有价值的矿体几乎不存在,往往与铅锌矿体伴生,因此很难确定铟资源的全球储量。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在2008年后停止公布铟资源储量数据。全球铟资源储量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上述五国合计约8870吨,占全球总量的80.6%。其中中国储量最大,储量达8000吨,占全球的72.7%。

世界铟资源储量和比重。

资料来源:美国地质调查局,由华京工业研究所编制。

从全球原生铟产量来看,2010年以来,全球原生铟产量逐渐增加,主要是中国和韩国产量大幅增加;2014年原生铟产量达到峰值844吨,之后逐渐下滑。近两年产量逐渐回升。截至2019年,全球原生铟产量为760吨,同比增长2.6%。

2010年至2019年全球原生铟产量和增长

资料来源:美国地质调查局,由华京工业研究所编制。

其他国家产量方面,2019年,日本原生铟产量75吨,同比增长7.1%,加拿大原生铟产量60吨,同比增长3.5%,比利时、秘鲁、俄罗斯原生铟产量分别为20、10、5吨。

2010-2019年世界主要国家原生铟产量统计

资料来源:美国地质调查局,由华京工业研究所编制。

韩国是原生铟和次生铟的生产国,近年来值得高度关注。近年来,作为世界主要消费国之一和世界第二大消费国,韩国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精铟产量,二次铟和原生铟产量依靠其锌冶炼能力快速增长。韩国原生铟原料主要来自玻利维亚的精锌矿,次生铟原料主要来自I吨o,据统计,截至2019年,韩国原生铟产量为240吨,同比增长2.1%。

2010-2019年韩国原生铟的生产和增长

资料来源:美国地质调查局,由华京工业研究所编制。

韩国是铟的净出口国。2018年进口铟产品254.1吨,同比增长124.2%;出口363.4吨,同比增长47.8%。

2016-2018年韩国铟进出口量

资料来源:韩国海关,中国经济研究所。

相关报告:中国经贸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氧化铟锡市场供需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三。中国铟产业市场现状分析

中国不仅是世界上铟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原生铟生产国。2010-2014年,我国原生铟产量大幅增长,年均增长8.8%;由于2015年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破产,中国铟市场出现严重过剩局面,铟价格暴跌,产量大幅下降。2015年原铟产量同比下降23.9%,之后逐年下降,直至2018年上升至300吨,占全球总量的39.5%。据统计,截至2019年,中国原生铟产量与2018年持平,为300吨。

2010-2019年中国原生铟产量和增长

资料来源:美国地质调查局,由华京工业研究所编制。

2007年以前,我国铟原料较多,成本相对较低,产量较高,80%左右的精铟出口国外。由于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导致市场混乱,我国并没有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之后,中国提高出口关税,实行出口配额管理。虽然改善了出口秩序,控制了出口量,但造成了铟市场的供需矛盾。2019年,中国铟出口大幅下降,由净出口国转为净进口国,进口146.6吨,下降29.9%;出口111.4吨,下降67.6%。

2016-2019年中国铟进出口量统计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中国经济研究所。

2011年后,影响铟价格的因素——供需被投资所取代,铟库存问题逐渐显现。2016年起,我国铟出口关税取消。2019年,中国铟产品进出口总额5539.9万美元,同比下降57.1%;其中,进口3486.8万美元,下降32.8%;出口2053.1万美元,下降73.4%;

2016-2019年中国铟进出口量统计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中国经济研究所。

四。中国精铟生产工艺简介

目前精铟的来源主要有两种,根据来源不同可分为原生铟和次生铟。原生铟的主要原料有粗锌、粗铅、炉渣、粉尘、合金、阳极泥、浸出渣、溶液等。从含铟精矿如闪锌矿和方铅矿的熔炼中获得。铟从ITO靶材废料、含铟半导体切割研磨废料、废零件、合金加工废料、废催化剂中回收提炼,此外还有废含铟终端产品的回收提炼。

目前世界上精铟生产的主要萃取技术和主流萃取技术是萃取-电解。其原理工艺流程为:含铟原料→富集→化学溶解→提纯→萃取→反萃取→锌(铝)置换→海绵铟→电解精炼→精铟。

精铟生产流程图

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5.中国铟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

1.小金属产量进入历史高峰。

中国是有色金属的生产大国。小金属作为副产品的生产必然进入产量的历史峰值,库存也将逼近历史峰值。这是我国铟产业发展阶段的产物,我们必须正视。目前,我国铟的产量已接近峰值,但其在我国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库存消化有一定潜力,但需要时间。这些都是宝贵的战略资源,但在现阶段,它们制约了中国国内产业的良性发展。

2.下游相关产业发展滞后,消费水平不足以支撑国内生产。

我国铟产业起步较晚,受政策、技术、环保等因素制约。作为一个长期的工业初级产品生产国,中国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下游加工技术仍有差距,尤其是大尺寸高端I-ton O靶材和尖端半导体领域,仍牢牢掌握在日韩手中。目前,90%的高端I-ton O目标市场被日本新日铁矿山、三井物产、韩国三星和LG控制,60%的高端半导体市场份额掌握在日本住友手中。

虽然近年来我国下游产业发展迅速,但仍与国内产量不匹配,消费不足以支撑国内生产。导致中国长期无法获得国际定价的话语权,这种大而弱的情况在中国其他行业也同样存在。

3.本质是出口依赖型产业,是净出口导向型产业。

与一些有色金属一样,中国的铟行业长期以来一直扮演着世界初级产品生产国的角色。虽然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比重很大,但始终集中在产业链的前端。由于目前的产业结构,生产和销售在中国无法循环使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的铟依赖出口,这也使得我们的铟企业长期受制于人。

4.由于国内供求关系,市场在中短期内陷入困境。

目前由于国内产业结构失衡,国内下游消费企业无法消化目前国内产量,铟依赖出口,铟价格长期受制于国外下游企业。目前昆明的总库存几乎相当于全球两年的铟消费总量。从供需平衡的角度来看,如此庞大的库存一旦流入市场,很可能会对国内的铟企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价格可能会下降到难以想象的程度。

不及物动词中国铟产业发展建议分析

1.国家采购和储存

目前国储的方式是短时间内有效解决库存问题的最有效方式。

一方面,目前铟的价格已经到了历史最低水平。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和人力成本的上升,企业利润被压缩到几乎没有空,国内很多企业退出市场。考虑到收储成本和国有资产增值,现在国家收储条件具备。

另一方面,中国的铟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下游产业,还远远落后于日本、韩国等国家。未来随着中国铟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国内铟消费量将逐年增加。国家储备可以更好地保护战略资源,为中国日益发展的铟产业提供关键原材料的资源保障。同时,避免资源廉价外流,防止对中国长期资源供求的潜在威胁。

2.大力发展相关应用产业。

从产业角度来说,解决历史库存最根本的办法还是优化产业结构。这可能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大力发展下游应用产业,鼓励下游企业向上游初级原料延伸发展。企业可以通过重组、收购、兼并等方式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全产业链覆盖。

3.充分发挥大型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

大型国企结合自身在相关行业的优势进行商业收储,或者储备原材料。实现相关产业和原材料的结合。另外,从商品保值增值的角度也是可行的。

4.充分发挥社会资本。

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成立股份制投资公司实现商业化运作,在产权清晰、依法合规的条件下,利用社会资本盘活存量。

华景资讯网隶属于华景产业研究院,专注于大中华地区的产业经济信息与研究。目前,其主要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和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可行性研究、市场调查、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老年健康医疗、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等领域。,还对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