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长江发源地是哪个省(长江发源地)

长江的发源地(哪个省是长江的发源地)

新京报讯(首席记者刘敏首席摄影师陈杰)1986年,长江科学考察队漂流探险队的一群年轻人,依靠简陋的漂流装备,从长江源头下水,经过186天在水上生死搏杀,创造了第一次无动力漂流的奇迹。“长漂”队有11人丧生,幸存者是杨勇和柯岩。

从那以后,杨勇和柯岩与其他人合作,多次回到长江的源头。35年后的2021年新年伊始,两个谈“长漂”、语气平静的人决定一起回到源区,记录长江上游的变迁。

拉丹雪山是长江的源头脱脱河的发源地。杨勇认为,气候变化和青藏高原本身的不断演变导致了水系非常活跃的变化,这将对人类产生深远的影响。以长江三源的整体意义作为保护规划目标会更科学。摄影/新京报首席记者陈杰

面对现在流行的野外通过监测点获取数据,室内用计算器处理数据的现状,杨勇仍然坚持漂流、徒步、驾车是考察和研究河流地质情况的最佳方式。

1986年,杨勇·柯岩回到了“漫长漂流”的起点——格拉丹东雪山。摄影/新京报首席记者陈杰

当曲:沼泽的补水功能有限。

1976年,国家对长江的源头水系及其发源地进行了首次科学研究,确定长江有三个源头——郑源脱脱河、南苑当曲河和北苑楚玛尔河。杨勇和柯岩在这里了解几十年后长江三大源头的最新水源特征。

草狐过河,牦牛过河,独狼踩冰,秃鹫分羊,野驴成群,远处还有“白屁股”藏羚羊在奔跑...当曲上游宽阔缓谷不仅是野生动物的天堂,也是西藏、青海多个乡镇牧民的聚集区,乡村建设发展迅速。

元当是曲曲源区的支流之一,一群牦牛行走在冰川上。摄影/新京报首席记者陈杰

尽管这条河在隆冬时节结冰了,但仍然可以清晰地分辨出来。当曲东岸大部分支流已干涸或演变为季节性冲沟,来水量较小。西岸唐古拉山多条冰川融化形成的支流和湖泊,是供给当曲水的主要河流。

最高峰巴隆神山海拔5800多米,是曲阜与脱脱河交汇时流经的第一个峡谷。全长5km,峡谷两侧出露火山岩,部分泉水交替分布,形成全花台景观。巴木荣周围最大的泉水叫播求液,是一个水压很大的自流泉。水温30℃以上,有黏黏的感觉,有苦味。

杨勇说,1986年“长漂”时,专家小组认定它是世界上最高的湿地。“2006年,我们在当曲漂流。当年当曲的水是通过沼泽湿地采集的,我们喝不到,就盼着巴木荣峡的泉水。但是我们得到的泉水水质很苦,因为峡谷的岩石结构复杂,泉水的盐度很高,所以我们还是不能喝。”

泉花台像一个白色的露台,落差50米左右,非常漂亮。它也是长江源头最大的泉华台。但也有一些地方高矿化泉水断流,泉华台已经退化。峡谷下游,裸露的红砂岩正在发展成丹霞地貌。

“可能这一段以后就是塌陷区了,整个河湖两岸都塌陷了,特别是这部分火山尘岩变质,预示着这一带的地质活动”。

正沱沱河:上游冰川加速融化

2021年的新年,对长江郑源脱脱来说,又是一个暖冬。原本散落在荒郊野外的牧民,已经陆续搬到了几十公里外的乡政府。据源区干部牧民介绍,今年冬天没有下过一场像样的雪,一片干冷景象。沱河流域,雄性藏羚羊交配后成群奔跑。比大熊猫还珍贵的金边野牦牛,角白蹄白,浑身金毛,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当柯岩想起“漫长的漂流”时,“从远处看,有许多野生动物喜欢排队工作”。

1986年,“长漂”的源头队到达了沱沱河上游的冰川江古迪如,过去的七天是那么漫长。东方豁然开朗,出现了南北两条巨大的钳形冰川。冰崖高耸入云,雄伟壮观。“每个人都非常兴奋,因为在那个时候,很少有团队到达江源地的冰川,”杨勇说。

27岁的杨勇,绰号姜科(藏语“狼”),柯岩,“小豹子”,因为身体好,活动范围最大。柯岩独自爬上冰川去插五星红旗。在他回到山脚下的三个小时前,他听到杨勇在山脚下动情地背诵《长江之歌》。

杨勇回忆起1986年关于长江正源地貌的发现。一个是在格拉丹东雪山的西坡有相对坚硬的火山岩暴露。他说,我们现在知道,在几个主要水系的边界上有这样的露头,这是它们独立的最初来源;另一个是冰川融化的强度。当时北冰川表面凹凸不平,说明冰川融化的强度比较大。此外,在南冰川的前端,有许多独立的冰塔是从当时的主冰川上解体的,这也说明冰川的融化速度是比较强劲的。“2012年我再次来到南冰川,发现几乎所有已经解体分离的冰塔都消失了。”

每座拉旦冬季雪山的冰川冰舌都有十几米到几十米高。摄影/新京报首席记者陈杰

1986年,杨勇和他的团队在北冰川建立了一个比较点,用于未来的观察和拍摄。2000年,他发现北冰川的冰川舌锋后退了约500米。“如果和1969年的卫星图片相比,北冰川后退了1000米左右。”

从两条冰川之间山脊上的侧脊和端脊,就像人类头顶的发际线,也能看到冰川后退或前进的一些遗迹。杨勇说,这是非常明显的。虽然有进步,但总体上是落后的。气候变暖导致冰川退缩和加速融化,直接导致水源水系发生巨大变化。据统计,脱脱流域有2000多个大型湖泊,其中缺莫错、麻章错沁和葫芦湖比较大。这些湖泊有的与脱脱河相连,如麻章措勤;有些演变成了流入湖,如雀莫错。

拉旦雪山是内外水系的重要分界线,西有藏北内排水分水岭,东有长江出流水系分水岭。“现在,内部水系和外部水系都演变成了内部水系,这种交替关系存在于此。”杨勇说。

一位曾经生活在海拔5000多米的格拉丹东雪山附近的牧民,搬到了海拔相对较低的集中安置点,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摄影/新京报首席记者陈杰

北丘马尔河:两岸出现沙漠雏形。

2006年至2012年,杨勇曾徒步到楚玛尔河源头,那里是一片沙漠戈壁的景象,在没有植被保护的干旱沙地上散落着令人眼花缭乱的浅水湖泊,湖泊周围已经形成了浅浅的盐壳;一股缓缓的水流从圆圆的低矮的红色山腰风化的岩层中溢出;涓涓细流大多不到100米长,在沙地上挣扎,有的进入内陆湖泊,少数汇入丘马尔河干流。

在红山的山顶上,他看到了深入内陆的昆仑山。布卡达半雪山雪峰被冰川包裹,冰舌延伸。而冰雪融化成溪流的场景却很少,因为这里巨大的蒸发将大部分融化的冰雪水转化到了大气中,地表径流在这里很难维持成溪流。即使有很多冲溪的痕迹,也是季节性的。

东西源头汇合后,丘马尔河略微呈现出河流的形状,两岸出现了一长串高高的沙丘。这些沙丘逐渐合拢连接,显示出沙漠的雏形。

杨勇说,长江北源楚玛河的源头与可可西里的内流区交织在一起。近年来,由于昆仑山冰川和可可西里冻土加速融化,湖水水位上升。2012年以来,卓乃湖藏羚羊聚集区水位上涨导致湖口决口,形成一条新河,注入库赛湖,与海定诺尔盐湖相连。湖面扩大到200多平方公里。随着卓乃湖藏羚羊聚集区溃口的扩大和库赛湖水位的上升,它可能穿越青藏公路与通天河相连,改变源头水系的格局。

建议建立“世界屋脊”科考站。

大部分县位于三江源国家公园。根据管理要求,当地政府对外来车辆的防疫和生态保护执法不能放松。摄影/新京报首席记者陈杰

长江源区是中国最重要的水源和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这个系统是由许多环环相扣的自然单元组成的。冰川的补给和融化,沼泽和湿地的水源涵养功能,都决定着源区的水系格局、地貌特征、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方式。

长江源头以不同地理单元的代表性、生态系统和水源涵养的整体意义,维系着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与平衡。

在杨勇看来,世界各国都投入了大量资源对地轴南北极进行科学探索,分别建设了数十个科考站。相比较而言,青藏高原作为世界的“世界屋脊”,在野外环境中并没有一个科研工作站。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学院组织了多次大规模的青藏高原综合调查。调查结束后,编写了研究报告。之后对青藏高原的深入考察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就连青藏高原中部的5万比例尺地图也在2010年被国家测绘局列入计划。

杨勇认为,有必要加强对青藏高原的全方位研究。科学研究的前提是收集第一手的信息和数据。青藏高原“极地观测站”的建设意义重大。

“所以我一直建议建立‘三级’科考站,和南极、北极站具有同等意义,填补我们国家在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一些空空白,真正应对未来的气候变化。”杨勇说。

新京报首席记者刘敏首席摄影记者陈杰

编辑章雷校对薛静宁。

来源:新京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