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意思)

居安思危,戒奢俭(不居安思危,戒奢俭)

联合国最新报告显示,今年共有25个国家因疫情、蝗灾和极端天气面临严重饥饿的风险,全球正处于至少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边缘。随着近年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忽视舌尖上的浪费。办聚会时,很多人喜欢“出风头”、“露好脸”,片面追求“特色”、“精品”。一次聚会后,整盘食物被倒入泔水桶等餐饮垃圾触目惊心。

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面对粮食供需格局的紧平衡、外部环境的严峻挑战和餐桌上严重的粮食浪费,粮食安全危机意识仍一刻不能放松。粮食关系到国运和民生,是实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压舱石”。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只有强化底线思维、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戒奢俭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才能在应对风险挑战时保持“乱中从容不迫”的战略定力。一方面,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毫不放松地抓好粮食生产;另一方面,要时刻绷紧节约粮食这根弦,厉行勤俭节约,杜绝铺张浪费,坚决杜绝餐饮浪费。

放松粮食生产,首先要强化惠农富农政策,调动和保护生产的“两个激情”,让农民种粮有收益、有积极性;其次,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全面实施永久基本农田特别保护制度,提高耕地质量;再次,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强科技投入,推进农业现代化。通过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发展优质稻米产业,提高优质粮食比重,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市场需求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需要。最后,要合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适度进口,调剂品种余缺,腾出空间空给耕地和水资源休养生息。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是一种愿景,一种态度,一种智慧。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要想生存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的精神支撑。一个没有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精神的国家很难繁荣;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支撑的社会,是难以保持长治久安的;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很难自立的。节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意义深远,值得当今社会继承和发扬。

我们应该养成储蓄的好习惯。经济要以小教育为导向,从小地方做起。携手家长和学校,教育引导孩子从小养成节俭习惯,坚持从自己做起,从每一天做起,从节约一粒米、一滴油做起。家长和老师为孩子树立节俭的榜样,不攀比,不炫富,科学点餐,理性消费,文明饮食,照顾适度、健康、负责任的消费观,牢固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让节约成为习惯”“让节约成为习惯”,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良好美德,从孩子做起,从小事做起,共同在全社会营造节俭的光荣氛围。只有到处节约粮食,一点一滴,我们的国家才能永远繁荣昌盛!

各级干部要以身作则,把节俭作为传家宝。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化端正作风,纠正“四风”,继续实施“光盘行动”等措施,坚持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带头抵制“舌尖上的浪费”,带头反对奢靡之风和享乐主义之风,带头摒弃盲目攀比,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为各级干部的一种价值取向、一种精神状态和态度。

此外,应加强立法,探索反对铺张浪费的长效机制等措施。加强立法,严格执法,加强对粮食生产、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和消费的监管,切实减少损失浪费。同时,通过立法规范行为,节约粮食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实现了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其次,针对不同主体,多管齐下,探索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长效机制。比如,探索引入消费者浪费行为惩戒制度,对餐饮浪费行为进行管理和约束;加强对餐饮企业的监管,鼓励推出半份菜和小份菜,调整宴会质量标准和费用标准,满足消费者对品种多样化的需求,倡导节俭办会的新型宴会风格。再次,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加强宣传,营造全社会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的浓厚氛围。要不断纠正“爱面子、奢侈浪费”的虚荣心态,摆脱攀比炫富的错误观念,鼓励“能吃多少就吃多少”、“吃不完就带走”,继续推进“光盘行动”等措施。最后,表彰和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做法,让“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