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关于碳纤维及碳/碳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

碳复合材料(关于碳纤维和碳/碳复合材料)

2020年,随着新冠肺炎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作为关键战略物资之一,碳纤维在疫情影响下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基于此,第五届国际碳材料大会暨行业展览会将举办碳纤维和碳/碳复合材料专题论坛。论坛将围绕风力发电机叶片、热塑性复合材料、绿色复合材料、碳纤维压力容器四个领域展开,并设置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内部研讨会。碳/碳复合材料论坛将关注工业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本次论坛旨在从行业存在的痛点出发,探讨行业发展方向,促进碳纤维行业的繁荣发展。

体制

主机单元

DT新材料

联合组织者

中南大学碳/碳复合材料研究所

西北工业大学复合材料系

陕西省碳/碳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组织者

宁波德泰众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合作媒体

复合材料网,木材科技,Rambon,复合材料应用技术网,碳纤维研究所,红眼兔,模拟秀。

论坛主席

朱波

山东大学教授(碳纤维论坛)

中南大学教授(碳/碳复合材料论坛)

01风力发电叶片

国内领先的碳纤维企业纷纷布局大束碳纤维。原因之一是他们看好碳纤维在风力发电机叶片领域的应用前景。其中包括广维复合材料投资20亿元在包头建设“万吨碳纤维产业化项目”;上海石化拟投资35亿元建设1.2万吨/年48K丝束碳纤维项目;吉林国兴碳纤维有限公司投资近10亿元建设年产5000吨高性能碳纤维项目,15.5亿元建设年产1万吨差异化大丝束碳纤维项目。

论坛的发言人和议题

威海广维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科研管理部部长

报告题目:碳纤维的低成本制备及其在能源领域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高性能碳纤维在风力发电、石油开采、电力输送等能源行业的推广应用,对碳纤维的高效生产技术和低成本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中材风电叶片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监。

报告题目:碳纤维在风力发电机叶片中的应用及技术进展

随着风力发电机叶片尺寸越来越大,轻量化、高强度和低成本的设计技术已经成为叶片设计和发展的主流趋势。碳纤维在叶片设计和应用中关键成型技术的突破成为未来大型叶片发展的关键。

纪·

纪·

陶天和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高级R&D董事

报告题目:《道森天河高性能环氧体系材料的新发展——动力碳纤维复合材料》

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发展离不开高性能树脂的配合。

李岩

李岩

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院长空

报告标题:植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研究资源和环境友好的绿色导航空、绿色汽车和绿色建筑已成为国际先进技术领域的共识。开展植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力学基础研究,实现力学高性能化,对于推动我国在这些领域的领先发展,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具有重要意义。

李博

李博

伍德·麦肯齐咨询有限公司亚太区咨询负责人。

报告标题:全球风电产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

从全球市场规模发展趋势、各区域市场的配电站、关键技术和市场发展重点、海上风电发展前景等方面研究市场环境,分析总结当前全球市场的发展机遇和潜在市场风险。

王国军

王国军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有限公司叶片产品经理。

报告标题:“后碳平价时代大型风力涡轮机叶片的创新设计与开发”

2019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导致风电市场一片抢滩,装机量持续攀升。然而,风电企业应如何调整R&D战略和战略布局,实现低价上网后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02热塑性复合材料

由于其优异的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和汽车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我国连续纤维增强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料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较为缓慢,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仍处于实验和小规模阶段及初步应用探索,工业化生产方法尚未成熟。如何完成国产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的产业化发展,仍需要行业内外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

论坛的发言人和议题

朱颖丹

朱颖丹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报告标题:热塑性复合材料技术

热塑性纤维复合材料具有一系列优异的性能,如轻质、高强度、耐疲劳、可回收利用等。在空中应用广泛,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本文着重介绍热塑性复合材料的设计、制造和应用进展。

肖俊

肖俊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空

报告题目:《碳纤维复合材料高预应力缠绕技术及其应用》

预应力碳纤维缠绕技术可以实现结构的高性能制造,减轻重量,提高结构效率,在高速旋转机械运动部件和高压容器中具有重要意义。摘要:分析了预应力缠绕的机理、应力松弛和提高残余预应力的途径,介绍了500MPa热固性预应力和1000MPa热塑性预应力的尺寸缠绕技术及其应用。

谭宏生

谭宏生

山东理工大学教授、研究所所长

报告标题:连续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系列研究

连续纤维增强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以其重量轻、强度高、抗冲击性能好、成型周期短、可二次成型和废料回收利用等独特优势,逐渐引起复合材料行业的重视。

03绿色复合材料

绿色化是材料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涉及很多方面。最后,应尽量减少物质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

论坛的发言人和议题

惠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精密工具事业部总经理。

报告标题:“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工应用整体解决方案”

在加工硬脆材料领域,如碳纤维复合材料、高温合金、碳化硅复合材料、陶瓷、蓝宝石、玻璃等。,惠转科技集团研发了超声波五轴加工中心、超声波加工系统、整体PCD微刀片刀具、绿色技术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为硬脆材料的加工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张世伟

张世伟

江苏奥盛复合技术有限公司项目总监

报告标题:“汽车用低成本碳纤维复合材料解决方案”

碳纤维的开发应用现状,汽车结构的增强方案及应用案例,拉挤汽车结构的应用方案,热塑性解决方案及应用方向。

刘耀东

刘耀东

威海广维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科研管理部部长

报告题目:干喷凝胶纺丝技术在制备高性能聚丙烯腈纤维和碳纤维中的应用

与传统的湿法纺丝和干喷湿法纺丝不同,凝胶纺丝通过温度诱导凝胶相变极大地改善了聚合物链段的结晶取向,制备的聚丙烯腈纤维同时具有高强度和高模量的力学性能(强度≥1.1GPa,模量≥18GPa,断裂伸长率8-16%)。实验证明,凝胶纺丝法制备的聚丙烯腈纤维适用于高强、高模、高韧性碳纤维的制备,在表面本征结构控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兼有湿法和干喷湿法的优点。

刘燕菁

刘燕菁

四川大学

报告题目:绿色可控自增强微波技术

本文提出了一种绿色可控的自增强微波技术,用于碳材料的高效表面改性。空气体是唯一的氧化剂。不同压强下的数值模拟表明,碳纤维布的存在可以在8000pa和80pa下触发和增强空气体等离子体,呈现不同的电子数密度和电子温度分布,从而实现高效可控的等离子体改性。

04碳纤维压力容器

碳纤维压力容器具有重量轻、强度高、模量高、可设计性强的特点,在车载储氢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我国对碳纤维压力容器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论坛的发言人和议题

白永

白永

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

报告题目:70MPa高压储氢瓶力学性能研究

ⅳ型非金属内衬纤维全缠绕储氢瓶,因其重量体积比小、耐腐蚀性好、成本低,已成为车载高压储氢瓶技术的主流。目前,我国ⅲ型气瓶处于装车试验阶段,ⅳ型气瓶处于研发阶段。本报告主要阐述:建立一套完善的储氢瓶设计方法,利用仿真分析和优化技术设计多层内胆结构,提高内胆气密性和抗气体渗透性,实现瓶口组合阀的可靠密封结构设计,完成储氢瓶样品的疲劳、火灾、极端温度和环境等关键性能试验。并建立设计和评价的标准体系,最终形成产品产业化的技术。

杨小平

杨小平

北京化工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R&D与碳纤维和新能源乘用车的发展趋势

是新材料领域的第一个战略关键材料。可以说,没有碳纤维,就没有中国的国防。碳纤维作为一种高性能纤维,要实现其高性能和高附加值,必须成为复合材料或终端产品。本文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用于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用于燃料汽车的70MPa储氢复合材料气瓶等方面介绍了其研发进展。

嫘祖

嫘祖

合肥工业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纤维缠绕压力容器的结构设计和成型技术

缠绕方式和结构设计无法兼顾技术可行性和结构力学性能,难以有效提高容器的结构效率,是目前制约纤维缠绕技术发展的瓶颈之一。本报告将重点介绍缠绕结构设计和成型工艺关键技术的最新进展,如缠绕方式和轨迹规划、缠绕压力容器的精确建模和渐进损伤失效分析、头部加强结构设计和工艺模拟、干式缠绕工艺参数设计、高张力缠绕结构分析等。

奥林巴斯(北京)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监

报告标题:碳纤维复合材料超声波检测方法介绍

碳纤维的检测一直是个难题,尤其是不同行业制造工艺的差异,导致材料声学性能差异很大。相控阵超声技术可以直观快速地检测碳纤维复合材料中的脱层缺陷,并可以定量测量缺陷的大小和深度,而低频超声技术可以检测一些具有蜂窝结构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也是一种有效的检测方法。

陈明新

陈明新

江苏沈恒有限公司缠绕市场经理

报告题目:碳纤维复合材料高压气瓶干缠绕成型综述

随着纤维缠绕产品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纤维缠绕技术的发展也非常迅速。碳纤维缠绕复合材料气瓶具有质量轻、韧性强、耐疲劳等优良特性。在储氢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气瓶的缠绕成型方法主要分为干式缠绕和湿式缠绕。由于适用于湿法缠绕的树脂基体种类少,且湿法缠绕时产品含胶量难以控制,容易产生气泡空缝隙等缺陷,导致成品质量难以控制。而在干缠绕中,浸胶工艺制备的预浸料可以严格控制质量和胶含量,使得干缠绕产品的性能更加稳定。

吴刚平

吴刚平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报告题目:氢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

气体扩散层是氢燃料电池的关键基础材料之一,极大地影响着燃料电池的发电性能。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气体扩散层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气体扩散层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05碳/碳复合材料论坛

光伏半导体产业和工业热处理产业发展迅速,成为碳/碳复合材料大规模应用的突破口。

然而,碳/碳复合材料产业的发展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何降低量产过程中的成本?如何提高制造水平和产能?环保问题怎么解决?如何实现绿色制造?如何实现产学研合作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加强碳/碳复合材料的应用研究?如何挖掘和开发碳/碳复合材料潜在的应用市场?如何提高企业在碳/碳复合材料领域的R&D能力?

因此,DT新材料邀请碳/碳复合材料领域的行业专家举办碳/碳复合材料行业研讨会,旨在推动碳/碳复合材料的长远发展。

论坛的发言人和议题

郭令军

郭令军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热解碳基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和性能

CVD-热解碳由于对碳纤维损伤小,性能一致性好,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空、军事等领域。主要论述了焦炭颗粒、碳纳米管和多尺度预制体增强热解碳基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和性能,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中南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碳/碳复合材料产业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碳/碳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用于制动器、机械密封、燃料电池、半导体、航空航天烧蚀碳/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碳/碳复合材料的其他应用,碳/碳复合材料的新研究技术,碳/碳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

李国栋

李国栋

中南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高性能碳/碳和碳/陶瓷复合材料快速制造新技术

报道了近年来自主开发的碳纤维表面改性技术和性能参数。制造高性能低成本C/C复合材料和C/陶瓷复合材料的新技术、原理和性能影响因素;分享CVD涂层技术在纤维表面改性和复合材料界面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肖志超

肖志超

Xi交通大学研究员

报告标题:碳/碳复合材料在空间超稳定结构中的应用

嘉宾主要研究方向为碳/碳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高性能树脂基热防护材料。主持省部级科研/产业化项目10余项,开发了飞机碳刹车盘、高温热场材料等多种产品,获得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专利优秀奖等成果奖10余项,授权专利80余项。

贾建刚

贾建刚

兰州理工大学副教授

报告题目:C/C复合材料的快速制备及异相成核诱导的RL-PyC的形成

热解碳的快速致密化和织构控制是研发低成本、高性能C/C复合材料的必要前提和关键基础。通过自主研发的液相汽化TG-CVI等快速致密化装置,可以在预制体内部建立较大且恒定的温度梯度,可以有效克服传统TG-CVI技术中由于温度梯度不断降低导致沉积效率明显下降和后期表面结壳的问题,易于实现大尺寸C/C复合材料的制备。

刘俊峰

刘俊峰

湖南碳谷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

报告题目:高效制备碳/复合材料的思考

碳复合材料高效制备的瓶颈问题,碳/碳复合材料高效制备的思路,碳/碳复合材料高效制备的关键技术研究,碳/碳复合材料高效制备的初步成果。

王秀飞

王秀飞

北京优才柏木行空设备有限公司技术副总裁。

报告题目:“时速440公里高速铁路用碳陶瓷刹车片的开发”

嘉宾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北京优才百亩行空装备有限公司技术副总裁,先后承担科技部、省部级项目10余项,带领团队研发各种飞机刹车产品、坦克刹车产品、高铁刹车产品。发表文章30余篇,申请国家专利20余项。

肖鹏

肖鹏

湖南世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报告题目:碳陶瓷复合制动盘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进展

嘉宾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席科学家、湖南世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自2001年起从事碳陶瓷复合材料研究,主持国家重点R&D计划、973计划、863计划、总装重大项目、湖南省重大项目等30余项。,研制了多种国家重点工程装备和武器装备的关键器件。

会议议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