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从“傻子”到被称活雷锋(活雷锋事迹)

雷锋生前事迹(从“傻子”到被称为活雷锋)

本报记者陈

李雪花在1996年修建的第一条公路。本报记者陈摄

25年过去了,四十多岁的李雪花仍然住在老房子里,但附近十几个村庄的通村路却逐年增多。一次偶然的“援助之手”让李雪花像一个魔法师,20多年来,在江西南昌县塘南镇的十多个村子里,修建了一条又一条村道,都是他自费修建的。

李雪花出生于1964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党员。1996年,已过30岁的李雪花在路边遇到一辆满载化肥农药的农用车,陷在泥里侧翻。车上的大部分化肥都被雨水浸泡了,只能白白浪费。当李雪花上前帮忙催化肥时,他看到主人脸上焦急却又无奈的表情,这让他深有同感。"要是村里的路能修得好就好了。"

晚上,李雪花做了一个决定。第二天,他拿出家里盖房子的一万多块钱,买了钢渣、砂石,还雇了一些临时工。他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在村口修了一条1000多米的碎石路。

这条路只是李雪花的开始。之后的几年里,总有附近的村民找到他,希望能帮忙修他们村的路。李雪花说他已经记不清这些年他到底修了多少条路。他只记得,20多年来,他的大部分资金和精力都投入到了修路上。“唯一的遗憾是,我的妻子和孩子和我一起吃了很多苦。”

从疯狂修路开始,李雪花在村民口中的外号一改再改。一开始大家都叫他“路痴”,后来有人叫他傻子,甚至有人质疑他作秀。直到多年以后,邻近八个村的人都称他为活雷锋。

蔡村的村民为竖起了一块牌子。

脱困:自费修路20年,村民站起来感谢。

南昌县塘南镇蔡佳村村口的路边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感谢李雪花,我愿意为村民修路,帮他们奔小康”。牌子旁边是一条水泥路,是他25年来修的多条通村路之一。

塘南镇冯村村民李雪花,今年57岁。要说他修路的经历,还得追溯到1996年。据当地一位村民回忆,当年3月,李雪花遇到一位村民开着农用三轮车从县城回来拉肥料。因为村道泥泞,到处都是水坑,他眼看着三轮车陷进泥里侧翻。司机从泥水中爬起来后,一脸焦急。他不顾自己的伤势,将一袋袋肥料从泥水中搬回车上。李雪花见状,急忙上前帮忙一起催化肥。

村民们说,这件事之后,李雪花找到了临时工,开始在村口修路。一个月就完成了。当时,村民们并不知道,李雪花用来修路的钱,原来是他用来盖新房的。

3月17日,李雪花向本报(www.thepaper.cn)回忆,那一年他32岁,已经结婚生子,一家人住的是老房子,是他上世纪80年代花2000多元从另一个村民手里买的。为了改善居住环境,他省吃俭用了几年,终于凑够了一万多元重建新房。

化肥车翻车事件后,李雪花改变了主意。晚上,他和妻子熊商量,想用盖房子的钱在村里修一条路。他说他是在禾丰村长大的。村里的泥路被村民抱怨了很多年,他却总是无可奈何。“我当时就想,既然手里有钱,为什么不能用来修路呢?”

熊一开始并不知道有义务修路。她老公骗她说修路能赚钱,她就同意了。夫妻俩决定先修路,后建房,第二天,李雪花就去附近的钢铁厂买钢渣,再去买砂石,每天以30元的价格找了十几个临时工。李雪花的道路建设计划大张旗鼓地开始了。

按照李雪花当初的预算,他用来盖房子的一万多块钱可以修村口1000多米的村道,但20多天后,他发现还是超出了预算。无奈之下,李雪花只能向亲戚朋友借钱。他仍然记得当他找到妹妹,告诉她她已经把盖房子的钱用来修路时,她脸上难以置信的表情。他说,经过一番苦口婆心的责骂,他姐姐终于把钱借给了他。

就这样,李雪花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在禾丰村“独资”了第一条砂石路。李雪花说,当时他没有想太多,只是想帮助村民摆脱困境,摆脱泥泞的道路。就连他自己也没想到,路一旦建成,就再也停不下来了。在接下来的20年里,修路成了他的“主业”。

和他的妻子熊。

坚持:搬砖,搬石头打零工,挣钱修路。

第一条公路建成后不久,李雪花就面临着如何向妻子解释的难题。当熊凌华问他路修好后怎么盈利时,他低着头简单地回答:“非要修,不赚钱。”之后夫妻大吵了一架。多年后,熊仍然无法理解丈夫曾经对她撒下的“弥天大谎”,但她说,即使她不理解,路已经修好,她也只能跟着他走。

李雪花说,第一条路修好后,村民出行比以前方便多了,农副产品也能快速走出去。很快,附近的其他村子也开始陆续找到他,希望能帮忙修修他们村的路。“我把来的人都记下来了,一旦攒够了钱,我就给他们修路。这一修就是20多年”。

据附近村民介绍,多年来,李雪花在北连村、红星村、紫溪村、朱敏村、岗头村等十多个村修建了多条通村公路。没有人能确切地说出总共修建了多少公里,甚至李雪花自己也不能给出一个准确的数字。这些努力最后换来的是挂在他家墙上的大红锦旗。

在李雪花疯狂修路的那些年,110路公交车是塘南镇北部唯一的公交车,村民们回家只能坐这辆公交车。当地村民说,因为路况不好,当时很多公交司机都不愿意跑这条线,有传言说塘南的几个站都要取消。听到这个消息后,李雪花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改造公交线路。为此,南昌公交公司曾在高速公路两侧打出“向李雪花同志学习,共建和谐之桥”的横幅。

至此,李雪花“路痴”的称号已经在八个乡镇彻底传开,但很多村民并不知道,为了修路,李雪花那些年一直在努力挣钱。除了种田种地,他只有小学学历。他只能在工地搬砖搬石头,干点体力活来增加收入。这笔钱的大部分被用来修路。

从2000年到2005年,李雪花在北联村承包了500亩水田。虽然当时稻谷价格低廉,但五年的盈余足够他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然而,这笔钱最终被李雪花拿去修路了。甚至在女儿结婚前,女婿给的2万元彩礼就被李雪花拿去买钢渣和碎石了。女儿结婚的前一天,他还在路边修路,连个像样的嫁妆都没给女儿买。

为了修路,熊没有和吵过架,甚至打过架。李雪花说,每次两人发生矛盾时,他从不争辩,只是对她微笑。妻子生气时,他又耐心地劝她。“我知道她多年来饱受煎熬,她有任何情绪都是正常的。但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已经习惯了,她也是。”

20多年来,李雪花赢得了许多荣誉。

好人:他被称为活雷锋,却无法完成自己的新房梦。

正是在这种习惯中,熊凌华慢慢了解了李雪花。后来,当李雪花修路时,她会时不时地帮丈夫修路。她说,她知道,不管她是否支持丈夫修路,他都会去做。“既然反对没用,她只能支持”。

事实上,除了修路,李雪花近年来还在塘南镇做了很多好事。朱夫人的儿子在村外打工时触电身亡。她媳妇带着孙子离开了家,留下老太太在家无人照看。得知此事后,李雪花担起了照顾老人的重担。平时他会送点米面油,逢年过节送钱送肉,直到老太太去世。

2000年,鹤峰村一位村民因家庭困难,无奈辍学。李雪花得知后,主动找到这家人,表示愿意帮助孩子完成学业,并支付了学杂费。在李雪花的帮助下,这个孩子顺利地完成了初中学业。后来,孩子的父母不想再拖累李雪花了。在他们的一再坚持下,孩子读完高一就出去打工了。李雪花说,现在想起来他仍然感到遗憾。

一名当地村民说,这些年来,李雪花已经照顾了六七名孤寡老人,其中许多人是他负责送死的。他还资助了几个孩子上学,其中两个孩子在他的资助下考上了大学。自从1996年修路以来,李雪花在村民们口中的绰号一变再变。他疯狂修路的时候,大家都叫他“路痴”,开始照顾孤寡老人。在资助学生上学的时候,有人骂他是傻子,甚至有人质疑他是作秀。这么多年的坚持,很多人开始相信他是鹤峰村的活雷锋。“每次有人遇到困难,他都愿意帮忙,出钱出力,少则三五百,多则几千元。”

但事实上,李雪花的家庭并不富裕。如今,一家四口仍住在老旧的低矮平房里,但在2004年,漏水的屋顶得到了简单的修缮。房子里最值钱的家具只有一台旧电视机和一台冰箱。李雪花说,房子再好,也只是住的地方,只要不漏风不漏雨就行,但提起家人,他还是露出一丝尴尬。

熊说,最初几年,除了对丈夫不满,她还对盖新房抱有幻想,但这些年来她逐渐接受了现实。她用“得与失”总结了自己和丈夫这些年的经历,称“虽然生活不那么美好,但却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和尊重”。

自1996年筑路以来,李雪花已获得江西省劳动模范、南昌市“三风”模范人物、南昌市党员干部模范家庭等数十项荣誉。他说,近几年各级领导逢年过节都会回家慰问,他知道自己已经成为榜样。“但在我心里,我只想踏踏实实地把路修好。我会一直走下去,就像当初修第一条路的时候一样绝望。”

编辑:唐

校对:刘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