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古诗《蝉》讲解及赏析(蝉的诗意)

蝉的诗(古诗蝉的解读与欣赏)

唐于适南

蝉像帽子上的流苏一样低垂,触角吮吸着清澈的甘露,声音从直直的舒朗树的枝桠间传播开来。

蝉离蝉远是因为蝉在高树上,不靠秋风。

作者简介:余世南,出生于越州余姚县。陈至,南隋唐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李煜之子,陈朝太子的私生子,隋朝侍郎余士奇之弟,“凌烟阁二十四杰”之一。

古诗词翻译:触角如帽的蝉吮吸着甘露,稀疏的桐树上传来一声响亮的蝉鸣。能传得远的是蝉的高嗓,不是靠秋风的力量。

古诗鉴赏:这是一首咏物诗。第一句话表面上讲的是蝉的形态和食性,实际上却隐含了诗人高清晰的性格。第二句写了一个很长的蝉鸣故事。“舒”字比梧桐树树干的挺拔更为明显,“楚”字形象化了蝉鸣远播的意志。后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是在前两句的基础上引发的讨论。馋声不绝于耳。一般人认为是秋风传来的,但诗人强调的是“远声不吭”,暗指品德高尚的人不需要一些外界的帮助,也能成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