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锈病(梨病虫害防治技术)
梨锈病,古称红星病、黄斑病、“羊胡子”,在我国各梨产区均有发生,是危害梨树的重点病害。在多雨的春季年份,该病发病率可达100%,易造成枯枝、枯芽、枯叶,使幼果停滞,产生畸形果,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症状
梨锈病主要危害梨树幼叶、嫩枝和幼果。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明亮的桔黄色斑点,以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斑点。斑点中心为橙色,边缘为淡黄色,最外层表面有黄绿色晕圈,表面出现许多橙色针头大小的小斑点。天气潮湿的时候会溢出淡黄色的黏液。粘液变干后,小颗粒会变黑。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组织逐渐增厚,叶正面略凹陷,背面隆起,黄毛丛生。病斑逐渐变黑,严重者落叶。幼果、新梢和叶柄的症状与叶片相似。
发生规律
梨锈菌以多年生菌丝在圆柏的病害组织中越冬。一般在第二年春天开始出现冬孢子角。春天下雨的时候,冬孢子的角吸水膨胀,变成舌状的胶体块。冬孢子萌发后,产生有隔的担子,担孢子在其上形成。担孢子散落在风中。梨树从萌发到幼果形成期间,担孢子散布在幼叶、新梢和幼果上,遇到适宜的条件就萌发,产生侵染丝,可以直接从表皮细胞侵入,也可以从气孔侵入。入侵的过程需要几个小时。当温度达到15℃且有水时,担孢子侵染需要1小时。梨树从展叶到展叶20天内易感病,展叶25天以上叶片一般不易感病。梨锈病的潜伏期为6-10天,其长短不仅受温度影响,还受叶龄影响。叶子越老,越不容易感染梨锈病。梨锈病的发生还与圆柏的数量和距离有关,尤其是距离梨栽培区1.5 ~ 3.5公里范围内的圆柏。在圆柏存在的情况下,病害的流行还受气象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病菌只能感染年轻的组织。一般4月中旬是冬孢子萌发高峰期,往往与梨树开花高峰期一致。一般3月中旬气温较高,冬孢子成熟较早。此外,降雨量也直接影响梨锈病的发病率。2-3月的气温和3月下旬至4月下旬的降雨量是当年影响梨锈病的重要因素。
预防措施
1.根除转移的宿主,切断菌源。梨锈病是一种转移到主产区的病害,梨园附近是否有转移寄主是该病发生的关键条件。因此,彻底铲除梨园周边5公里范围内的柏树、松柏等针叶树是最关键、最有效的措施。
2.控制细菌的传播。如果梨园附近的柏树不能全部清除,应在3月中旬对柏树喷洒石硫合剂,防止梨锈病冬孢子在柏树上萌发和传播。
3.加湿抗旱。每年5月中旬至6月下旬,如遇持续高温干旱气候,及时加湿抗旱,可对全园实施灌溉条件,早晚对每棵果树实施灌溉条件,增加果园湿度。喷完后可以充分喷一层新的高脂膜,用成膜材料保护土壤和身体的水分不蒸发。同时可以防止外界气候和农药对水果的伤害,降低果锈病的发病率。
4.给梨树施用杀虫剂。喷护一棵梨树的生长期,早晚决定第一次施药的合适时间,根据第一次施药后的降雨量决定施药次数和间隔时间。喷洒时,叶片要湿润,药液量要充足。开花期间不允许喷药,以免药害影响产量。一般每10-12天用药一次,连续用药2-3次,在降雨量增加的年份可酌情增加用药次数和缩短用药间隔至7-10天。梨叶展露后,雨前喷洒保护性杀菌剂,有效防止病菌的侵染,用45%硫磺悬浮剂喷洒200次。梨锈病侵染初期,最好病斑出现1-5天,可喷施苯醚甲环唑进行防治。
5.幼果期禁用有机磷农药。梨树幼果期严禁使用有机磷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避免人为因素造成梨锈病率上升。
6.给水果装袋。花后40-50天全园套袋,可有效防止梨锈病,提高果实外观品质,减少农药和有害粉尘对梨的污染。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和信息来自互联网。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根据著作权人的意见对来源和作者进行更正或删除文章,不承担任何其他责任。本订阅号原创内容需经授权转载,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金龟子的防治方法
梨茎蜂来袭,防不胜防!
梨虱的防治值得收藏!
这是一只绿色的小叶蝉。你知道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