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关于斑马线的那些事(斑马线的作用)

斑马线的作用(关于斑马线的那些事)

在繁忙的街道上,斑马线,这条保护行人的“生命线”,随处可见。谁应该让谁走“斑马线”,听我的。

一、斑马线的定义和作用

根据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3-2009)(以下简称“GB5768”),斑马线的定义是:标明在一定条件下允许行人横过道路的路径的标线;功能:此处用于指示行人过马路,警示机动车驾驶人注意行人和非机动车过街。

第二,斑马线上行人和机动车的交通规则分析

定义中的“某些条件”是什么意思?斑马线上机动车和行人的交通规则是什么?

首先要明确斑马线的位置和控制方式,然后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机动车和行人的交通规则。

道路交通空方面,斑马线位置一般分为路口和路段两种情况,控制方式分为信号灯控制和无信号灯控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安全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机动车通过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行人过人行横道时,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应当避让横过道路的行人。第六十二条规定,行人穿越交叉路口或者道路时,应当走人行横道或者过街设施;如果你通过有红绿灯的人行横道,你应该跟着红绿灯走。通过没有红绿灯、人行横道的路口,或者在没有过街设施的路段过马路,应当在确认安全后进行。

从上面可以看出,《安全法》明确规定,机动车、行人通过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斑马线时,必须按照交通信号灯的指示通行;如果经过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斑马线,机动车应当减速停车避让,行人应当在确认安全后通行。

斑马线什么情况下需要设置红绿灯?行人如何“确认安全”过斑马线?

国家标准《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14886-2006)(以下简称“GB14886”)第4.5条规定“交叉口人行横道信号灯的设置”:在有信号控制的交叉口,已划人行横道线的,应当相应设置人行横道信号灯。第4.11条规定了“路段设置人行横道信号灯和机动车信号灯的交通条件”:在有三条以上双向机动车道的路段,双向机动车高峰小时交通量超过750PCU,12h交通量超过8000PCU,通过人行横道的行人高峰小时交通量超过500人次时,应当设置人行横道信号灯和相应的机动车信号灯。

根据《国标14886》规定,在路口设置斑马线时,如果路口已经设置机动车信号灯,则应当设置行人信号灯。设置斑马线的路段,当机动车流量和行人流量达到标准规定的数值时,应当设置人行横道信号灯和相应的机动车信号灯。但从目前国内的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信号灯控制的路口没有行人信号的情况,斑马线路段大部分没有配备行人信号和机动车信号。

根据上述情况,目前我国斑马线的控制方式和位置可分为以下五种情况:

第一种:信号灯配人行横道信号灯控制路口。

第二种:信号灯无人行横道信号灯控制路口。

第三种:没有信号灯控制路口。

ⅳ类:有人行横道信号灯和机动车信号灯的路段。

类型5:无信号灯路段。

对于第一种和第四种情况,机动车和行人必须遵守交通信号灯的指示,交通规则明确;

第二种情况,行人按照机动车信号灯的指示通行。机动车在路口转弯时,遇有行人通过斑马线时,应当减速让行,让行人先行。

第三种、第五种情况,机动车应当提前减速、停车避让,行人应当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通行。确认行人安全的情形,是指行人在过人行横道前,认为机动车在人行横道前不能安全停车(安全停车距离不足,或者直观判断机动车靠近人行横道线)时,应当停留在人行横道上,让机动车先行。

三。斑马线避让规则概述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总结斑马线避让规则如下:

在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斑马线上,机动车和行人应当按照交通信号灯的指示行驶;机动车经过绿灯信号时,遇到在斑马线上行走的行人,应当停车避让;

在没有信号灯控制的斑马线上,机动车和行人都有避让的义务。

四、交通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工作。为保障机动车和行人在斑马线上正确避让和安全通行,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交通管理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规范和完善下列工作:

1.根据“国标5768”的规定,设置斑马线、人行横道警示牌、交通监控设备标志等标志。

2.按照“国标14886”的规定,在可以设置交通信号灯的路口、斑马线上,应当规范设置机动车信号灯和行人信号灯。

3.在斑马线前30 ~ 50m的位置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运行速度为40 ~ 60km/h),方便站在斑马线两端的行人,作为行人判断是否安全通行的标志(行人看到机动车没有到达警示标志时,可以认为是安全的,可以继续通行;机动车已经通过警示标志时,行人不能继续进入人行横道。他们应该站着不动,让机动车先行)。

4.加强斑马线交通规则的宣传教育,让所有交通参与者(特别是机动车驾驶人和行人)正确认识斑马线交通规则,培养机动车驾驶人树立文明礼让、行人安全通过斑马线的意识,共同营造交通安全环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