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比率(净利润的现金比率是多少?)
净利润率是指企业当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的比率。
损益表提供的净利润是在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和币值不变的前提下确认的。由于判断和估计的准确性、通货膨胀、一定会计期间的资本支出、存货周转率和商业信用的存在等因素的影响,净利润和现金净额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比率越高,企业的利润质量越高。
如果净利润较高,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较低,则说明当期净利润中存在未实现的现金流入,企业的净利润质量较差。即使盈利,也可能出现现金短缺,严重时会导致破产。在分析中,还应结合企业的折旧政策,分析其对经营现金流量净额的影响。
公式
净利润率=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
如何分析净利润的现金含量
净利润的现金含量
净利润含量:指生产经营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的比率。指标越大越好,说明销售回收能力强,成本低,资金压力小。
公式:净利润的现金含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
净现金流量按现金流量计算,净利润按权责发生制计算。比如某公司收到大量的预付款,不确认收入,不计算利润,而是收到现金,那么这个比例会很高。
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反映一定时期内现金的流入和流出,表明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如何利用现金流量表提供的会计信息来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是现代企业财务分析的重要内容。目前还缺乏系统完善的分析方法。本文拟进一步探讨净利润现金比率的财务分析方法。
首先,用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净利润的质量。
利润表中的净利润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在相应项目如应计收入和应计费用中有预计成分。对相关资产和损益项目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确认和分配,可能导致账面利润较高,但资金周转困难,缺乏足够的现金支付能力。现金流量表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通过分析和调整利润表各项目对现金流量的影响而编制的。它可以揭示经营活动现金与净利润之间的关系。它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有些企业盈利但没有足够的现金支付工资、股息和债务,而另一些企业不盈利但有足够的现金支付。那么,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我们认为“净利润现金含量”和“净利润经营活动现金含量”这两个指标大体可以揭示其中的原因。公式是:
净利润含量=现金净增加额/净利润
该指标反映了企业当期净利润的可靠性。如果该指标大于“1”,说明企业当期净利润有充足的现金保障;另一方面,如果该指标长期低于“1”,则意味着已确认利润对应的资产中可能包含无法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如长期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或呆滞存货等。
经营活动的现金含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
该指标反映企业当期经营活动对净利润现金流量的保证程度。参照上市公司的衡量标准,我们认为该指标的理想状态值不应低于“0.7”。利用这一指标,可以消除企业投融资活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更准确地反映企业通过经营性资产的流动获得现金的能力。
第二,用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获取和使用现金的能力。
将现金流量表提供的信息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提供的信息结合起来,可以系统地评价企业获取和使用现金的状况。企业可以通过计算相关的“现金流入率”和“现金流出率”指标来揭示这一信息。比如:
销售收入现金收款率=本期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100%/本期销售收入。
销售成本现金率=当期购买商品和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100%/当期销售成本。
应收账款回收率=本期收回的应收账款金额×100%/应收账款期初余额。
应付现金率=本期前期购买商品和劳务的付款额×100%/应付账款期初余额。
3.用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生产性资产组合的变化。
利用现金流量表中的相关数据,用构成比分析法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揭示生产性资产的构成和安排是否合理,通过不同时期同类指标的比较,找出其增减趋势。
例如,用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过程可以表述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流动资产净减少+流动负债净增加+不影响现金流量的费用和损失净增加。
这样,可以计算出下列指标来反映生产性资产组合的变化:
现金资产比率=流动资产净减少额/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现金负债比率=流动负债净增加额/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现金损失率=不影响现金流量的费用和损失的净增加额/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
企业可以用“权益保障系数”这一指标来衡量其支付利息、股息和到期债务的能力。计算公式为:
权益保障系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筹资活动现金流入/筹资活动现金流出。
该指标不仅反映了企业通过经营活动和筹资活动获取现金的能力,也反映了对债权人和投资者权益的保护程度。从长期来看,这一指标应大于“1”,比率越高,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越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