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莘莘学子下一句是什么)

学生的下一句话是什么(及时鼓励,时不我待)

作者:阿杜

时光荏苒,当广大学生似乎还沉浸在第一个暑假的喜悦中时,新的开学季已经悄然而至。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伟人对孩子的希望。这句话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小学生,他们以此为座右铭,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努力学习,长大后服务社会,成就自我。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中小学生家庭条件优越,从小被宠爱,没有生活压力,不知道生活的艰辛。他们没有学习的目标和动力,学习成了他们的负担。只有游戏和玩耍能让他们振作起来。

马上就要开学了,很多同学都会为即将到来的开学而担忧,害怕开学后的学习和生活。

“及时行乐,时不我待”,古人告诉我们,青春期是学习的最佳时期,也是学习的时候。能否把握这段时期充实自己,关系到你人生的发展。

学习可以使一个人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保持活力。

半亩见方的池塘开得像一面镜子,清澈见底,天空和云彩都浮在水面上。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什么这么清澈?因为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为它源源不断。

——《读书随想》

这是南宋朱写的一首表达读书心得的哲理诗。这首诗意义深远。把读书比喻为源头活水,是一个人成长进步不可或缺的动力,这也是作者自己对读书学习的感受。

朱,南宋著名理学家,是继孔孟之后最杰出的儒学大师。不仅在中国,而且朱的学术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在东亚、欧美的华人社会中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和作用。

传说朱五岁就能读《孝经》,并在书上题词:“不读,不成年”。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决心刻苦读书,博览群书,博采众长,为朱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1148年到1200年去世,朱从政仅十年,其余时间都在读书、讲学和著书。

朱一生著述颇丰,其中他编撰的《四书章句注》构成了他完整的理学体系,成为封建士人修身养性的标准。元明清时期,一直受到统治者的青睐,成为封建科举考试的标准教材。

200多年后,明朝名臣于谦根据自己的读书经历,写下了《读书》这首诗。诗中“活水之源无处不在,东风花柳日新月异”,即借用朱的“来到活水之源”,进一步阐述了读书在人的成长中的作用。

如今,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知识更新迅速,这就要求人们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永远保持活力,尤其是青少年。

学习可以提升一个人的气质。

相信大家对《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这两个电视节目不会陌生,但对这两个节目的主持人更熟悉。

董卿曾长期担任央视综艺节目主持人。她美丽的外表和优雅的台风赢得了观众的喜爱。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的播出,人们对董卿有了新的认识。除了美貌,她还是个才女。

在节目中,她脱口而出自己的诗,并即兴背诵文章。人们很惊讶:她读了多少书?

董卿出生在上海一个书香门第,父亲对她要求严格。从小培养她自理能力,让她多读书。从此,读书的习惯伴随着她的成长,直到得到全国电视观众的认可和惊叹。

在中国诗歌大会上,一位参赛选手用张超的《困梦的影子》形容董卿的美:“美人要以玉为骨,以雪为皮,以莲为面,以柳为姿,更重要的是以诗为心”。这个时候用漂亮漂亮的词来形容董卿太肤浅了,只有气质更适合她!

通过非凡岁月的本质。早在近千年前,北宋一代宗师苏轼就阐述过这个道理。

我的生活裹着厚厚的布,肚子里装满了诗和书。

我厌倦了用老儒煮叶子,但我坚强到可以和儿子一起踩槐花。

Sacks 空不要为了性而跑马,看选老公。

像吹嘘世俗世界一样骄傲,他给黄新写了一封信,湿字如鸦。

——《送别董·》

苏轼在诗中用“腹中之诗”来形容读书与人的修养的关系,告诉人们读书学习不仅是获取知识,更是通过读书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久而久之会使人具有高雅脱俗的气质。

清朝梁章钜说:“不懂书的人,都是庸俗的,庸俗的。”。你可以想象一个张嘴“操”闭口“操”的人和你交往是什么感受。

学习可以更好的服务社会。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他出生的时候,正是北宋多事之秋。童年时,他经历了国家的灭亡,目睹了外族入侵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在心灵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他从小就刻苦学习,立志长大后要报效国家。十二岁时,他就能写诗了。由于长辈们的有功,他当上了侍郎。29岁去北京考锁国,第一名。然而,汉奸秦桧的孙子名列第二,这激怒了秦桧。从那以后,他的事业受到限制,直到秦桧于1159年去世。

此后,他无论在仕途中担任什么职务,都始终以国家大事为重,大胆上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尤其是在抗金方面。他不仅主张北伐,还亲自参与抗金斗争。

171年,进入川陕使者傅玄王彦幕府,提出平戎策北伐计划。还经常巡视洛谷口、仙人院、定军山等前沿据点和战略要塞,巡视大三关。

十月,朝廷否决了平容策提出的北伐计划,陆游很难过。我们可以通过他后来的书《愤怒》感知他当时的失望。

小时候就知道天下难容,中原之北看起来就是一座气山。

舟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散。

在长城空上,我对自己承诺,镜中的鬓角已经褪色。

为人师表是真名,千年前无人能比!

之后,1172年至1179年,陆游在四川、四川工作了八年。175年,范成大任四川省官,陆游任参知官。他们在文学上成为了朋友,成为了最好的朋友。

这时候,主和势力趁机污蔑陆游“不拘礼数”,“饮鸩止渴”,范成大被迫辞退陆游。陆游在浣花溪附近杜甫草堂附近开辟菜园,过着种田读书的生活。

177年的一天,陆游再次学习到深夜。此时他已经53岁了,眼睛也花了,但仍坚持阅读两万多字。

老隐居的志向,即使不是那五亩田园也保持不变,读书的初衷是老百姓。

在灯光下看书,眼睛并没有比以前更大,但还是定下心来读两万个小字。

——《读书》

他坚信读书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充实和提高自己,从而更好地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当前,我们正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国家需要大量的人才。年轻人只有努力学习,积累知识,才能在未来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服务。

读书有助于实现自己的价值。

“一书自有黄金屋”“一书自有颜如玉”。宋真宗的这些话有些偏颇,但也不无道理。

一个人要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来发展自己,成就成功的人生,而知识和能力的提升来自于学习和阅读。

白,唐朝的一个官员,曾经在朝鲜做过学士。75年,安史之乱后,白雪石逃离北方,来到夔州的深山里,建造了一座小屋,隐居起来。除了读书种田,他还教小儿子侄子读书。

76年,杜甫从成都迁到夔州,买了40多亩果园和几公顷稻田,过着相对稳定的农民生活。闲暇之余,他游历了附近的一些名胜古迹,创作了五首《咏古碑》。

在此期间,他拜访了白先生。学士白虽住在山中草堂,却不忘苦读,屋中满是书。他的儿子和侄子也在白雪石的指导下读了很多书。应白先生之邀,有感于白先生及其子侄的辛劳,写下《白先生草堂》:

安史之战四明失了官职,经常请教朝廷行政,和他在一起的都是御史。他在陡峭的蓝山山上建起小屋,隐居起来。

古人已用三冬尺,今有一万余册。

茅屋外,祥云如车罩,密密聚在一起,目光循着路径,如洪水一般。

自古以来,荣耀和财富必须来自勤奋,有知识的人应该像柏树一样读一群书来寻求名望。

在诗中,他劝告白先生的子侄们,自古以来,凡有成就的人,都是通过努力和拼搏得来的。只有博览万卷书,才能行万里路。

好好学习的少年,不会在人生中留下遗憾。

青少年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学习的最佳时期。此时的人精力充沛,没有琐碎的生活负担,可以专心学习读书。这个时候努力学习与否,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所以,青少年要好好学习,人生不留遗憾。

古人对此给了我们很多建议。少年一定要牢记在心,抓住青春的好年华。

花园里的树木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在阳光下升起。

春天让大地充满了希望,万物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常常害怕寒冷的秋天来临时,叶儿的树黄了,百味草也枯萎了。

百川东流入海,几时西归?

如果年轻人不及时工作,到老只能遗憾一生。

——《长歌行》

这是汉乐府中长歌给我们的警示。时光荏苒,光阴荏苒,生命在时光中静静流淌,一去不复返。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努力,不然老了以后回首往事只能空叹息。

无独有偶,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也以一曲《劝学》给人以忠告。

每天鸡叫的时候,是男生读书的最好时间。

青少年只知道玩,不知道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后悔自己年轻的时候,为什么不知道好好学习。

——《劝学》

“三夜灯五夜鸡”是作者自己的写照。颜真卿3岁丧父,家道中落。他母亲对他非常严格。他很自律,坚持每天努力学习。25岁时考取秀才,最终成为唐朝著名的大臣和书法家。

开学季,不怕;好好学习,不怕苦。这才是学生应有的态度。从现在开始,设定目标,行动起来,抓住青春的好年华,争取人生的辉煌!

作者

杜,山东潍坊人,中学思政教师,古诗词爱好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