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的悲哀是什么(兔子死了,狐狸悲伤)
《狐死狐悲》原著是《狐死兔哭》。这个成语出自《宋史·李全传》。后见于《元曲选佚名<赚快通>四》。
南宋时期,金朝统治下的山东农民掀起了反金斗争的浪潮。其中最著名的是杨安儿、李全率领的几支红衣军。
起义军被金军镇压,杨安儿死了。杨安儿的妹妹杨(四娘子)率领起义军从宜都转战莒县,继续斗争。后来,杨和李权结为夫妻,两军会师。公元1218年,加入宋朝,驻滁州(今江苏淮安县)。从此,李全有了发展个人力量,自立门户的野心。1227年4月,被南来的蒙古军包围,城破投降。
公元1227年2月,宋朝派全攻打滁州,杨派人去争取,对说:“你不是也从山东领兵加入宋朝吗?现在你带军队来攻击我们。比如狐狸死了,兔子难过的哭了;如果李泉死了,夏天就你一个人能活下来吗?(原文为‘狐狸死了兔子哭,死了,宁一个人活’)?希望将军与我们团结一致。”夏同意了这一切。
后来《元曲选佚名<赚蒯通>四》说:“今油熟透,正所谓兔死狐悲。"
后来,人们引用“一只兔子在悲伤中死去”这个成语来比喻因为同类的死亡或失败而感到悲伤。现在多用于贬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