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蜱虫咬人后有什么症状(怎么确认是不是蜱虫)

来源:中安在线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新闻处于滴答活跃期。合肥疾控中心温馨提醒,野外旅行者需注意防护,避免被蜱虫叮咬。

在吸血之前,蜱只有米粒大小,非常不起眼。但蜱虫吸血后会膨胀几倍到几十倍,口器深入皮肤,后续的处理非常麻烦,还会传播很多传染病,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如斑点热、莱姆病、森林脑炎、蜱传出血热、Q热、回归热、兔热、蜱传斑疹伤寒、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巴尔通体感染等。

其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这种新型蜱传传染病更为危险。

它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对于在丘陵、山地、茂密的森林、灌木丛等地活动的人,感染风险较高。患者的血液在急性期可能具有传染性,接触患者的血性分泌物和血液可引起人际传播。

被蜱携带病毒叮咬后14天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并伴有一系列不适和出血倾向。患者体温超过38℃,并感觉无食欲、乏力、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等。病情严重的患者会出现意识障碍、肺(脑、消化道)出血等。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能死于多器官衰竭,如休克、呼吸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而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更容易死亡。目前该病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只能及时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如出现发热等可疑症状,应及时到大型医疗机构就医,缩短确诊时间,主要描述相关暴露史。

预防蜱叮咬是预防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关键。

去山区或丘陵地区户外活动时,应尽量避免在草原、树林等环境中长期坐卧。

注意个人防护,穿长袖衣服;收紧裤腿或者塞进袜子或者鞋子里。

穿浅色衣服可以很容易发现是否有蜱虫附着;不穿凉鞋,裸露皮肤涂驱虫剂。

从野外带回来的宠物要仔细检查,避免带回扁虱。建议定期清理宠物的皮毛。

跟扁虱“战斗”,不要硬拖。

一旦发现蜱虫咬了皮肤,可能会用力拉扯弄伤皮肤,或者把蜱虫的假头(颚)留在皮肤里造成感染。

正确的做法是在蜱虫上涂抹酒精,使蜱虫头部松弛或死亡,然后用尖头镊子将蜱虫取出;或者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暴露的部分,让其头部慢慢缩回。取出后用碘酒或酒精局部消毒,随时观察身体状况。提取的蜱虫可以用火烧掉。(记者徐惠媛)

本文来自【中安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和传播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