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2008年11月27日电北京公交最终调价方案今天上午发布。据悉,北京公交新票价将于今年12月28日实施,公交票价调整按照第二次听证方案执行。地铁价格六公里内3元起。公交10公里内2元起,使用公交一卡通时成人5折,学生卡2.5折。
发布会上,北京市发改委委员李素芳介绍了公共交通价格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社会意见建议的处理情况。
地面公交方面,10公里(含)以内2元,10公里以上部分每增加1元可乘坐5公里。市政刷卡,市内普通卡5折,学生卡2.5折;市外按现行政策不变。
轨道交通方面,6公里(含)以内3元;6-12公里(含)4元;12-22km(含)5元;22-32km(含)6元;超过32公里的,每增加1元可乘坐20公里。
另外,使用市政交通一卡通,每张卡消费累计满100元后,超出部分打8折;150元满后,超出部分打五折;累计支出达到400元后,不再打折。调整后的政策自2014年12月28日起执行。
此外,北京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了门票使用管理办法、售票规则修订情况、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听证会参加人意见建议吸收情况等。此前,相关管理部门已表示,新的公交调价方案将于今年年底前实施。
听证:两套听证方案
在10月28日举行的公共交通和地铁调价听证会上,25名听证代表全部同意调价,其中地面交通第二次调价方案获得23名代表赞成,轨道交通第二次调价方案获得24名代表赞成。
地铁:起步价2-3元,票价不封顶。
方案一:起步3公里内每人2元,3至6公里3公里内每人3元,6至18公里每6公里1元,18至42公里每12公里1元,42公里以上每18公里1元,无上限。
方案二:起步6公里以内每人3元,6至12公里6公里以内每人4元,12至32公里每10公里1元,32公里以上每20公里1元,无上限。
公交:起步价1-2元,一卡通或5折。
方案一:起步5公里内每人1元,以后每10公里加价1元;取消一卡通普通卡优惠和学生卡五折优惠。
方案二:起步10公里内每人2元,以后每5公里加价1元;普通刷卡打5折,学生卡打2.5折。
租房:公交涨价对房价影响不大。
“公交地铁价格上涨对北京房价影响不大,但对通州、房山、大兴等远郊租房市场有一定影响。”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目前通州三居室平均租金为3600元/月。按四人合租计算,人均在900元左右。未来如果每人每月增加200元以上的交通费,那么交通费和租房费用合计约4500元。这个价位可以在东四环附近租到房子。
目前,链家地产首席分析师张旭对媒体表示,并没有因为交通成本上升而出现大量的租金变动。主要原因是目前传统租赁市场处于淡季,新增租赁需求和换租需求较少,市场没有出现明显波动。租金方面,有一定的季节性下降。
“对于市区有租房的业主来说,地铁涨价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优势,但不会直接影响租金水平。关键是看供求关系和改租人群的规模。”张旭认为,对整个租赁市场的长期影响预计将在明年春节后的租赁高峰中体现出来。
叶巍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经理孔丹表示,根据调查,有一些租户距离单位很远,但并没有因为交通费用便宜而选择换租。考虑到地铁公交涨价后的生活成本,他们开始有了换房租的冲动。
综合折扣,综合折扣
北京公交新票价放开后,乘客最关心的问题就是优待。
大量通勤者有公交地铁的实际通勤需求,国内外很多城市已经有公交地铁合乘、合并打折的案例。
在中国,南京、上海等城市已经实行了联程乘车优惠。此外,在广州使用羊城通的乘客可以享受公交地铁合并优惠。
在合乘优惠方面,南京规定从2014年8月1日起,所有公交、地铁、轮渡实行换乘优惠。持普通成人卡的乘客,刷卡后90分钟内可享受0.4元的优惠,且转账次数不限。持上海公交一卡通的乘客,地铁到站时间距离最后一次拿POS机刷卡在120分钟以内。当他们离开这个车站时,他们将享受公共汽车和铁路联合乘车的优惠。合乘优惠额度是1元的固定值,出站时他们会享受1元的优惠。广州市民乘坐BRT公交线路时,可在BRT通道内实现同方向BRT公交线路之间的免费换乘。韩宝明代表介绍,在德国,铁路、地铁、公交票制是统一的,可以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一次性实现出行。
在合并优惠方面,广州规定,从2010年5月1日起,市民在一个自然月内持同一羊城通卡乘坐15次(公交或地铁可合并乘坐),从第16次乘坐公交或地铁起,可享受票价6折优惠,每月累计次数不跨月计算。
调查:超四成上班族能负担得起5元的交通费。
北京公交调价能给上班族带来多大影响?
早在听证会后的10月28日,蔡颖网就发起了“职场人交通成本调查”。调查显示,超六成职场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班,超五成成年人每月交通费用占月支出比例不到5%。从时间上看,37%的人上班需要1个多小时。44%的人选择能负担得起5元以内的交通费用。谈到公交调价,近三成成年人认为会受到影响,46%的人会改变原有的出行方式。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男性受访者占总人数的65%,女性受访者占35%。35%的受访者工作了1-2年,35%的人工作了3-5年,30%的人工作了5年以上。(记者庞陈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