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伟大的魏孝文帝:拓跋宏(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生平简介)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生平简介(伟大的魏孝文帝:拓跋宏)

当提到中国古代的伟大皇帝时,大多数中国人都会想到秦薛中的“秦煌汉武,宋祖和一代天骄”。写诗的时候,词要讲究格律,但是这些皇帝确实有很大成就。说他们伟大一点都不为过。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郡县国家,开创了秦制。主席深谙历史,曾说:百代皆行秦政制。秦朝的这一政治制度是由这一制度的创立者和推行者秦始皇创造的。

汉武帝有两大功绩:一是开疆拓土;一是尊儒。汉武帝时期,西汉的有效统治区域较前朝扩大了一倍以上,包括闽东南、云贵西南、朝鲜北部、河套、河西地区以及广大的西域,打败了威胁汉民族生存的匈奴空,迫使其西迁。与此同时,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废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从此开启了一个以儒教为核心统治思想的国家意识形态。

唐太宗是盛唐的开创者。唐太宗海纳百川。唐太宗和魏徵敢于进谏,互相听取意见,成为一代君臣的楷模和佳话。唐太宗也开疆拓土,但我觉得这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唐太宗继承了隋朝的科举制度,并大力推行。至此,科举选官成为大唐等朝代选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唐太宗曾喜欢看到学生们在长安城前鱼贯而入参加科举考试,他无限感慨地说:天下英雄无不闻风而动。

宋太祖重视文学的统治,草原英雄成吉思汗重视武术。相比前三位,这两位在影响力量的制度建设上稍逊风骚。

今天我要说的是另一个不抬眼的大帝。他有非凡的眼光和决心。他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和壮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而且他的丰功伟绩基本被国人遗忘甚至遗忘。在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很少见到他。他就是孝文帝魏:拓跋宏。

魏孝文帝礼佛图(龙门石窟)

中国南北朝时期,统一北朝的北魏是鲜卑人建立的政权,鲜卑人来自东北大兴安岭,是尚武的草原部落。魏孝文帝为了改变鲜卑人野蛮尚武的民族习惯,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主动的汉化措施。首先,他把都城从北方草原的平城迁到中原腹地的洛阳,强迫鲜卑贵族改姓改语,强迫鲜卑人与汉人通婚。魏孝文帝修行,身着汉服,娶汉族女子为妻,改拓跋氏为汉为元,所以拓跋宏也叫。孝文帝的措施大大加快了以鲜卑贵族为首的北方民族的汉化进程,最终实现了北方民族在中国的大融合。

任何一种改革都是长期的。想要改变民众心中的传统落后,马上接受先进的改革理念,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做什么呢仅仅依靠社会上强有力的改革者,立法和制度的强制性约束和强有力的执行是不够的。也要努力在形式上形成新气象和氛围。

要达到这个目的,就是被迫改变,被迫接受,慢慢习惯。这既立竿见影,又易于操作。每个人都能看到它,熟悉它。起初,他们不习惯。时间长了,他们就接受了。久而久之,他们就觉得理所当然了,只是前一个不习惯而已。这就是服装系统敢为天下先的原因。任何一项重要的改革措施都必须开启民智,而民智的开启始于衣装,既看得见又摸得着,就是移风易俗和立法度。

所以我们不难理解孝文帝魏的良苦用心。他的初衷是让鲜卑人尽快摆脱陈旧落后的部落文化,彻底学习汉人的先进文明,主动将鲜卑人融入汉人之中。其结果是加速了鲜卑人的汉化,最终使整个民族融化并淹没在汉人的汪洋大海中。

鲜卑人主动将中华文明汉化,为注入了新鲜的民族血液。北魏统治者因地制宜,创制了租佃调节制和均田制,军队采用官兵制,科举制度萌芽。北魏时期,佛教文化被积极引进。这些措施都使中华文明从魏晋时期的虚荣、颓废中蜕变,获得了巨大的生机和繁荣,从而孕育和开启了中国古代的又一次文明高峰,为唐朝奠定了强大的基础。

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由此判断,魏孝文帝不愧为中国历史上最有远见卓识的伟大政治家。我想,即使在中国历史两千年后,魏孝文帝领导的汉化改革依然会是中国历史的一大亮点,后人会永远记住他。

以史为鉴,后来的孟渊和满清吸取了鲜卑汉化的教训。蒙元贵族为了尽可能保持和维护自己的民族性,坚持不汉化,甚至一度废除科举制度。清朝的统治者很狡猾。他主动将文化体系中国化,却在服饰上采取“剃头换衣”的野蛮歧视性民族政策。但最终也没有逃脱被汉族同化而消亡的历史命运。但是汉族遭受了巨大的历史耻辱和民族牺牲。

所以,当一个落后的文化面对一个先进的文明时,任何反抗和顽强的抵抗都是徒劳的。不如乖乖的学,屈从于主动。在这里,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是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光辉典范。魏孝文帝历经千年依然英明伟大,但满清“剃发更衣”的野蛮终将淹没在浩瀚的史书中无人问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