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志愿者(我们应该如何做志愿者?)
志愿服务说起来很复杂。毕竟有2740所高校,500多个专业,听起来很晕。但其实只要核心问题明确,处理起来还是比较简单的。因为高考分数已经限制了志愿选择的范围,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弄清楚以下几个重要的原则来做出适当的选择。
专业文章
学什么做什么?很明显,答案是否定的!更何况你的专业并不能决定你的成功,不值得纠结学什么。
经典问题:哪个专业好就业?哪个专业未来发展前景比较好?
1.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学什么是普遍现象,特别是优秀的人。所以不用纠结专业。
之所以问这个问题,是因为我们默认了一个逻辑,专业=行业。也就是说,你学什么都可以,或者你想从事什么专业都必须学。
但是学的东西一定要做吗?每个人都会环顾四周,发现答案是否定的,我经常跟很多孩子说,回去问问你的父母他们在学什么,现在在做什么,问问周围的叔叔阿姨们他们以前在学什么,现在在做什么。
再来看互联网领域。马云是英语专业,刘是社会学专业,百度的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系,的老板毕业于人民大学哲学系,当当网创始人也是文科生,社会学专业。在一群互联网创业者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不仅是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学生,甚至还有文科生。
除了医学等特殊专业,大多数人往往最后都不从事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
2.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你不必纠结于你的专业。18岁还是多变的。
18岁,还没步入社会,很多行业和职业的知识还处于不确定期。对于一个不确定甚至有可能改变的事情,更没有必要坚持某个爱好而放弃一个好学校。
你可以回想一下,五年前你想做什么,三年前你喜欢什么?变化是这个年龄段的特点,随着孩子对社会的认知,会不断变化。
3.我们往往只看到某个行业的光环,并没有真正把握住。
我经常建议,有些家长如果特别喜欢某个行业,可以安排孩子去见习一段时间。根据我的经验,大部分孩子在实习一段时间后,就会放弃对这个行业的热情,甚至到死都不想学了。原因是你站在外面,看到的更多的是人面前的风景,却不知道背后的艰辛和孤独。等你进入某个行业后,发现没那么好玩了。
4.以后转专业的机会和时间还是很多的。
目前大学转专业的机会越来越多。同时,经过四年的学习,我们完全可以在研究生阶段调整自己的专业方向,那时更加方便和安全。
5.如果没有永远的朝阳产业,行业就是冠军。
“男人怕入错行,女人怕嫁错人。”很多家长可能希望孩子选择一个好的专业来获得稳定的生活。可惜的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行业或职业是继续蓬勃发展的。更重要的是,世界变了,真的到了“各行其是”的时代。
2019年高考,财经类院校录取分数线全线大幅下降,包括蔡中、上财、外经贸等热门高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2018年中央金融政策的调整,宣告了金融业黄金时代的结束。银行“抢钱”的好日子已经过去,行业的没落带来了中考的退潮。
10年前,大家蜂拥而至的都是物联网专业,但2018年,第一批举办物联网专业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却因为这个专业不好就业,宣布取消这个专业。回顾这40年,我们会发现,每10年,很多行业都有一个周期或者波动,几乎没有一个行业一直欣欣向荣。今天的热点可能就是明天的冷门。
比如90年代初,大家都避着中石油和中石化,因为当时能源行业不景气,国企发展困难,一个月几十块钱的工资发不出来,朋友们都避之不及,纷纷逃离。但十年后,中石油、中石化已经成为世界知名企业,大家都趋之若鹜。
同理,我大学毕业的时候,最优秀的人是留学,其次是外企。当公务员有点委屈,很多国企都不愿意去。但是20年前,这一切都变了。国企和公务员大行其道,外企全面衰落。出国不是最好的选择。
人生的优秀和成就都是做出来的,而不是你选择什么专业,什么行业。多年前,北大中文系毕业生陆步轩因发展不佳被迫卖猪肉,上了头条。但这个卖猪肉的北大毕业生也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成为了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年收入超过18亿,利润上亿。
成功是做出来的,不是专业选出来的。我相信在一开始,没有人相信陆步轩会卖猪肉,更没有人相信他能成为一个著名的企业家,但是他一直在奋斗,所以他走到了今天。
关于专业报道具体方向的建议。
1.尽量选择理工科专业。
虽然不能确定哪个专业会找到好工作,但还是希望通过专业找到好工作。从大概率的角度来说,原则上尽量选择理工科专业,因为方便就业。
从全国数据来看,理工科专业就业形势总体良好。如果说相关专业的就业数据还存在一些争议的话,另一组数据会给我们最好的佐证:
2020年研究生报考人数创新高,连续五年高增长,背后当然是就业难。增加的考生多为社科专业或文科生。原因很简单。理工科,尤其是工科毕业的学生,很容易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或者说是一份可以接受的工作。但遗憾的是,如果你是文科专业,即使是211大学的毕业生也很难有一份满意的工作,可能要考研究生,通过提高学历来增加竞争力。
这也可以从各个大学的研究生招生比例中得到证明。很多大学大量文科专业基本都是二三十人招生,只有一个人被录取。但是很多工科专业往往都是几个人招生,甚至是著名的985高校。
2.计算机和信息科学仍然是未来的方向。
微观上,未来必然是一个“互联网+”或“人工智能+”的社会。任何行业都会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融合,所以整体选择计算机信息学科也不会太差。任何行业都需要计算机人才,这也是一个持久的趋势。清华大学等许多著名大学早已将计算机列为基础学科,这也是事实。
3.想不清楚自己想做什么该怎么办?
17、18岁,大部分人还没想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想做什么。很正常,那我们该怎么办?
对于真的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的人,我建议可以优先考虑一些基础科目,为以后的调整留有余地。有理科生建议考虑数学。它是数学之母,是科学的语言,其他专业将来也会很吃香,比如经济、金融、管理、计算机、人工智能等等。今年的强基础计划,第一专业是数学。对于文科来说,也可以按照这个思路来考虑,选择那些未来转换或者调整空间比较大的专业。
4.注意负面清单:比如管理类专业。
原则上我不建议本科申请管理类专业,除非你绝对喜欢或者固执于管理类专业。
管理专业的学习其实需要大量的管理经验和生活经验,并不适合一个18岁的学生去学习。美国大学本科层次的管理专业很少,这就是原因。但由于特殊原因,我国几乎每所大学都有管理学专业,如企业管理、经济管理、公共管理等。
但是教管理专业的老师其实要求很高,需要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可惜我们大量的管理类专业的老师基本都是从书到书,从理论到理论,素质可想而知,需要警惕。
当然,我强烈支持读管理学研究生,因为我的年龄和工作经验基本上足以具备这个能力。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因为各种原因非常排斥的专业。这是你的负面清单,需要我们在选专业的时候及时排除。
5.过分依赖高校专业的解读是不可取的。
学校的介绍里有对这个专业的详细解读。我们应该仔细了解它,但我们不应该过分依赖这种解释。比如很多公共管理专业的介绍都说这个专业是培养公务员的。公共管理专业的孩子有几个能成为公务员?你能相信吗?
同样,很多学校强调某某专业是学校的王牌专业,但它可能只是一个给学校论文和科研成果的学科专业,但在就业上比较难,或者不是你喜欢的方向。换句话说,这张王牌和你有什么关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