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司的意见和建议(你能给公司什么建议?)
不能给公司提建议,这在职场上是有争议的。
谨慎的观点是不能:因为事多总比事少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更重要。如果你想通过给公司提建议来升职,很容易翻车。
灵活的观点是肯定的:因为公司也需要改进和成长,好的建议对公司的成长和个人的提升都有帮助。如果能实现双赢,为什么不去做呢?只是要注意方式方法。
有一年,华为的一个新员工是北大的高材生。他刚到华为时,给任写了一封“一万字”的信,谈公司的经营战略。
任看了他的《万言书》,答道:“此人若有精神病,建议送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很有代表性。给公司提建议,一定不能纸上谈兵,否则必死无疑!
除了给公司提建议,还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01明确定位:明确自己在公司的职位划分、权责范围、利益关系,明确提案的定位和出发点。
要想清楚自己能给公司什么建议,首先要“明确定位”,这包括:
明确自己在公司的定位,包括工作分工、权责范围、利益关系等。
无论提出什么建议,听到的人都会把它和提出者的“兴趣、出发点、目的”联系起来。
也就是说,你的建议未必是自私的,但在别人看来,“一定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所以,与其被别人猜测抹黑,不如自己明确定位。除了定位自己,还要定位提案的内容和出发点。
以对公司午餐质量的建议为例:
只抱怨饭菜质量差,建议提高饭菜质量,明显缺乏导向。
从自己的岗位分工出发,建议以体力劳动为主,增加主食在饭菜中的分量。这样的建议是明确的。
如果一个人的工作是脑力劳动,那么提出在膳食中添加维生素和其他对眼睛有益的食物是符合自己的立场的。
有了定位,出发点就是做更好的体力活或者脑力活,而不是满足自己的胃口。这就是建议性质的不同。
在公司领导看来,任何建议的背后都是有根的,人员的想法、问题、出发点、目的都不是孤立的。
领导审查提案,第一步就是要考察提案者的出发点或动机。这就是真相,无一例外!
目的明确:明确你建议的目的很重要,要符合公司和领导的利益。
要想清楚你能给公司什么建议,你还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这包括:
提建议的目的一定是为了更好的工作。
建议的直接目的越接近更好的工作,被采纳的几率就越大,反之亦然。
提案的目的必须与公司和领导的利益一致。
谨防会导致成本增加、管理成本上升等的建议。与公司利益不一致的。
以建议公司参加某个展会为例,这样的建议看似提升了公司的知名度,与公司的利益是一致的。而参加会议有固定的信息资源成本,占用一定的人力物力,无疑会增加分管领导的工作压力。
任何建议,不高举对公司有利的大旗,都可以试一试。
其实建议的目的首先要和领导保持一致,这比高举对公司有利的大旗更有用,更接近被领导采纳和认可!
切实可行:具体建议的内容要以事实为依据,能够切中问题的要害,切实有效。
你能给公司什么建议?秘诀在于必须“实用”,这包括:
提案的具体内容要以事实为依据,不能捏造、推断、臆想,空基于空。
具体建议要能切中实际问题的症结,即能直接解决问题。
具体建议要切实可行,切实有效。
通俗地说,最好是把提案的内容完善一下,让领导只需要说是或者不是。
不建议笼统地提高饭菜质量,而是具体建议增加主食量;不要笼统地建议参加会议,而是给出几种参加会议的方式和预算,让领导只需要做出选择,而不需要做调查、核算、分析。
找准时机:根据建议的内容、目的、对象提出建议,找准时机,甚至创造出合适的时机。
要想知道你能给公司什么建议,你还应该“找到合适的时机”,这包括:
要根据提案的内容、目的和对象,找准时机。
每个公司,每个领导,每个时间段,都有它最关注的主题。
有助于这一主题的建议将首先被听取、分析和决定。
对这个话题没有帮助的建议,很可能会被认为是对领导精力的干扰和消耗。
能未雨绸缪的提出建议是个好建议,也有助于领导提前知道风险。两者相辅相成,否则,早则危言耸听,晚则无能为力。
所谓的忠言逆耳,其实只是一个不恰当的时间。当领导对某些风险有所警觉时,不仅不难听到,而且非常好听。
好的建议,也是为了找到好的机会,达到好的效果。
如何找到这个机会?只有与公司“同呼吸、共命运、荣辱与共、知进退”,才能“明事理、知时势、知天机”,这才是掌握“建言献策”这一高级技能的核心秘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