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节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也叫“老人节”,因为“九月九日”寓意长寿长寿。尊老是重阳节的主要习俗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代代相传。
1.重阳节为什么叫老人节?
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各地每天都会组织老人爬山秋游,很多家庭的晚辈也会帮着长辈去郊区活动。
孔子认为,“今之孝,谓之能养。至于狗马,都是养的,不尊重人。什么不一样?”。也就是说,如果子女只能养父母,是不尊重他们,不能善待他们,不是真正的孝顺老人。
孟子进一步提出:“我老,人老;我的孩子,我的孩子。“重阳节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在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成为中国的‘老人节’。
在中国古代的《易经》中,九月初九,日和月都在第九天相遇,也就是重阳节,所以叫“重阳节”。同时又叫“重阳节”,所以这一天叫“重阳节”。
“九”在古代数字中既是“正数”,也是“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地之极为“九泉”。九是信仰中最受崇拜的神秘数字。
九九重阳节,这是数字中最大的数字,意味着长寿,秋天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因此,“九九重阳节”被认为是祝老年人长寿的好日子。
二、老人节的节日意义是什么?
九月九日恰好与九月二十九日相遇,“九”与长字“久”同音,是长寿的象征。因此,近年来,我国政府将9月9日定为“老人节”,也称为“敬老节”。
在我国,尊老敬老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一传统美德也体现在季节习俗中。它不仅是老年人的福祉,也是文明和进步的体现。也是重阳节的内涵和价值所在。
对于重阳节的意义来说,深化和延续中华传统的尊老就是孝道,这是中华传统的根本之一。你的父母或者长辈可能年龄不够尊敬老人,但是孝顺还是要的。
现在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国家不可能养老,家庭养老是唯一出路。从祭祖、敬老、孝顺开始,感恩的精神可以渗透到所有人的善良、善意、善行之中。
重阳节成为老年人的节日,敬老,是对“尊老、敬老、爱老”的传承。获得的最广泛、最普遍的价值就是“感恩”。
重阳节是一个传统节日,但它的意义是永恒的。将重阳节所蕴含的深层内涵最大化、大众化。其中蕴含的传统、内涵和价值,应该被人们真正认可和深刻铭记。
第三,中国传统的尊老风尚。
历朝历代对养老、尊老也作出了许多具体规定:周朝每年举行“乡下酒礼”,用于“矫正牙位、秩序人伦、尊老敬贤、平息烦恼、敬乡”。
春秋时期规定70岁以上老人免一子役,80岁以上老人免二子役,90岁以上全家免役;秦汉时期,国家每年在仲春和仲秋举行两次养老仪式。
中秋月,地方官要“户比人,年初七十人送玉簪...会加八九十份礼物”;汉文帝规定每月给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提供一石米、二十斤肉、五斗酒,并规定“凡孝敬亲人者,五帛”。
唐朝规定“男七十人,女七十五人以上,均为‘子’”;明朝老人有三个好处:一是“尊老”,二是“立廉”,三是“为官一任”。
出身贫寒的朱元璋对老人特别同情。他“命令政府在全世界范围内养老”。凡是八十岁以上的穷人,没有产业的,只要体面,村里好,每个月就领五斗米五斤肉。
他还下令各州府县都要选德高望重的老人,“见官者,有民之患”,可以上朝直接谏。“三谏不战”,也可以直接向朝廷举报。这种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今天仍在被大力继承和发扬。
为尊重和顺应“九九长命百岁”的民俗和吉祥观念,现将重阳节定为“敬老节”、“敬老日”或“安老日”,积极开展敬老活动,为老年人办实事、做好事。女士们先生们,你们怎么说?
(重阳节为什么叫老年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