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意义!(重阳节民俗)
在我们心目中,重阳节是老年人的节日。每当这个节日到来,中国都会以老年人的名义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那么这个节日是什么时候起源的呢?
古人常把重阳、上思或寒食,九月九日、三月三日作为相应的春季秋节。刘欣《西京杂记》说:“三月初四,九月重阳节,丫鬟游戏,等等。”上思、寒食、重阳的对应是以“火”为基础的。
随着民生科技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通用历。信息网上的火祭仪式在九月衰落了,但人们对九月因阴阳衰微而导致的自然气候变化仍有着特殊的感情,所以登高避忌的古老习俗仍在流传,尽管世人对此有了新的解释。
重阳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秋冬交接的时间地标。如果说上思和寒食是人们在漫长的冬季后外出游泳的春节,那么重阳则是秋寒来临,人们即将隐居的礼仪性秋游,于是就有了上思“踏青”、重阳“辞别青春”的民俗。
节日习俗是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活化石”,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活文物”。但它不会一成不变,总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渗入新的内容和价值观。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社会的提前到来,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占我国总人口的10%以上。在金钱至上和物欲横流的冲击下,尊老、孝老、敬老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已成为一种既定趋势,并得到全社会的认可,这就是重阳节的意义所在。
永葆青春,长生不老,是全世界人民世世代代的共同追求。重阳节,正是枫叶飘零、五谷飘香、秋高气爽的黄金季节。扶老携幼一起爬山是人们的传统活动,是集体健身长寿。
菊、梅、兰、竹是中国古典文化的“四君子”。古代文人骚客,常在萧萧时节,在野外写诗或赏花。杨洁赏菊是古代文人墨客留下的文化遗产。
重阳节的意义其实很简单,不过是一个慰问老人的全国性节日而已。因此,也被称为“老人节”。大概,我也希望游子们能回家陪陪父母和爷爷奶奶。这应该就是重阳节的意义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