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和熊掌(为什么不能兼得?)
孟子说:“鱼,我行我素;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你不能两者兼得。可以舍鱼取熊掌。”
这是孟子非常著名的一段话。我们中学都学过,没记错的话,这段话是要求全文背诵的。
但是在当时应试学习的大背景下,老师说不清鱼和熊掌的取舍,他自己也不明白,也确实没有兴趣去理解。
于是鱼和熊掌的奇妙类比,不仅是为了考试而背,还被朋友当笑话玩。
然而,多年以后,当我再次阅读孟子的时候,我感到心中一片光明。我的童年有太多用来取乐的笑话,以至于我为自己的年轻、轻浮和无礼感到羞耻。一转念,我不得不感受到孟对人性的微妙观察。
让我们重读这段著名的文章。
孟子说,鱼和熊掌都是他的最爱。两个菜都上了,但他只能吃一个,必须做出选择。结果孟子选择了熊掌而不是鱼。
小时候特别不理解这段话。为什么要把熊掌和鱼列在第一位?用我们当代的观念来看这个类比不合理?
其次,为什么鱼不能用熊掌吃饭,而要做出选择?
有必要结合历史背景来理解。俗话说“山靠山,海靠海。”鱼是海中美味,熊是山中佳肴,正是人们常说的“山珍海味”。
在古代农业时代,尤其是孟子生活的中原地区,不是靠海的地方,也不是熊生活的地区。另外,当时人们很难靠人力捕鱼猎熊,没有现代那么方便。
所以对于孟子来说,海鲜和熊都是非常稀有的食材,吃一个是非常奢侈的,自然是“不可能兼得”的。
孟子列举“山珍海味”的目的是为了引出儒家的选择。俗话说的好,贪多嚼不烂,有给有取,不能把好东西都占为己有。那是不可能的。
比如,有些年轻人想变得苗条苗条,但又不能放弃自己的胃口。看到好吃的,他们总想大吃一顿。双方都想占领它。导致美食往往不敢尽兴,常年纠结于腰部赘肉。这就是不知道选择的后果。
孟子展开讨论后说,我要生活,但“义”也是我所需要的。这里的“义”是广义的义,即世间的道理、天道、人伦、人格信仰等等。
面对生活和道德的选择,我们该怎么办?
孟子说要“舍身取义”,宁可丢掉性命,也不做违背道德的事。
这是儒家人伦精神的核心,也是我们中国人文文化的根基。
很多人其实对这种精神是持玩世不恭的态度,认为这种观念很愚蠢,但是看不起这种观念真的很愚蠢。
比如在最近的抗洪救灾中,当危机真的来临时,为什么那么多年轻的官兵能够不顾个人安危,用身体挡住洪水,保护数万人?
因为他们胸中有为民族和国家奉献的热血,这热血从何而来?
这种精神在形式上继承了儒家思想。
以史为鉴,任何时代,一旦人们的生活富裕了,精神信仰就会丧失,于是社会凝聚力就会逐渐下降,社会问题就会产生。所以,我们民族的精神信仰永远不能丢。
然后孟子说:“活着是我想要的,但是有些欲望比活着更重要,所以为了这些欲望我宁愿放弃生命。”
对于这句话,普通的分析往往是从积极的角度看待,只是为了坚守道德,不苟且偷生。
但在笔者看来,这句话还是有其负面味道的,而且负面味道比正面好。
人的欲望是很可怕的东西。据说人类最大的愿望是生存。这种说法没有错。
但是人的生存一旦变得不那么困难,欲望就会开始膨胀。
为什么古代圣贤推崇古代社会?因为古代社会是生产力极低的简单农业社会,人们不得不合作生存,为了生存而联合伙伴,通过合作来迎合生存的欲望。这是人文精神最原始的形式。
然而,随着信息资源和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生存欲望变得简单,不再需要全体员工的合作。这时,他们的欲望不再满足于生存,变得越来越复杂。
欲望的结构变得复杂,伴随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弱化,然后社会的各种问题就来了。人们学会了为了金钱而杀人,为了权力而竞争,为了金钱和地位而冒生命危险。
这就是“你要的比活人好,所以你不想得到”。
另一方面,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是如此。很多人都喜欢喝酒,甚至有的人嗜酒如命,身体都坏了还戒不掉眼镜。难道他们不知道喝酒有害健康吗?
很明显,他们知道自己为什么戒不掉酒,因为他们对酒精的渴望超过了生命,所以他们不想得到它。
同样的,孟子说:“没有人怕死,但有时候死了也比悲伤地活着好。”
孟子在这里并不是鼓励逃避现实,而是提醒我们,有时候如果失去了道德,失去了人格,活得可耻,不如死得大度,不枉此生。
所以从古至今,文天祥、岳飞、于谦等忠臣辈出。
孟子一层一层深入到美食的选择,讲到了生与死、善与恶的选择原则。
他告诉我们,他想摆脱欲望和习惯对纯洁本性的影响,理解人类世界的道德,看透生死的意义。
如果做到了这一点,任何人其实都可以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出大非的选择,也就是所谓的“人人皆可为圣”。
孟子后来列举了一些例子。他说:“一筐米,一碗饭,得之则活;得不到就会饿死。但如果给了别人,路过的穷人也不会收。如果踢给别人,连乞丐都不会收。”
就是我们宁愿死,也要有自己的尊严,不能忍受被别人侮辱。
孟子又说:“有些人不区分合理不合理,就接受了一万分的俸禄。要那么多工资有什么用?为了住豪宅,娶妻妾,让穷人感恩?如果因为这些原因而随意接受工资,那就真的失去了本性。”
“一万分钟工资”在以前是很高的工资,现在大概感觉就是年薪百万。
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有人突然要求以年薪一百万雇佣你,你会接受吗?
诚然,面对这种薪水,每个人都会激动,但激动不激动也无所谓。他们应该接受还是不接受,考虑一下?
至少要了解工作内容是否合理,自己是否胜任等等。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本性和欲望的斗争,也就是鱼和熊掌的选择。
孟子这么长时间的苦心,其实是在提醒我们,不要因为欲望而失去本性,做人要有原则。
综上所述,这才是这篇“文”的真正含义,我们已经彻底剥离了。其实道理很简单,但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却让无数人误打误撞。
所以,谨记圣贤的教诲,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原文:
鱼,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不可兼得。生活,也是我想要的;义,也是我想要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我也想要我想要的,我想要的比活人还多,所以我不想得到。我也讨厌死亡,死亡比死人更可怕,所以我无法避免受它的折磨。如果你想要的无非是生命,为什么那些能得到生命的人不用它呢?如果你能让人做得比死人更糟,为什么不避开病人?如果你与生俱来,你就不必去做。生而有之,则能避苦无为。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可以活下去,得不到它会饿死。非圣贤有信息资源,人人有。圣贤不可失耳。
这位高级官员接受了它,没有区分它是适当的还是适当的。叫它,走在路上的人有福了;当你达到一个目标,乞讨的人会鄙视你。然而,万中不承认礼仪和正义。万中能把我怎么样?为了宫中的美色,妻妾的服侍,那些知贫的人非要跟我在一起?为了身死,是宫中之美。为自己的健康而死,而不是为自己的身体而死,现在被妻妾们视为;我不想为我的家乡而死,但我是为那些了解穷人的人而死。做不到吗?这叫人性的丧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