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保健名穴——三阴交(三阴交的位置)

三阴交(著名的保健点——三阴交)的位置

另一个名字

命,下三里,月。

来源

针灸甲乙经

三交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位于内踝高点上方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可用于治疗腹胀、腹泻、月经不调、白带过多、不孕不育、产后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失眠、下肢瘫痪、脚气。对妇科疾病有较好的疗效,是治疗妇科疾病的常用穴位。

三交穴是足的三条阴经,即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和足厥阴肝经。三阴经交汇处位于小腿内侧,符合阴的特点,对女性有特殊的保护作用。保持年轻,延缓衰老,延缓更年期。

肝脾肾经相交,具有健脾利湿、滋补肝肾、调理血液的作用。由于肝脾肾三经与泌尿生殖系统关系密切,无论是从经络循环,还是从脏腑功能来看,三阴交穴都是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关键穴位。无病艾灸或按压三阴交穴,可有效防治月经不调、痛经、带下、阳痿、尿痛、不孕、消化不良。现代研究发现,三阴交穴具有调节免疫的作用,因此常与足三里穴一起作为保健穴位。

防治效果

妇科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功能性出血、白带过多、淋巴结核、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绝、不孕。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阳痿、遗精、阴茎疼痛、疝气、梦遗、水肿、排尿困难、遗尿、睾丸收缩、早泄。

胃肠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脾胃虚弱、腹胀、腹泻、消化不良、厌食、痢疾、便秘等。

其他预防效果:

皮肤病:荨麻疹、神经性皮炎、湿疹等。常与血海、曲池同用。神经系统疾病:失眠、头痛、下肢瘫痪、高血压、偏瘫等。咽、眼、舌疾病:咽喉肿痛、麦粒肿、眼睑下垂、梅花、舌痛强、视物不清。

内分泌疾病: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等。

操作

1.悬灸

在坐穴时,也可将小腿放在需要艾灸的另一条大腿上,用点燃的艾条在三阴交穴上方2cm ~ 3cm处做旋转艾灸10 ~ 15分钟,使局部感到舒适温暖,无灼痛感。或隔日一次,5次为一疗程。

2、根据揉捏方法

用拇指或指压器械轻轻按压揉捏双侧三阴交穴,以穴位轻微酸痛为度。每次按揉各穴位3 ~ 5分钟,可以很好的缓解经期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同时,如果按摩足三里穴,也能起到很好的保健长寿作用。

3.刮削法

使用边缘光滑的器械,如刮板、瓷勺、牛角梳等。,用清水蘸取,在三阴交穴上反复轻轻刮擦,直至皮下出现微小出血点,呈沙砾状。

4.针灸。

直刺1-2寸,局部有酸胀感。如果针尖稍微向后扎人,可能会有麻感传到脚底。孕妇禁止打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