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会计考证难度在哪(考会计证难不难)

会计证难考吗(会计考证的难度在哪里)

第一,谁说难?

每次考试,看考场。考场一半的座位都被空占了。

每次考试结束后,考友们互相交流,有一半的考友没有看完教材,也没有全面学习。

每次考试的时候,考友们交流,一半的题都没做完。

这一半,那一半。虽然数据不准确,但主要表现为报名的人不去考试,去考场的人没准备,有准备的人不完全应对考试。总之,你知道的。

难吐槽考试的人分析:没有报名参加考试的人,在考场上没有考完的人,没有充分准备考试的人,

考试难的心理分析:难吐槽考试的人都是因为习惯性思维方式在找客观原因。他们没时间,工作忙,有其他事,题太难,太偏,等等。

考试吐槽难的意识分析:失败的真正原因不是不愿意去找,而是思维、习惯性思维、意识、潜意识在逃避问题的本质,所以“你不能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二、主观难度在哪里?

1.从借口出发,没时间?是缺乏时间管理,还是缺乏对时间一贯的懒惰态度?你觉得改变一个人的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的态度和意识很难吗?

2.从自我管理的角度来说,备考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从学习到考试输出。如果你管理这个任务的活动,会不会很难建立一套任务管理计划,任务管理效率,跟踪等?

3.如何找到自己的学习效率点?有些人很难找到自己的学习效率点。你很难找到自己的最佳学习效率点吗?

3.考试本身的难度是多少?

1,科目多,书厚。

专业阶段六门考试,综合阶段一门考试。总共有七扇门。如果只是看网络版的课程信息资源,那就不用想了。需要配至少一本辅导书。2015年会计教材595页,税法552页。这两节共2200页。如果有六个专业,那就是6600页(审计比较厚,但是策略比较薄,下面所有的计算都只是一般的计算,但是已经有了)。测会计+税法,书+辅导书厚8.5cm。六本+六本辅导书的厚度应该在25cm左右。

知识点看起来很快,但是你做一页纸的习题还是很费时间的。如果以每小时8页的速度阅读,那么读完这6扇门需要825个小时。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听课件,做练习。难的课件需要听两遍,我一般听的比较快。这些时间都可以减到每小时8页,但是你复习的时间和考前做模拟题的时间不算。保守算的话,完成专业阶段需要1000+小时。

2.考试周期长。

一般4月出书,10月考试。中间你有半年左右的时间准备复习。六个月内,每天1000小时最保守的估计是5.6小时的学习。一年内通过专业阶段的很少。就算你有足够的学习时间,还是按照过去两年过专业阶段吧。因为还有一个综合阶段,你拿到这个证书最多也就三年时间。

3.书难啃,试卷难你。

这本书的难度属于偏难。虽然都是会计大牛编的书,大牛来编书是因为大牛擅长学术工作,但不代表会有很多晦涩难懂的地方。至于考卷,就更精彩了。例如,关于2009年每股收益的会计章节总共有10页。学习的时候面授老师(会有本科生可以报名,我们学校有老师办面授课)说:你自己看这个就可以了,就是最多考个单项选择题。结果我出了一道9分的计算题。纵观全书,难的章节是重点章节,易的章节也是重点章节,厚的是重点章节,薄的还是重点章节。综上所述,全书是重点。我个人认为提问者的目的是:考试有多难!

四。其他辅助因素

1.工作性强,大,性价比低。

就现在,大概每天三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持续六个月。你熬过了三年,拿到了这个证书。有几种方式可以选择。第一,会计师事务所。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来说,工作强度大,但小事务所待遇低。研究所的工作强度更大。很多人去事务所,也是为了以后跳槽去企业。第二,企业的会计。我已经入职一年了,我觉得知识很有用。但是知识不是万能的。企业里的岗位,要求专业知识+工作协调能力。如果说哪个方面更重要,其实工作协调能力更重要。你花了三年时间拿到这个证书,只是因为你的知识过了,并不代表你有资格做财务总监或者什么样的职位。听到一个研究生室友讲的故事。他的一个学弟,一个学霸,本科期间专业阶段考了六个笔记,毕业后去了银行。走上专业舞台后,他说这辈子再也不做会计了。

2.毕业了才能考。

这里指的是大专或本科毕业后才能考。研究生在校期间可以考。这个规定是2010年左右出台的,但一开始并没有严格执行。现在严格执行,不招收学生(非研究生)。这个政策其实是“好政策”。如上所述,你每天都需要大量的时间来学习和复习。但是学生有的是时间,没有后顾之忧,不用担心升职,不用担心办公室勾心斗角,不用照顾家庭和孩子。跟在职人员根本不是一个起跑线。更有甚者,学校的学生拿到了笔记会,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实际的业务能力。也造成了持有注册会计师证书的持证人业务能力的整体降低。这个看似保护想考CPA的在职人员的规定,其实更本质的是对CPA含金量的保护政策。

在职人员可以参加考试,这就决定了备考的时间肯定会不足。如果按照一年三门课的节奏来准备,最保守的估计是每天需要学习三个小时,连续学习六个月才能通过。在时间和精力的保障下,三年拿到证是乐观估计,在职者实际需要四五年太正常了。作为职业规划,五年是中期规划。职业规划,四五年,现在的经济形态,五年后会怎么样,真的不好说。远不如半年就能考的资格证来得及时。

3.意识中的“困难”。

有个朋友的公式“考试难度=知道这个考试的人数/通过这个考试的人数”。我觉得解释很棒。

论考试难度,精算师比注册会计师难。但是有多少人知道这个东西,参加考试呢?人群基数肯定很小。但是会计从业者呢?一毛钱一打。作为注册会计师的顶级证书,只要你是会计或者会计师,你都会知道这个证书的存在。所以会有很大基数的人知道难。我是一个多次报名,很少考试的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