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
最近偶然看到一个令人心碎的消息:一个12岁的女孩,上学后好几天没回家。她的家人找了很久,终于在河边找到了她的尸体。
孩子父亲说,女儿很聪明,学习成绩也不错。最近她突然频繁从家里拿钱。被父亲发现后,问为什么,她什么也没说。她爸爸一着急,就打了孩子。没想到孩子会选择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原来,女孩被班里的男同学威胁每周给他50块钱,否则就要挨打。女孩告诉老师,她没有得到帮助,也不敢告诉父母,最后走进了死胡同。
得知真相后,父亲捶胸顿足,悔恨不已。为什么孩子宁愿自己承受也不愿告诉他?
女生内心害怕又无助,压力很大。如果事情发生时她们的父亲有问有听,女生就不会走这条路。
父母都希望孩子什么都能说出来,但是孩子沉默了。
沃尔顿曾经说过:很多东西都是因为不问问题而失去的。
《沟通的艺术》一书也指出,沟通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
父母忽视孩子最基本的需求,还指望孩子以后健康成长?
习惯了孩子的沉默,就是孩子拒绝交流的开始。
同事的儿子放学回来,发现原本给他准备的两支圆珠笔变成了一支。他的儿子过去有丢钢笔的习惯。经过她的几次说教,已经有了明显的好转,但她发现儿子又开始掉笔了。
于是她问儿子是不是又丢了圆珠笔,儿子说:“妈妈,不是,我们今天要听写。。。"
孩子还没说完,她就打断道:“你是不是忘了放学后收拾?“你为什么总是这么粗心?
儿子急忙说:“妈妈,我没有!”
“闭嘴!还敢狡辩?你想挨揍吗?”
儿子不说话了,倔强的瞪了妈妈一眼,跑回了房间。孩子爸爸跑去问为什么,孩子一句话都不想说。
晚上,她才知道孩子把笔借给了同学,直到听到家长群里一个孩子的感谢声。
她抱怨孩子为什么不早点说,却没有机会辩解。
训斥一个孩子不乱问问题,孩子想开口辩解就被迫“闭嘴”。这样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压抑感,负面情绪得不到释放。长此以往,孩子就不会跟父母说一句话了。
有人曾说:“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误解或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作为孩子的长辈,你应该给孩子说话的机会。不让孩子说完就武断地下结论,只会给孩子带来一系列负面后果。”
忽视孩子的感受,只会把孩子越推越远。
电影《嘉年华》中,有一个同龄的年轻女孩小文被性侵。她妈妈得知真相后,不仅没有给伤痕累累的女儿一句安慰的话,还狠狠地打了她一巴掌。
她认为小文遭受这样的事情,是因为她穿了不该穿的衣服。她打开小文的衣柜,不顾女儿的哭闹,疯狂地把衣服扔了出去。然后她就拿头发出气,强行把小文的长发剪短。
小文不哭不闹,只是把妈妈的粉饼扔进下水道,离家出走。
知乎上有个问题:父母经常忽视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其中一个很赞的回答是:因为从小就有这种感觉,所以每次回想起来都不寒而栗。就像有一把钝刀在我身上不停的划。不会流血,但是痛是真的。
另一位回答者也分享了他的故事: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和父母一起吃饭,突然想到一个有趣的事情,所以特别想和父母分享一下。当时他爸妈在聊天的时候,他喊了几声,没人回应他,就问:“你怎么不理我?”
这时,他的父母把注意力转向了他。他以为终于可以和父母分享这个有趣的故事了。没想到他父母只听了几句,就接着讨论他们的事。他突然觉得有人从头到脚浇了一盆冷水,全身都凉到心口。
他说,“那是我第一次感到被忽视。我又气又难过”。
我已经失去了以后和父母谈任何事情的兴趣和勇气。
《被忽视的孩子》一书的作者写道:无论多么完美的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忽视孩子的情感。
但真正有害的是,父母总是充耳不闻,对孩子成长中的情感需求视而不见。
教育专家武志红说:如果没有回应,家就是一个绝望的境地。
当你的孩子最需要父母的帮助,或者想和父母分享的时候,你不回应。一次或两次,你的孩子说的没有任何意义。最后,他不再需要你了。
学会与孩子沟通,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母亲刘卫华曾说过:当父母学会如何用语言向孩子表达他们发自内心的理解和接受时,父母往往掌握了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要与父母和孩子达成良好的沟通关系,我们需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1.善于倾听,积极引导。
美国育儿专家简·纳尔逊(Jane Nelson)在《正面管教》(Positive Discipline)中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马丁内斯夫人的女儿琳达(Linda)放学回家,抱怨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她大喊大叫。
起初,马丁内斯夫人认为她的女儿做错了什么,老师不会无缘无故地对学生大喊大叫。这一指责无疑是火上浇油,琳达以愤怒回应;当她问琳达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时,琳达对回答说“我没事可做”。
面对女儿的强硬态度,马丁内斯夫人当机立断,事情圆满解决。
她改变了态度,用和蔼的语气对女儿说:“你被老师吼了,我猜你一定很羞愧”。然后她给琳达讲了一个关于她在学校站起来削铅笔时被老师批评的故事。
琳达感受到了妈妈对自己的理解和尊重,态度缓和了很多。她告诉妈妈老师吼她的原因,只是因为她向别人借了一支铅笔。老师这样吼她,她觉得很委屈。
马丁内斯夫人耐心地听着,肯定了女儿的想法,并鼓励孩子们想办法避免这种尴尬。琳达也爽快地说出了自己的办法:多准备些铅笔。
美国治疗师萨提亚(Satya)说,“当孩子确实有错误需要纠正时,慈爱的父母通常会采取非常坦率的方式,询问原因,倾听孩子的内心,给予关心和理解,同时感受孩子的感受。最后,在孩子天生想听的时候,用合适的时间跟他们讲道理。”
2.注意和孩子共情。
胡克在综艺节目《不可思议的妈妈》中对小鱼的教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大家一起吃晚饭时,小鱼对他的新玩具非常感兴趣,并要求妈妈立即帮他组装。这个要求遭到了胡克的反对,小鱼的脸立刻沉了下来。
胡没有训斥孩子,而是温和地告诉他:“我知道你很想玩这个玩具,但是该吃饭了。这是规则。吃完饭再玩。”
当小鱼因为不能拿走心爱的玩具而泪流满面时,胡克说:“我知道你很想要这个玩具,但这是规定,不能带回家。”
小鱼从水堡里出来,因为害怕又哭了。胡克仍然温柔地说:“我知道你害怕,但你坚持下来了。”
面对孩子三次情绪崩溃,胡克说了三次“我知道”,让孩子知道妈妈一直在关注自己,理解他们的感受,是他们温暖的后盾。
罗静说:懂得换位思考的父母更容易进入孩子的内心。当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真诚的关心时,他们更愿意与父母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想法,在困惑时也愿意寻求父母的帮助。
家长会是一次悲喜交加的经历,是一次注定失望与希望交织的心灵修行。有时候,父母鼓励的眼神,安慰的拥抱,温暖信息资源的软言软语,都足以让孩子表达自己不安的绝望,化解自己的无助和恐惧。
不要让沟通障碍成为亲子关系的障碍。真正的幸福,父母、爱、孩子缺一不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