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七首诗赞美西湖(赞美西湖的诗)

赞美西湖的诗(七首赞美西湖的诗)

指导阅读

俗话说“有天堂的地方就有苏杭”,可见苏杭既有响亮的名声,又有仙境般的美丽。这个还得感谢唐代诗人的热情赞美。

初唐,在灵隐寺,宋文志写道:“楼望大海,门朝浙潮。”诗人站在楼上俯瞰壮丽的日出,寺庙的大门正对着钱塘江潮。看日出,看河潮,一举两得,可谓悠闲生活。此诗一出,灵隐寺的名声和知名度倍增。

盛唐孟浩然在《与颜乾堂攀障楼观潮》中,曾夸口说“惊涛骇浪来如雪,一处凉”。面对钱塘汹涌的波涛,就像卷起了千堆万堆的雪,让所有观潮的人都感到阵阵寒意。这使得西湖吸引了大量的粉丝。

在众多文人中,如果要找一个人来为西湖代言,那应该是白居易。

首先,乐天和西湖

白居易,生于公元772-846年,本名乐天,祖籍山西太原,河南新郑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同时代的第一诗人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被称为“白元”,刘禹锡被称为“白柳”。有“诗妖”之称。至关翰林学士、左赞大夫。

公元822年,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在任期间,修建西湖大堤,疏通六井,都有建树,所以对西湖的热爱是深沉而执着的。因此,他写了大量关于西湖的诗,如《送别西湖》、《夜饮湖上》、《晚归湖亭》等。

今天,我想和你分享白居易赞美西湖的最著名的诗,钱塘江春游。

第二,钱塘江春游详解

杭州古称钱塘,西湖古称钱塘江,所以钱塘湖就是西湖。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部,三面环山,是一个美丽的旅游胜地,绕行15公里。让我们享受钱塘江春游吧。

诗歌:

鼓山寺在嘉亭西以北,水面平坦低矮。

几只早起的黄鹂竞相飞到阳光温暖的树上,它们的新燕子在巢里带着泥。

五颜六色的春花会渐渐迷住人们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只能勉强遮住马蹄。

我最爱西湖东岸的美,我看不够,尤其是绿杨下的白沙堤。

这首诗是白居易于公元824年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提起西湖,你自然会想到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名句“欲拿西湖比西湖,淡妆总相宜”。读完白乐天的这首诗,仿佛温柔微笑的习字的脸就在眼前。有了乐天对自然的精彩书写,西湖更加美丽迷人。

最早写在一个美好的春天,白居易去西湖踏青,却独爱“嘉亭西北鼓山寺”这个方向。“孤山”,西湖中央,与其他山不相连,故称孤山。“贾庭”即贾公庭。就这样,马蹄声向着鼓山寺北、嘉亭西飞驰而去。

走着走着,马背上的白居易环顾四周,看到了一幅“水面平,云脚低”的开阔画卷。“云足”是指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快下雨或刚开始停的时候。湖初,水面刚好与湖面齐平,飘忽的浮云,压得很低,相得益彰像是与水面连在一起。

对联“几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几处”指几处。“暖树”指向太阳之树。“早莺”指早春早来的黄鹂。初春,黄鹂在阳光下争先恐后地飞到枝头,沐浴着春光,高声歌唱。

“欣彦”是一只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俯视湖水,不知是谁的燕子先从南方飞回来,正捧着春土筑巢。

脖子写作,不仅鸟,花草也不闲,“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可无马蹄”,“乱花”指繁花。“迷人的眼睛”让人眼花缭乱。

岸边五颜六色的花渐渐迷住了人们的眼睛,那些浅浅的草刚好能淹没游客的马蹄声。

美景那么多,白居易最喜欢的是“湖东无涯,绿荫青杨白沙堤”,“无涯”百游不厌。“白沙堤”指孤山东北。这说明自然风光很美,诗人最喜欢的是西湖东侧青杨树荫下的白沙堤。这种美让诗人流连忘返,也给了读者无尽的美的享受。

标签

这首诗短小精悍,语言简单,清新自然。从“孤山”和“嘉亭”出发,我们开始了一段风景秀丽、歌舞升平、花团锦簇的天堂之旅。

白居易用清新明快的诗风,不仅写出了强烈的春的感觉,也写出了对自然之美的强烈感受。他把感情寄托在风景上,诗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喜悦、轻松的心情和春天西湖的细腻清新之感。

所谓“有象则昌,有民则亡”;“形与物同,贵处满”,王若虚对乐天诗歌的评论,见《钱南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