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庭审流程十大关键步骤(庭审程序)

审判程序(审判过程的十个关键步骤)

笔者通常要在代理案件开庭前向当事人说明庭审流程和注意事项,因为对于大多数当事人来说,“打官司”可能是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次经历,而由于对庭审的不了解,很容易让他们准备不足,表达不善。至少,他们可能会被法官制止,最坏的情况,可能会影响审判结果。为了方便当事人了解庭审过程,总结以下内容,供第一次“上法庭”参考

[第一步:送达传票]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当事人。公开审理的,应当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开庭时间和地点。

注:拒绝出庭的后果

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被告反诉的,可以缺席判决。

[第二步:核实身份,告知权利]

开庭前,书记员应当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当事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纪律。

庭审中,审判长核对当事人,公布案由、法官和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诉讼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

[第三步:原告宣读起诉状]

起诉状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址和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和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请求及其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第四步:被告当庭宣读答辩状或答辩状]

答辩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被投诉人的个人信息(主要信息与投诉书中的原告相似)

(二)抗辩的具体理由(针对原告观点的事实和法律抗辩)

(3)说明提交机关。

[第五步:举证和质证]

(一)告知证人的权利和义务,由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证人的证言;

(二)出示书证、物证、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

(三)宣读鉴定意见;

(四)阅读勘验笔录。

注意:

双方当事人的信息资源应当在法院规定的期限内提交。

一方当事人有权对另一方当事人提交的证据进行质证,质证应当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和目的进行。

[第六步:法庭辩论]

法庭辩论按以下顺序进行:

(一)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

(二)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

(3)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答辩;

(4)互相辩论。

[第7步:最终声明]

法庭辩论终结,审判长应当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顺序征询当事人的最终意见。

[步骤8:调解]

如果判决前可以调解,也可以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作出判决。

[第九步:句子]

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送达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布判决书。

宣判时,必须告知当事人有上诉权、上诉期限和上诉法院。

注:目前在实践中,大部分法院审理不会当庭宣判,当事人要注意填写送达地址确认函,以便日后收到法院判决书。

[步骤10:确认记录并签名]

注意:在签署笔录前,检查笔录内容是否准确。如有不准确,可在店员指导下修改并签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