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血石的起源(兼论鸡血石的起源和特征)
可与传统鸡血石媲美的玉石——朱砂鸡血石
1.中国传统鸡血石以其鲜红纯正的光彩和晶莹剔透的美丽闻名中外。被我国著名宝石学家栾教授称为“国之瑰宝”,被著名篆刻家高山教授称为“稀世珍宝”。故宫博物院前副院长杨伯达教授说:“它红如鸡血石,价值高,贵如黄金。它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闻名的赏石和赏石。与上述传统鸡血石不相上下的“朱砂鸡血石”也有同样的优点。它是由著名收藏家、艺术家、画家黄一琳教授经过多年研究开发而成的优良玉种和名贵产品。与传统的鸡血石在审美元素和宝石学方面相比,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开发价值!
(1)朱砂鸡血石的质地特殊。
当然,我国开发的三种“鸡血石”都是火山变质岩,只是矿物身份和结构差异较大。昌化石以凝灰岩转化的叶蜡石为主,巴厘石以高岭石为主,含少量叶蜡石和明矾石,富含A1,其中SiO2占44.4%-45.82%。由于成分和结构的差异,昌化石和巴厘石硬度较低。朱砂鸡血石的硬度更高,达到6.5-7。异常原理:朱砂鸡血石比昌化石、巴里石密度大,地质成分更早。朱砂鸡血石的凹凸比昌化石和巴林石好。不会因外界条件而改变,不怕酸碱腐蚀,没有褪色的景象。
(二)朱砂鸡血石的美学特征
1.美丽之路
(1)色美:朱砂鸡血石是一种以红色为主的碧玉岩石。其主要颜色有鸡血石红、暗红、紫红、栗色、褐红色、橙红色、黄色、黑色、白色、绿色等余色。各种颜色都在一块玉石材料上形成美丽的自然花纹,颜色完整性可以媲美传统鸡血石。
(2)肌理美:据张家治教授研究,孤立的朱砂鸡血石具有龙纹、人形纹、鸟兽纹、山水纹、海波纹、山水纹等具象或抽象的花纹。在最好的朱砂鸡血石中,可以看到云、水波纹、树纹、花草等构成的图案。其道之美元素齐全,可与传统鸡血石媲美。
(3)形状美:朱砂鸡血石中的“血状”弥漫多样,如大块、块状、散点状、云状、大象状等。,还有一些就是俗称的红帽子、红腰带、红领巾等。,其色块形状与传统鸡血石相当。
2.优美的意境
(1)具象美:在朱砂鸡血石中,形、色、纹、质融为一体,将原石画面精巧地组合成一幅优美多彩的画面,如山水、花草、彩霞、鸟兽,或人物、塑像,极富诗意,如画。
(2)抽象美:朱砂鸡血石的原石和雕件,通过形、色、纹、质等欣赏元素的组合,构成无数令人回味和联想的感情、意义、道理,从而达到情景交融,找出景外之情、景外之意、色外之韵。一些传达感觉和意义的原石和雕刻作品往往表达抽象的感觉和哲学,具有非常抽象的意义。
二、鸡血石呈色机理的特点。与人们已开发的三种鸡血石相比,它们都是火山变质岩,但鸡血石的岩石成分、矿物身份、呈色机制却有很大不同。
(一)与鸡血石纹路颜色的机理比较
1.昌化石的上部是一亿多年前火山喷发形成的凝灰岩。被火山喷流和热水侵蚀成了叶蜡石,也就是昌化石。昌化石形成后,由于地壳结构的运动而断裂。来自地下深处的硫化汞矿液填充了昌化石的裂缝,从而形成了以朱砂(HgS)着色的昌化石。
2.巴林石由火山岩蚀变后的高岭石、少量叶蜡石和明矾石组成。巴林石后期被含HgS的热液充填形成“血色”,而巴林鸡血石还含有Se、te等微量元素。
3.朱砂鸡血石的血红色成分与前两种鸡血石不同,与朱砂(HgS)有关,而是由高价氧化铁(Fe2O3)的天然鲜红色着色。
(2)与鸡血石的变色机理相比
由于昌化石和巴厘石的显色矿物是朱砂(Hgs),在还原条件下是凹凸不平的矿物,但在开发加工保存时,在富氧条件下会发生氧化,使鸡的血液变暗,也叫“出血”。巴林石中的微量元素硒、碲也会因氧化而变色。
(3)朱砂鸡血石的颜色稳定机理
朱砂鸡血石的颜色是稳定的,因为它的着色是高价铁造成的,所以在氧化环境中不会变色。又因SiO2比例大,硬度高,且不受酸碱影响,表现出强烈的湍流性。
(4)朱砂鸡血石
朱砂鸡血石是十亿年前合成的,昌化石和巴林石是一亿年前合成的。因此,早期形成的朱砂鸡血石经表观遗传转化优化更明显,其玉石质地会更好,开发价值更高。此外,由于昌化石和巴林石的开发历史悠久,资源已经开始供不应求。在朱砂鸡血石开发之前,一些石材收藏者和玩石者就已经关注了“龙胜红玉”的开发。通过黄一琳教授组织地质专家的勘探和研究,朱砂鸡血石为人们所熟悉,与时俱进。从红碧玉之美到开发新玉种价值的研究,做了大量工作。近年来,中国宝玉石核心检测人、国家注册宝玉石检测师武国忠教授签字鉴定并颁发宝玉石鉴定证书,大大提高了朱砂鸡血石的经济价值,成就了中国玉石文化中的完美新品种。
鸡血石是汞锑矿的伴生物,是硫化汞渗入高岭石和地开石中形成的。因颜色鲜红似鸡血而得名。旬阳县开采汞锑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朝。然而,在汞矿开采的漫长历史中,优秀的鸡血石极为罕见。去年5月和10月,浙江彰化鸡血石雕刻代表人物钱高潮、中央电视台著名《鉴宝》艺人蔡国声、高级工艺美术师林家俊等先后来到旬阳,为曾经废弃在山野的“红石”正名。
朱砂又名辰砂、朱砂,是HgS,化学成分往往是红色的。它的晶体表面有钻石光泽,红色条纹和半透明。晶体形状为板状或柱状,常见孪晶。解理发育硬度小,2-2.5。比重为8.09。朱砂的粉末是红色的,可以持续很长时间。中国使用朱砂作为颜料的历史悠久。“画朱甲骨”是指将朱砂磨成红粉,嵌在甲骨文的凹口中以示醒目,发生在几千年前;“朱碧御批”是指封建社会皇帝用朱砂的红色粉末书写的批文,为了醒目和长久保存。
中国是世界上生产朱砂最多的国家之一。主产区为贵州东部和湖南西部,以质好量大著称。产出的矿石大部分被运到湘西的辰溪,然后转卖到全国各地。辰溪成为当时朱砂的主要集散地,“朱砂”之一由此而来。
世界上最大的朱砂晶体是“朱砂王”,1980年在贵州东部万山汞矿区发现。长10.8厘米,宽4.4厘米,高4.2厘米,净重237克。现藏于中国北京地质博物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